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与植物联合对土壤扬尘控制效果的试验研究

2020-06-08 10:43孟庆虎李乃稳孙海龙李广辉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覆盖度覆膜植被

孟庆虎 李乃稳 孙海龙 李广辉

(1.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成都 610065;2.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5;3. 四川沃尔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65)

1 引言

在大风等不利天气条件作用下,土壤表面的颗粒物进入大气环境中,对环境空气和居民健康造成不利影响[1]。因此,控制土壤扬尘排放对提升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主要采取设置外围挡风墙[2]、防风抑尘网[3]等措施,以降低风速,减少湍流,从而达到抑尘的目的,这种方法虽然能够长期抑尘,但材料成本较高。有研究表明,植被覆盖对土壤遭受风力侵蚀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植物生长会使土壤扬尘排放潜能快速降低[5-6],但是,由于植物生长具有周期性,在植物种子萌发期不能有效抑制土壤扬尘的排放。许玥、熊峰等人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最佳效果可提高抑尘效率达99%以上[7]。覆膜由于长时间暴露在环境中,容易老化分解,不能达到长效抑尘的目的[8]。本研究使用的覆盖可降解薄膜可以在初期实现抑尘,后期通过植物的萌发覆盖进行抑尘,从而达到长效抑尘的目的。本研究主要针对土壤扬尘,探讨不同薄膜开孔率与植物作用对土壤扬尘排放的影响,确定最优覆膜开孔参数和植被覆盖度,以期为土壤扬尘排放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彭州市地处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的盆地北部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偏少,高温期与多雨期同季。灾害性天气主要表现为干旱、暴雨、秋绵雨、低温冷害、大风和冰雹。受纬度和地形地势影响,彭州市境内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日照逐渐递减,无霜期逐渐缩短,降水量逐渐增多,平坝、丘陵、低山区、高山区的气候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5.9 ℃,最热的7 月平均气温为25.1 ℃,最冷的1 月平均气温为5.3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67 mm,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7,8,9 月份,夏季降水的强度大,秋季绵雨多。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131.0 h。

2.2 试验材料与工艺

本研究采用的覆膜为通过市场购置的可降解淀粉接枝薄膜。该覆膜既具有传统塑料的功能和特性,又可在达到使用寿命之后,通过土壤和水中的微生物作用或通过阳光中的紫外线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分裂降解,最终以还原形式重新进入生态环境中。植物种子选用的是高羊茅,是四川省常见的禾本科植物,其适应性强,抗逆性突出,耐践踏和抗病力强,且夏季不休眠,是适宜广泛推广和使用的草种。

2.3 试验方法

根据彭州市天气特点,试验时间选择在2018 年9 月到12 月进行,采用附近农田边裸露土壤进行人工模拟试验。将土壤过2 cm 筛后混合均匀,在平地上铺设成20 cm 厚度的土壤层,控制容重在1.3 g/cm3左右,含水量在15%左右,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20 m2。

设置了覆盖膜不同开孔率的试验(开孔率分别为15%,30%,45%,60%,75%,开孔为圆形,孔径为1 cm)。每个试验3 个重复,另设置无覆盖播种、无覆盖无播种对照组、完全覆盖(未播种)对照组。种子用量为15 g/m2(表1)。各土壤场地与该季节常见风向垂直排列,间隔5 m,为了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各试验小区间用高4 m 的隔板分隔。

表1 试验分组

采用Dusttrak 设备测试扬尘排放的PM10和PM2.5浓度,同时测试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参数以及进行视频监控。每个试验小区布置4 个测试点,数据采用平均值。本研究的评估时间为3 个月,试验期间平均风速为2~4 m/s。

植被覆盖度测试利用数码相机作为传感器捕捉光通过植被层的情况,利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处理,据此计算植被的覆盖度。此方法经济适用,测量效率较高,测量精度较好。

3 结果与分析

3.1 覆膜4 h 后的结果

覆膜4 h 后,植物种子没有萌发,此时仅由覆膜开孔率影响PM2.5和PM10的排放浓度,见图1。由图1可知,由于第1 组开孔率为0,与外界空气没有接触,故PM2.5,PM10排放浓度最低,其值分别为6,31 μg/(m3·h)。第7 与第8 组完全开放,故此时PM2.5和PM10浓度均较高。PM2.5,PM10排放浓度最高出现在第8 组,其值分别为125,722 μg/(m3·h)。

图1 覆膜4 h 后各组的PM10,PM2.5 浓度

由图1 可知,PM2.5和PM10的浓度随着覆盖膜开孔率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此时植被覆盖率为0,开孔率越大,与空气接触越充分,PM2.5和PM10的浓度也越高。PM2.5排放浓度的增长速率维持在一个平缓的状态,说明此时开孔率对PM2.5排放的影响作用较小。相比之下,PM10排放浓度的增长速率在开孔率为0%到100%之间变化较大,开孔率对PM10的排放浓度影响效果较大。通过对比第7 组和第8 组的实验结果发现,当不覆盖膜时,是否播种对PM2.5和PM10的排放浓度影响很小。通过对比可知,在植被覆盖度为0 时,覆膜开孔率与PM2.5和PM10的浓度呈正相关。

3.2 覆膜1 个月后的结果

由于覆膜前期开孔率的不同,所以覆膜1 个月后的植被覆盖度也有所不同,见表2。开孔率较大的组,其植被覆盖率也较高。

表2 覆膜1 个月后各组的植被覆盖度

覆膜1 个月后各组的PM10,PM2.5浓度见图2。由图2 可知,在覆膜和植被覆盖共同作用条件下,PM2.5和PM10的排放浓度较覆盖4 h 植被覆盖度为0 时,有了明显下降,较之前分别平均下降了69.2%,89.3%,这说明覆膜与植被覆盖联合作用比单纯覆膜更有利于降低PM2.5和PM10的排放浓度。由图2 可知,在覆膜和植被覆盖共同作用下,PM2.5和PM10浓度最高值都出现在第7 组,分别为47μg/(m3·h)和227μg/(m3·h),说明此时仍然是开孔率对PM2.5和PM10的浓度影响较大。PM2.5和PM10的排放浓度在第1 组到第6 组的增长比较稳定,此时PM2.5和PM10的排放浓度的增长速率较覆膜4 h 有了明显的下降。从第6 组到第7 组时,有了一个明显的增加,PM2.5的排放浓度增长值为11 μg/(m3·h),PM10的排放浓度增长值为101 μg/(m3·h),这说明覆膜对降低PM2.5和PM10浓度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图2 覆膜1 个月后各组的PM10,PM2.5 浓度

3.3 覆膜3 个月后的结果

覆膜3 个月后,可降解淀粉接枝薄膜降解,功能丧失,此时只有植被覆盖度对抑制PM2.5和PM10的排放浓度起作用。前期开孔率较大的组,其植被覆盖率也越高,见表3。

表3 覆膜3 个月后各组的植被覆盖度

覆膜3 个月后各组的PM10,PM2.5浓度见图3。由图3 可知,覆膜3 个月后,由于第1 组开孔率为0,故其植被覆盖率为0,所以PM2.5,PM10的排放浓度最高出现在第1 组,其值分别为108,648 μg/(m3·h)。由于第7 组前期开孔率最大,故其植被覆盖率也最高,所以PM2.5,PM10的排放浓度最低出现在第7 组,其值分别为22,97 μg/(m3·h)。

图3 覆膜3 个月后各组的PM10,PM2.5 浓度

由图3 可知,随着前期覆膜开孔率的增加,植被覆盖率也随之增加,PM2.5和PM10的浓度随之减小。前期的开孔率在0~45%变化时,PM2.5和PM10的下降速率较快,前期的开孔率在45%~100%时,PM2.5和PM10的下降速率较缓慢。仅有植被覆盖作用条件下,PM2.5和PM10浓度较之前在覆膜和植被覆盖同时作用下时,有了明显的上升,PM2.5浓度较之前平均上升了147.1%,PM10浓度较之前相比平均上升了142.3%,说明覆膜与植物联合较单纯植物作用效果更好。

3.4 不同时期PM2.5 和PM10 的浓度对比

不同时期PM2.5和PM10浓度对比见图4。由图4可知,当开孔率处于45%~75%时,此时PM2.5和PM10的浓度在覆膜1 个月和3 个月时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浓度水平。对比CK 组(第8 组)可知,当开孔率处于45%~75%时,在覆膜1 个月时,PM2.5浓度较CK 组平均下降了75.9%,PM10浓度较CK 组平均下降了83.7 %。在覆膜3 个月时,PM2.5浓度较CK 组平均下降了70.4%,PM10浓度较CK 组平均下降了81.8%,说明45%~75%的开孔率对扬尘浓度下降效果显著。在覆膜1 个月时,开孔率为45%时抑尘效果最好,此时与CK 组相比,PM2.5浓度平均下降81.9%,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85.8%。在覆膜3 个月时,开孔率75%时抑尘效果最好,与CK 组相比,PM2.5浓度平均下降了78.3 %,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85.1%。但在45%开孔率、覆膜3 个月时,与CK 组相比,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仅下降60.8%和76.8%。在75%开孔率、覆膜1 个月时,PM2.5和PM10的平均浓度仅下降了70.4%和81.7%。这说明了开孔率主要影响前期的土壤扬尘抑制效果,植被覆盖度主要影响后期的抑尘效果。开孔率为60%时,此时抑尘平均效果最好,在覆膜1 个月时,PM2.5和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75.3%和83.9%,在覆膜3 个月时,PM2.5和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72.2%和83.5%。在覆膜1 个月和3 个月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故60%为最为优化的开孔率。

图4 不同时期各组的PM2.5 和PM10 浓度对比

4 结论

本研究以城市土壤扬尘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实地监测等方法对扬尘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与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覆膜与植被覆盖联合作用比单纯覆膜更有利于降低PM2.5和PM10的浓度。在覆膜和植被覆盖共同作用条件下,PM2.5和PM10浓度较仅由开孔率作用时有了明显下降,PM2.5浓度较之前平均下降了69.2%,PM10浓度较之前平均下降了89.3%。

(2)开孔率主要影响前期的土壤扬尘抑制效果,植被覆盖度主要影响后期的抑尘效果。在覆膜1 个月时,开孔率较小的组(植被覆盖度较小)抑尘效果较好。在覆膜3 个月时,淀粉膜降解,前期开孔率大的组(植被覆盖度大)抑尘效果好。

(3)开孔率为60%时,整体抑尘平均效果最好。覆膜1 个月时,PM2.5和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75.3%和83.9%;覆膜3 个月时,PM2.5和PM10浓度平均下降了72.2%和83.5%。其在覆膜1 个月和3 个月都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覆盖度覆膜植被
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植被覆盖度变化遥感监测
“旱优73”覆膜直播栽培技术研究
基于植被复绿技术的孔植试验及应用
基于NDVI的晋州市植被覆盖信息提取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辽宁省地表蒸散发及其受植被覆盖度影响研究
与生命赛跑的“沙漠植被之王”——梭梭
基于NDVI的干旱区绿洲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分析——以新疆阿克苏地区为例
用于滑动部件的类金刚石碳覆膜特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