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反馈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探讨

2020-06-08 04:54莹,张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溶栓静脉神经

王 莹,张 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22)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属于临床中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其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2种[1]。脑卒中可造成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和完全性卒中症状。资料显示,溶栓治疗是目前公认的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早期、及时的溶栓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及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但在治疗过程中,由于个体化差异,多种因素影响和溶栓干预不良反应等干预下,会导致溶栓效果遭受影响,并引起医患、护患矛盾的产生。因此,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是为了讨论质量反馈理论应用于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的临床价值,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6例,女36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39岁,平均年龄(62.18±4.37)岁;大脑前动脉44例、大脑中动脉38例,根据患者治疗期间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P>0.05)。选入标准:①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及神经症状;②病历资料齐全;③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拟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排除标准:①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及既往有脑卒中病史、反复住院治疗史者;②存在酒精及药物依赖者;③不同意、不配合本次实验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溶栓护理干预,即:①根据病情尽早确定治疗方案,给予全程心电监护,内科药物干预;②保证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及时清理患者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③给予生活护理干预,预防并发症,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及时采取针对性处理。

研究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应用质量反馈理论改进护理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组建专业的护理团队,在护理干预前对其进行严格溶栓治疗培训;②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情况强化个性护理细节,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有效处理。例如对存在血压明显升高或有升高趋势、合并血糖异常升高患者分别进行降压控压护理干预,严格控制糖类摄入量以维持血糖、血压在合理范围内;③护理项目完成后,由护理团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并制订下一步护理程序及实施计划,最终步循环,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1.3 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8、72h进行评分。正常或近乎正常:2分以下;轻度:2~<5分;中度:5~<15分;中重度15~<20分;重度20~<42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

2 结 果

2.1 两组神经受损改善情况分析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8、72h的NIHS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具有巨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受损改善情况分析对比

3 讨 论

质量反馈作为一种新型提高护理质量的理论,要求在临床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对以往临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下一步护理措施中完善,然后对护理结果进行再次分析总结,不断循环的改善护理方案,最终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目的[3]。

本实验中,将41例经质量反馈理论护理干预患者治疗结果与41例常规溶栓护理干预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质量反馈理论能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护理方案,从而使得护理效果达到最佳。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神经受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综上所述,质量反馈理论在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能促进治疗疗效和改善神经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溶栓静脉神经
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内径及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超早期脑梗死痰瘀阻络证患者经活血化瘀法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溶栓期血压变化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神经”病友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