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2020-06-05 13:14张燕王孝鹏
关键词: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张燕 王孝鹏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03月~2018年09月收治的72例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的认知行为中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应用于情感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情感障碍;认知行为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6..01

情感障碍的发生与自身对生活的态度及对事物的看法具有密切相关联系,若不尽早实施有效干预措施,能够引起严重后果,甚至产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等想法,为此在临床上积极实施干预措施十分重要[1];我院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选取72例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2017年03月~2018年09月收治的72例情感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观察组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21~66岁,平均(42.12±1.41)岁。

对照组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2~66岁,平均(42.16±1.47)岁。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如按照医嘱实施药物治疗等。

观察组方法--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①主动接待患者,且在接待过程中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科室布局及规章制度等,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陌生感;对于存在烦躁不安等情绪患者应以劝慰开导方式与其进行交流,且禁止应用命令行语言,以免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②与患者交流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的负面情绪,可通过诱导患者倾述,起到缓解负面情绪的作用,与此同时适当给予鼓励性语言及肢体性语言(拥抱、拍背、握手),让患者感受到温暖及关爱。③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指导患者填写非理性想法及理智回答,继而起到纠正错误认知的作用。④待患者病情好转后指导患者如何正确认知疾病,通过客观分析个人性格特征对疾病的影响,帮助其树立正确认知观念,且采取有利的健康行为。

1.3  观察指标

观察及评估两组认知行为。

认知行为由SCL-90量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强迫、恐惧、抑郁、焦虑、人际关系、躯体化等方面,采用5级评分法评估,以得分越高表示认知行为恢复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1.00软件对本文计量资料(x±s)与计数资料(百分比)进行分析;以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对比价值。

2 结 果

认知行为比较,观察组的认知行为中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情感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之一,同时也被称为情绪障碍,典型临床表现在于持久的情绪低落,且伴有焦虑及躯体不适等临床症状[2];经临床调查发现该病的发生与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的增加具有密切相關联系,继而导致情感障碍发生率在临床上呈日益上升趋势,该病的发生不仅能够对自身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并且还能对家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为此临床上需加以重视,通过实施相应干预措施,达到减轻临床症状的目的;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看出观察组受检人员经针对性护理干预后认知行为中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学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张莉娟[3]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由此说明实施合适的护理干预措施十分重要,有利于进一步减轻临床症状,对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护理干预应用于情感障碍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行为,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长虹,李莲坤.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8):81-83.

[2] 王洪斌.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患者SCL-90、SDS评分的影响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5):218-219.

[3] 张莉娟,张文秀,何玉华.护理干预对情感障碍病人认知行为的临床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119-120.

猜你喜欢
认知行为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对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认知行为研究
认知行为干预在口腔拔牙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