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探析

2020-06-08 10:24刘远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年12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SWOT分析互联网

刘远莉

[提要] 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是每个国家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的必要议程。在互联网时代,公民以互联网为依托将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途径、范围、成本等维度进行优化,同时也带来相应的冲击与挑战。本文引入SWOT分析方法,在提出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优势和机遇的同时,指出相应的劣势和挑战,试图立体地进行剖析,进而促进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理性认识和合理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政治参与;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D621.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20年4月22日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20世纪初民主的思潮传入中国,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已有百年历史,同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全球一体化加深了世界各国间的相互影响、知识普及率的提高提升了国民文化素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便捷的方式,我国的“公民意识”正在显著提升。公民从以前的不想参与、不敢参与、不懂参与到现在逐步通过网络渠道表达政治诉求、提出政治观点、监督公共权力。根据2019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6月,我国整体网民的数量达8.54亿人,互联网的普及率达到61.2%,相比于2010年的34.39%的占比有了跨越式的提升,互联网的普及成为新时代公民政治参与方式转变的技术支撑。

然而就如“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样,互联网对于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除了促进作用以外,毫无疑问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所以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是一个值得被讨论,也是一个应该被讨论的话题,它的全方位、多维度的影响也是本研究的重点。

二、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SWOT分析

(一)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优势分析

1、改善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扩大参与主体。公民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政治参与,基础条件是拥有互联网和具备使用互联网的能力,这已是今天多数中国人具备的条件,相对于传统的政治参与,对于公民的政治资源、政治背景、政治素养、政治权利等方面的要求较高,参与的受众较少,如今身在互联网中的公民可以突破传统面对面参与的限制,打破以往信息单向沟通和传递的制约进行互动,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参与主体的范围,让更多以往不具备直接参与条件的普通公民因为参与途径的扩大和参与门槛的降低而成为政治建设的参与者,而公民政治参与主体的扩大是政治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

2、参与方式的转变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信心和积极性。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的典型特征就是虚拟性,公民在互联网中的身份都是代号而且较难进行追根溯源,相比于实名制和面对面让公民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安全感去积极参与其中。政府在权力、信息占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而普通民众处于完全不对称的状态,若普通公民出现不利于他们的言行,极有可能遭到相关人员利用公权进行报复,而网络的虚拟性正好给他们提供了保护的外壳,现在越来越多的公民通过网络进行监督和检举。

3、降低政治参与成本。政治参与的成本包含公民方的成本和政府方的成本,对于公民来说传统的政治参与对公民的政治资源、教育程度、经济地位等社会资源是有一定要求的,而这些资源的转化本就需要公民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的成本,然而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更具包容性和普惠性,所以对公民政治参与成本投入要求更小。政府方面,以往的政治参与大部分是被动性的和单方面的,是以政府为主导来组织参与活动,例如选举、会议等,如今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大规模的组织互动性的政治参与,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大大降低。

4、促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监督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政府和网民都是信息传递链中的参与者,现在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覆盖面与传统渠道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第四媒体”,成为公民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途径,以往的政治信息传递方式的控制方都是政府,所以公民接收到的信息都是政府筛选过的“二手信息”,现在信息量的形态从以往的倒金字塔逐步扁平化,信息流动的方式也从以往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流动变成既有自上而下也有自下而上,同时信息也在不同群体之间平行流动的“立体信息流”。让原始信息在网民间充分流动,这对于政府管理来说也是新时代的挑战,政府必须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进行信息公开,主动接受公民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权利的“灰色地带”、引导舆论的方向,规避恶性事件。

(二)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劣势分析

1、“数字鸿沟”造成新型的不平等参与。政治参与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平等权利,但政治参与扩大化是一直都面临的问题,互联网时代虽然在参与主体和参与形式上有了扩大,但是这建立在拥有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依然无法实现全民平等的公民政治参与,而产生另一种形式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是拥有互联网和没有互联网公民之间的不平等、是掌握互联网技术和没掌握互联网技术之间的不平等、是在互联网利用程度上的不平等。根据我国统计数据,目前从我国网民情况来看,城镇居民占73.3%,农村居民占26.7%,这就会造成城乡之间的信息差距拉大,在互联网信息量巨大的今天,这种拥有和利用互联网信息的“信息富人”和“信息穷人”之间的差距被叫做“数字鸿沟”,被“数字鸿沟”隔绝的公民就失去了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和能力,所以“数字鸿沟”也是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平等性的鸿沟。(图1,数据来源: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情况统计调查,下同)

2、互聯网的开放性加重公民政治参与的“无序性”。公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避免了传统政治参与的“身份曝光”,这在多了一层保护的同时也少了一份责任心和敬畏心,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互联网在给公民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泛滥,这就要求公民有更高的信息辨别能力和筛选能力,但我国目前的网民总体学历偏低,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79.4%,这就容易造成信息识别、信息传播的混乱。(2)互联网作为媒介让公民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变成了“蒙面人”,这样的形式一方面容易被一些有心之人利用,在网络上煽动公众情绪、制造网络混乱;另一方面促使普通公民不负责任的、非理性的参与其中。例如,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泄漏,有公民在网上散布“食盐中的碘可以防辐射”,尽管有专家出来辟谣,但依然无法阻挡互联网消息传播的力量,我国一些地区很快就出现了盐价大涨和盐荒,引发国家多部门发文澄清。(图2)

(三)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机遇分析

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更广泛的公民参与提供可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很多事情成为可能,大大节约了社会资源提升了社会效率,所以世界各国现在也更加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建设,我国这些年互联网的覆盖率逐步上升,手机网络的接入量接近100%,从软硬件上提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可能。另一方面,线上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广大公民提升自己的知识素养和参政能力,即使是教育条件较差、教育基础较弱的群体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从而为更广泛更高质量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可能。我国目前的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2.32亿,较2018年增长了3,122万,其中农村地区网民在线教育使用率占总规模的17.6%,未来整体在线教育的使用规模会随着在线教育质量的提升、内容的多元和意识的普及而显著提升,在线教育对公民政治文化素质提升、政治参与能力提升的作用也会逐步趋于显性化。

2、我国政府对于网络化建设和民意的重视为公民政治参与提供契机。近些年,“互联网+政务服务”是我国新型政务发展的方向,不断重视数字化政府建设、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及政务信息公开渠道建设。截至2019年6月我国共有政府网站1,015,143个,国务院办公厅在2015年还针对全国的政府网站进行了一次普查和整改,针对政府网站中“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的情况进行整改和关闭,要求保障政府网站的效率和形象,经过整改,各级政府网站的集约化程度和便捷性有了明显提升。此外,我国已有297个地级行政区政府开通了“两微一端”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总体覆盖率达88.9%。31个省(区、市)已全部开通微信城市服务和政务机构微博,在线政务用户规模达5.09亿,占网民整体的59.6%,政府积极的网络化建设步调使得公民网络参与政务建设的比例逐步提升。同时,网络作为民意表达的窗口也逐步得到政府的重视,自从2008年胡锦涛首次通过互联网与民众互动以后,提倡要重视互联网上民意的发展和流通,加速了政府决策对于网络民意的重视的采纳。

3、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加速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发展。全球政治经济一体化的态势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也促进了信息互通,特别是近些年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互联网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互相了解的“眼睛”和“耳朵”。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历史进程、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在民主进程方面走在前列,其公民政治参与也在摸索中不断进步,他们公民政治参与的模式、途径、观念等进步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走过的弯路和差异之处也值得我们反思。互联网上充斥的大量关于西方国家民主政治的情况、公民政治参与的动态都在无形中刺激着我国公民对于政治参与意识的萌芽、发展和成熟,这也是对于公民意识培育的潜在影响。

(四)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挑战分析

1、对互联网时代政府的信息掌控能力和处理能力提出挑战。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来源多元化、传播途径多元化,每一个网民都以能通过言论参与成为信息的传播者,网页、论坛、平台、软件等都可以成为参与的途径,不像原来单向的、可调整的传播方式,现在信息量是裂变式、爆发式增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的幅度都是指数级增长,这就对政府的信息掌控能力提出挑战。一方面是前期的信息公开、信息引导能力,政府必须要有畅通的渠道、及时的更新让公众了解真实、全面的信息,利于公众做出理性的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当大量的虚假信息混杂在流通的信息中,或是谣言占主流主导舆论,政府必须要能及时发现、及时澄清并能保证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这对于政府的信息敏感度、信息渠道建设和信息处理能力都是极大的挑战。

2、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权威性提出挑战。法制化国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之一,但是我国目前法制化建设的时间还较短、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和全面,互联网中的公民政治参与涉及面很广,很容易触及到法律的空白或者边缘地带。关于互联网行为我国陆续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新闻网站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護管理办法》等法规,但依然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进入法律规制的范围,例如网络犯罪是被法律明令禁止的,但是对于在网上制造虚假言论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一些有心人会利用网络来操控公众情绪和舆论,一样会引起公众情绪的恐慌和盲从。目前我国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经常是问题爆发后发现漏洞再进行规范,缺乏预见性和规范性,所以互联网时代的政治参与的特性给我国法制建设的速度、能力和权威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对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挑战。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其缘由除了网络具有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等特点外,网民身份的隐蔽性也是激励公民积极参与的重要因素。公民政治参与涉及的话题、客体等方面经常较为敏感,网民身份的隐蔽性给予公民更多参与的安全感,但随着大量的网络信息泄漏和网络信息交易的出现,无形中给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来了疑虑,甚至干扰了公民的正常生活状态,如何确保公民的信息安全和“私人空间”成为一大难题。此外,对于国家层面而言,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稳定,也是新时代各国政府极度关注的领域,但在互联网时代里信息主体多元化、流通渠道多元化给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如美国白宫网络遭黑客攻击等重大事件显示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三、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优化建议

(一)提升公民政治文化素质,提高政治参与质量。公民的政治文化素质是公民的文化素质、政治素养的综合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公民在政治参与中的影响力、被影响力、判断力、表达能力等,进而直接影响着政治参与的质量,公民的整体素质更高,则参与的方式会更合理、参与的内容更理性,整体上促进政治文明的发展,所以提升我国公民的文化素质是提升政治参与质量的必由之路。我国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和受教育程度相比建国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着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目前的网民受教育程度主要是初中和高中,而非网民的公民中因为文化和能力限制的占据绝大部分,这些群体中有很多是中青年群体,其中农村居民占大多数,这种现象是以往教育资源不足和分布极度不均的结果。

如今在互联网时代,教育打破地理空间、经济能力和逐级学习的限制,公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互联网上选择自己要学习的内容,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共同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质。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在互联网教育建设方面的引导、规范和投入,提升互联网教育的便捷性、普惠性和多元性,把互联网教育作为新时代提升公民政治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信息公开的深度、宽度和速度。互联网时代,公民把网络作为了解政治信息、参与政治活动的主要途径,所以网络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全面性是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关键,片面的、误导的信息会让公民盲目参与引发社会混乱,全面的、真实的信息会让公民理性参与维护社会秩序,所以政府作为社会上最大资源拥有者,有责任和义务积极进行信息公开。如今政府对信息的掌控力虽然不像传统渠道那样强,信息来源渠道更加多元,但是只要政府积极探索,加大对互联网的运用可以更加高效:(1)加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提升门户网站信息的集约化程度和更新速度;(2)加大对网络型人才的培养和选用,设置专业人员管理政府的网络渠道;(3)政府网络窗口多元化,顺延互联网的潮流和公民的使用习惯扩大信息沟通渠道,如加大对政府公众号、微博号等大流量平台的利用;(4)加强对信息的公开、回复和监控,掌握信息主流现状;(5)提升政府内部系统信息的互通性和一体性,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处理速度;(6)构建专门的公民政治参与平台,让信息充分、有序流通。

(三)加快法治化建設进程,引导及约束公民合法进行政治参与。网络虽然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一个虚拟空间,但是它参与的主体是现实社会中的公民,也会对现实社会各方产生切实的影响,所以必须加强法制化建设的进程,用法律的引导和边界来指导和规范公民的行为。一方面加强对互联网公民的权益保护,通过健康网络环境的营造、及时的信息公开保障公民政治参与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另一方面加强对公民网络行为的规范管理,对网络中暴力、违规、违法等行为坚决打击,引导公民理性地、合法地进行政治参与。

(四)加速互联网技术的深化发展和普惠化,提升政治参与的公平性。政治参与范围的扩大是政治民主发展的要义,现如今我国政治参与可通过线上、线下不同的渠道,线下渠道是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传统渠道,主体覆盖范围受多种条件制约比较有限,线上主体的扩大是我们新时代扩大政治参与主体的有效方式。这就要依托互联网这个媒介的发展,我国截至2018年底的互联网普及率是59.6%,依然有4成左右的公民无法充分使用网络,而这其中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所以要加强农村地区和边远地区的网络硬件建设,扩大新型政治参与的主体和范围;此外,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的网络应用技术对政治参与的了解程度和参与能力也不同,可以加强互联网软件建设,通过公共的平台和资源提升参与的公平性和普惠性。

(五)强化互联网媒介的责任意识,创造良性的公民参与的网络环境。互联网作为新时代影响范围广的媒介,其中又衍生出不同责任主体、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各种媒介、平台,他们分别有自己的影响群体,这就类似于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参与的活动被进一步分化,据此对各种媒介的责任意识提出了挑战,要求各种媒介、平台除了自身利益外要考虑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在法律框架的约束下、公共责任的引导下运转,但是很多互联网媒介只是单纯的“企业人”,对于公共责任意识淡薄,造成缺乏监管,一些违法犯罪行为通过各种媒介来影响公众。健康的、良性的网络环境是公民理性地、有序地参与政治的前提条件,所以自网络媒介从申请到运营的整体环节都要加强责任意识的教育和监控,共同维护良好的公民政治参与环境。

四、结论

互联网时代的公民政治参与主要特征是以网络作为媒介让公民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表面看只是参与方式发生了变化,实际上引起了参与主体、参与范围、参与程度等一系列环节进行了调整,所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公民政治参与是在传统政治参与基础上的演变发展。本文通过对互联网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SWOT分析,证明互联网对于公民政治参与有它实然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但是总体来看发展的趋势是良性的,因为其中的劣势和威胁是我们通过技术的提升、制度的成熟、素质的提高来逐渐规避的,尽可能的趋利避害,利用好科学技术发展和时代进步的产物,从公民、政府、互联网等多个维度,从意识、行为、技术、制度等多个层面共同改进,提升公民政治参与的数量和质量,加速我国的政治文明进程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义鹏.浅析网络政治文化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双重影响[J].当代经济,2017(10).

[2]朱江丽.新媒体推动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17(6).

[3]肖滨,方木欢.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双轨路径——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经验的理论分析[J].政治学研究,2017(4).

[4]张亚丹,张亚娟.新媒体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的机遇、挑战和发展态势[J].理论导刊,2018(12).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SWOT分析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