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2020-06-06 02:10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10期
关键词:适应力医学类人际

姜 珊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合肥230601)

生涯适应力是指个体因生涯角色变化并与之保持平衡的能力[1],它体现出个体面对生涯情境变化时,如生涯角色变化、生涯困境、生涯发展任务等,通过利用资源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变化的能力[2]。大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适应生涯变化和保持生涯角色平衡能力的重要阶段。其生涯适应力的发展对自身树立职业生涯目标、促进职业认知能力发展、保持良好的职业态度、做好生涯准备、培养良好社会适应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602名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探索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从而对学生开展更加有效的生涯教育。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面向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发放650份问卷,剔除无效数据后,回收有效问卷602份。其中男生189人,女生413人;大一188人,大二256人,大三158人;担任过学生干部的297人,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305人;独生子女132人,非独生子女470人;家庭所在地为城镇的学生188人,农村学生414人;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下121人,1 000~3 000元263人,3 001~5 000元132人,5 000元以上86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赵小云编制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共有6个维度:生涯自信、生涯好奇、生涯关注、生涯人际、生涯控制和生涯调适。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6个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4~0.79;总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92,6个维度的重测信度为0.74~0.82,说明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3]。

2 研究结果

2.1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总体情况(见表1)

表1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总体情况(±s,分)

表1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总体情况(±s,分)

3.78±0.59得分生涯人际生涯好奇3.60±0.67生涯调适3.77±0.51 3.70±0.59生涯关注2.99±0.66生涯控制3.70±.0.56生涯自信3.61±0.43生涯适应力

由表1结果可知,医学类高职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说明医学高职学生面对生涯变化已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分析生涯适应力的不同维度发现,大学生的生涯人际维度得分最高,得分最低的为生涯控制维度。

2.2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性别差异(见表2)

表2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性别差异(±s,分)

表2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性别差异(±s,分)

注:*P<0.05

性别男女t生涯好奇3.66±0.68 3.58±0.66 1.365生涯调适3.81±0.54 3.75±0.49 1.445生涯人际3.86±0.62 3.74±0.57 2.414生涯关注3.72±0.62 3.69±0.58 0.679生涯控制3.07±0.69 2.96±0.64 2.032生涯自信3.79±0.58 3.67±0.55 2.511生涯适应力3.67±0.47 3.58±0.41 2.377****

由表2结果可知,医学高职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表现为男生的生涯适应力得分高于女生。进一步分析不同维度发现,男女生在生涯人际、生涯控制、生涯自信3个维度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其他维度上差异不显著(P>0.05)。

2.3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年级差异(见表3)

表3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年级差异(±s,分)

表3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年级差异(±s,分)

注:***P<0.001

年级大一大二大三F生涯好奇3.87±0.66 3.47±0.62 3.51±0.66 26.158生涯调适3.92±0.49 3.68±0.50 3.74±0.52 12.518生涯人际3.92±0.64 3.69±0.52 3.74±0.60 8.941生涯关注3.87±0.59 3.58±0.56 3.68±0.60 13.541生涯控制2.91±0.70 3.04±0.62 3.02±0.66 2.487生涯自信3.85±0.56 3.59±0.54 3.72±0.56 12.633生涯适应力3.75±0.43 3.52±0.40 3.58±0.45 15.632*** *** *** *** *** ***

由表3结果可知,医学高职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经事后多重比较(LSD)发现,大一的生涯适应力总分与大二、大三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具体表现为,大一>大三>大二。进一步分析不同维度发现,不同年级在生涯好奇、生涯调适、生涯人际、生涯关注、生涯自信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经事后多重比较(LSD)发现,在生涯好奇维度上,大一>大三(P<0.001)、大一>大二(P<0.001),大二与大三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涯调适、生涯人际、生涯关注维度上,大一>大二(P<0.001),大一>大三(P<0.01),大二与大三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涯控制维度上,大二>大一(P<0.05),大一与大三、大二与大三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生涯自信维度上,大一>大二(P<0.001),大一>大三(P<0.05),大三>大二(P<0.05)。

2.4 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4)

表4 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4 是否独生子女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独生子女是否t生涯调适3.75±0.47 3.77±0.52-0.375生涯人际3.84±0.50 3.76±0.61 1.458生涯关注3.73±0.52 3.69±0.61 0.614生涯控制3.01±0.61 2.99±0.67 0.399生涯自信3.72±0.51 3.70±0.58 0.310生涯适应力3.63±0.38 3.60±0.45 0.761生涯好奇3.65±0.60 3.59±0.69 0.879

由表4结果可知,医学高职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是否独生子女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2.5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家庭所在地差异(见表5)

表5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家庭所在地差异(±s,分)

表5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家庭所在地差异(±s,分)

家庭所在地城镇农村t生涯调适3.73±0.49 3.78±0.52-1.115生涯人际3.80±0.58 3.77±0.59 0.578生涯关注3.69±0.54 3.70±0.61-0.229生涯控制2.99±0.66 3.00±0.66-0.126生涯自信3.72±0.53 3.70±0.58 0.552生涯适应力3.61±0.40 3.61±0.45 0.007生涯好奇3.61±0.65 3.60±0.68 0.217

由表5结果可知,医学高职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家庭所在地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

2.6 是否学生干部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见表6)

表6 是否学生干部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表6 是否学生干部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s,分)

注:*P<0.05,***P<0.001

学生干部是否t生涯调适3.90±0.48 3.64±0.51 6.344生涯人际3.94±0.58 3.63±0.56 6.749生涯关注3.86±0.58 3.54±0.56 6.872生涯控制2.94±0.70 3.05±0.62-1.978生涯自信3.85±0.54 3.57±0.55 6.338生涯适应力3.74±0.41 3.48±0.41 7.644生涯好奇3.82±0.67 3.39±0.60 8.206*** *** *** *** * *** ***

由表6结果可知,医学高职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是否为学生干部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01),具体表现为在生涯好奇、生涯调适、生涯人际、生涯关注、生涯自信上,学生干部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P<0.001),在生涯控制维度上,学生干部的得分略低于非学生干部(P<0.05)。

2.7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家庭收入差异(见表7)

表7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家庭收入差异(±s,分)

表7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的家庭收入差异(±s,分)

注:*P<0.05,**P<0.01

家庭收入1 000元以下1 000~3 000元3 001~5 000元5 000元以上F生涯调适3.74±0.53 3.79±0.53 3.69±0.46 3.86±0.48 2.140生涯人际3.70±0.56 3.81±0.60 3.71±0.59 3.92±0.56 3.195生涯关注3.70±0.60 3.71±0.60 3.60±0.59 3.81±0.57 2.291生涯控制2.95±0.65 2.94±0.70 3.08±0.60 3.08±0.63 2.001生涯自信3.67±0.53 3.74±0.57 3.58±0.53 3.85±0.61 4.493生涯适应力3.57±0.43 3.62±0.43 3.53±0.42 3.73±0.43 4.211生涯好奇3.60±0.66 3.65±0.67 3.43±0.67 3.75±0.63 4.879** * ** **

由表7结果可知,医学高职学生生涯适应力总分在家庭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其中在生涯好奇、生涯人际、生涯自信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经过事后比较(LSD)发现,在生涯好奇维度上,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下的得分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1~5 000元的得分(P<0.05),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3 000元的得分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1~5 000元的得分(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得分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1~5 000元的得分(P<0.001)。在生涯人际维度上,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得分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下及3 001~5 000元的得分(P<0.01)。在生涯自信维度上,家庭人均月收入5 000元以上的得分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元以下(P<0.05)及3 001~5000元的得分(P<0.01),家庭人均月收入1 000~3 000元的得分高于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1~5 000元的得分(P<0.01)。

3 讨论

3.1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当前在校大学生已有了一定准备去面对生涯中的变化。随着学校对生涯教育的重视,高中时期部分学生已受过此方面的教育,并且医学类高职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路径较为清晰。但是从生涯适应力各个维度上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医学类高职大学生在生涯适应力各维度上的发展并不均衡,对自我认知不清晰,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未来生涯发展关注度不高,对自己的生涯发展不能做出较为长远的规划,尤其在生涯控制维度上,体现出在面对未来生涯决策时会有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容易自我否定、适应不良等情况出现。

3.2 医学类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影响因素分析

医学类高职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男生的生涯适应力要优于女生,尤其是在生涯人际、生涯自信和生涯控制3个维度上有明显差异(P<0.05)。这种差异可能因为男生对外部世界的主动探索性较强,并对未来从事的职业投入较多的关注和实践,他们更倾向于按照自身意愿去做决定,并且能够主动承担相应责任。同时相较于女生,男生具有更高的职业适应性[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存在显著差异(P<0.001),具体表现为大一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总分最高,大二最低,大三有所回升。这一点与陈皓[5]关于医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的研究结果类似,这可能是因为医学类高职生在大一刚进校时充满热情,对所学专业有着高度的好奇和关注,对未来职业生涯有着积极的想象。但到了大二之后,繁重的学习任务、医学生的社会责任压力、医学高职学生就业前景受学历限制的现实、是否要专升本等都会使学生的生涯关注度降低,生涯自信降低。到大三后,临床实习会使学生更加了解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生涯自我清晰度提高,面对真实的生涯情境,学生的生涯调适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生涯适应力有所回升。

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同样会影响大学生生涯适应力。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要明显高于未担任过学生干部的大学生(P<0.001)。可能是因为担任学生干部期间,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我完善的能力,相较于普通学生来说,学生干部跟教师的接触机会更多,增加了其获取生涯发展信息途径和受到生涯指导的机会。但在生涯控制上,学生干部的得分略低于非学生干部(P<0.05),可能是因为在面对较多的生涯选择时,外界期望过高,听取了过多意见,掌握了过多信息,不知道如何做出抉择,出现犹豫不决,甚至是生涯发展难以自我掌控的情况。

在家庭收入上,医学高职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存在显著差异(P<0.01)。通过分析发现,高家庭收入的大学生生涯适应力得分较高,是由于此类学生更能从家庭获得关于生涯发展的信息以及各方面的支持。但较低收入家庭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得分在各维度中并不都是最低的,可能是因为虽然此类学生的家庭并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但有研究发现,家庭条件较差、母亲职业地位相对不高的学生,职业成熟度反而较高[6]。越是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越是自强自立,勇于克服困难,积极学习,主动探索,他们在面对生涯变化时有更好的心理韧性。

猜你喜欢
适应力医学类人际
高职生生涯适应力与求职主动性关系实证研究
预初学生生涯适应力:现状、特点及社会支持的影响
医疗体育功能在医学类专业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大数据医学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探析
——以莆田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为例
微信聊天自我表扬的人际和谐管理研究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人际自立特质、人际信任与合作行为关系研究
强化医学类本科生管理制度的背景分析及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