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2020-06-04 05:04孙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31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改革,教育的理念和目标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新课程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也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阅读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创建智慧课堂,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核心素养 智慧课堂 阅读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31.004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发展。在小学教育中,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其他学科有着重要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既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水平,也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创新能力、理解能力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构建智慧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新课程越来越强调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基础和文学底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要想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对语文存在抗拒心理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要在日常学习中慢慢积累。在语文的学习中,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归纳复习都反映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意识,在课堂学习中也往往依赖教师,因此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例如,在教学前,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前预习任务,让学生自主预习语文知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做好标记,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在课程结束后,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智慧课堂,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阅读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的难点和教师教学的重点。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对汉字和语言的理解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阅能力和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教授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画杨桃》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我”是怎么画杨桃的?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阅读中思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教师可以创设“画杨桃”的教学情境。将课前准备好的杨桃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杨桃的形状并画出来。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会不同,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杨桃的形状,让学生直观感受杨桃的形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再提出问题: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让学生再精读课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究文章的思想情感。让学生明白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丰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多媒体、优教通、希沃白板等新型教学技术和教学设备的应用,丰富了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板书教学的局限性,使教学方式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智慧课堂的构建。

丰富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投入语文的学习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智慧课堂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地位,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开展阅读,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点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课外资源。因为小学生对于未接触过的事物缺乏想象和认知,因此,教师在进行与实际生活距离较远的题材的阅读教学时,可以利用辅助资源,将文章中的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的理解。

例如,在《观潮》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对于文中所描述的钱塘江大潮的景象难以理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钱塘江浪潮的壮观情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钱塘江浪潮的雄伟壮观,对钱塘江浪潮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教师还可以查找钱塘江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相关技巧,进而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学生向其他同学推荐优秀的文章书籍,创建积极的阅读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丰富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養,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素养。读书既可以使人明智,又可以使人明理。在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不但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而要想让学生学会做人,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一个读书人。书籍是海边的灯塔,能够为人指引方向。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热爱阅读,自主阅读,通过阅读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和社会阅历,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阅读局限于教材中,而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料扩展教材内容,使阅读教学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语文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阅读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明白阅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将阅读生活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对生活的感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过春节的,让学生说一说春节有哪些习俗,再阅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北京春节的习俗与家乡春节的习俗进行对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查找春节的资料,探究在节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又如,在《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文章背后的含义,查找圆明园的有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破坏后的现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授学生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建婷《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2020年第

3期。

[2] 尹怡《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外语文》2019年第36期。

[3] 杨依臻《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智慧课堂阅读教学策略的探讨》,《小学生作文辅导(看图作文)》2019年第10期。

(孙苑,1980年生,女,汉族,山东微山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