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初中课外文言文人物性格分析题型

2020-06-07 09:14黄永胜
读与写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分析题齐宣王人物性格

黄永胜

(广东省肇庆宣卿中学 广东 肇庆 526000)

人物性格分析题是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中的一道题型,分值为3分,主要考察学生在综合理解文章的前提下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提问形式一般为:1.结合选文,谈谈王导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2.结合选文,谈谈王导是个怎样的人?在笔者所教的两个班中,学生在这一道题上的得分较低。通过对两个班月考一中,这道题的得分情况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在这道题上的得分普遍较低,得分统计情况如下:

九年级(1)班月考一课外文言文人物分析题得分情况得分人数占比02346%0.512%136%1.512%21122%3714%

九年级(2)班月考一课外文言文人物分析题得分情况得分人数占比02756%148%1.512%2612%31122%

从月考一的得分统计来看,两个班课外文言文人物性格分析题得分为0分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3人,27人,占比分别为46%和56%,得分2分以下(包括2分)的人数分别为16人,11人,占比分别为32%和22%。造成学生这道题得分低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

1.原因分析

1.1 未读懂文章。文言文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普遍具有畏难情绪。文言文中出现的难理解或不好理解的字句,往往会对学生整体理解文言文产生较大影响,由此也会影响学生的答题情况。如笔者所在学校进行的月考一语文试题中,课外文言文选择的是刘向《新序》中的一篇,文章整体不难,较好理解,但由于出现“堂上三百户、敢问荆邦为有臣乎?等较难理解的句子,学生由此对整篇文章产生畏难情绪,影响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把握,在答题时不敢下笔,或下笔离题千里。课外文言文第三题的题目是:根据文段内容,说说香居和齐宣王各是怎样的人?学生的答案有:香居是一个有胆识、正直的人;齐宣王是一个好皇帝、有威严;香居是一个机智聪明的人,齐宣王是一个一意孤行的人;香居是一个寡断人,齐宣王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这些答案或片面或理解不对,都是源于没有读懂原文章。

1.2 未把握文章的价值观倾向。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主题,表明了作者的情感、价值观倾向,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也是如此。只有准确把握住作者在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倾向,才能精准做好人物性格分析题。如在《汉书·李广苏建传》选段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中,选段整体的价值观倾向是:赞扬苏武有民族气节,在困难面前不妥协的顽强精神。只有整体把握住这篇文言文的这个价值观倾向,才能更好地回答“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大部分学生由于忽略了价值观倾向问题,即使在细节处把握到了苏武的性格特点,在价值观倾向方面也会走偏,如他是一个顽强的人,勇于生活下去。这里苏武的“顽强”,不表现在他勇于生活下去,而是体现在他在国家、民族大是大非面前,不屈服的“顽强”。

2.解决的对策

2.1 课内积累,课外拓展。文言文的阅读主要在于积累,多读多记是读懂文言文阅读的第一步。中学阶段,从初一年级开始,每学期都安排了一定篇目的文言文学习,并逐年累加,学好课内的文言文知识,再加以课外文言文的阅读拓展,能很好地将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课外文言文篇目的选读,一开始可以选择内容浅显且故事性强的,如《世说新语》。往后随着知识的增加,可以选择《史记》、《战国策》等书。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读多积累,培养好语感后,对于学生来说,文言文的阅读就再是难题,人物分析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2.2 把握文章的价值观倾向。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定的价值观倾向,赞扬什么、反对什么,主题应该是很鲜明的。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应该着重把握整篇文言文的价值观倾向,再从细节着眼,来回答“人物性格分析题”。否则,大方向错误,答案再多也得不了分。如,《汉书·李广苏建传》选段的课外文言文阅读中,整体价值观倾向是“赞扬苏武有民族气节,在困难面前不妥协”的精神,文章整体内容都是围绕苏武的这个精神来展开的,那么,在回答“苏武是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时,所有问题的答案都要向此靠拢。

3.结语

“人物性格分析题”是一道综合题,能较全面考察学生对课外文言文的理解。要解决好“人物性格分析题”,教师上课时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训练学生往这方面思考,只有把握住理解和价值观倾向这个“纲”,“人物性格分析”才能好好收网。

猜你喜欢
分析题齐宣王人物性格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生物分析题解题能力的对策
古代音乐典故
齐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
谈做好语文阅读分析题的策略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愤怒的原因
滥竽充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