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新课标下的教材使用

2020-06-08 10:09刘锐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标

刘锐

摘要: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正确使用历史教材,使高中历史教学符合新课程要求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探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使用为核心,从树立大教材观、对教材进行整合等角度出发,论述了高中历史教材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标  教材使用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一方面,历史教材体现了新课程的精神与要求,正确使用历史教材意味着要综合把握与教材相关的多重关系;另一方面,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学科,高中历史教学具有特殊性,正确使用教材还意味着要把历史教材摆在教学活动的正确的位置上。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该如何使用教材呢?

一、在“大教材观”的指导下解读历史教材

所谓“大教材观”就是指教材是教师对教授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1。据此,我们要对传统的教材观予以纠正。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就是指教科书,而新的大教材观之下教材绝不仅仅是指一本教科书,教科书只是教材系列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历史教材包含围绕教科书成套推出的教师教学指导书、视听教材、学生辅助读物等配套教材,也包含存在于浩瀚的历史资料中各种人类历史活动的原始资料、历史著述和涉及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等2。因此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和开发教材中包含的知识、方法、能力体系、伦理道德和信念等内容,才能真正体现历史学科的学习价值。笔者以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3的解读为例说明在大教材观下该如何解读教材。

1.分析教学价值

胡哲敷说“历史学的精神……是要使历史的事实,化为有用,化为生发,使与人生日用平常,有密切的关系,这便是历史学科在教育上的价值。”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的教育价值在于以法德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史实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历史学习的技能和方法,理解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法德两国实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最终步入了现代文明的时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体会资产阶级代议制在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懂得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学习和借鉴中外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提升民主法治意识,增强个人的公民素养。

2.深度解读教学目标

把《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宏观和抽象的学习要点转化为详细明确的学习目标,即思考借助这一教学内容可以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训练哪些能力、渗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只有解读准确、全面和深入,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推进才能有据可依,才能更得心应手。对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的学习要点我们可以将其解读成以下几点:(1)通过阅读材料分析归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分析二者的异同,理解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加深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实质。(2)用问题探究法分析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过程、历史作用和影响,认识民主制度的建立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过程中的艰巨性和曲折性。(3)比较英美法德四国政体的异同,理解各国政治制度的差异是由各国的国情所决定的。通过解读转化使学生知道“学什么”(即知识和技能)、“怎么学”(即过程和方法)、“学习后对学生个人的意义”(即情感态度价值观)。

3.合理组织教学

为实现教学目标,至少要结合两个方面的要素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组织:一是根据高中历史专题式教学内容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包括提炼核心要素、构建历史联系、归纳历史特点规律和挖掘历史意义;二是围绕学生的能力生成和素养提升,对教材进行改造,把握教与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一课教学内容可作如下整合:首先用学生熟悉或喜欢的歌曲(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法德的国歌)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使学生牢牢抓住本课的核心内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途径,推动学生理解。其次,依据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从感性高理性的规律,由易到难安排教学内容顺序为“认识历史(宪法的内容和特点)——两国政体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以此为标志?探究历史(宪法颁布的背景、过程、过程、影响)——为什么建立?怎样建立?建立以后怎样了?认识历史——比较总结英美法德四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形成对资产阶级代议制规律性认识。”

二、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在编排体例上采用专题形式,割裂了同一时期、同一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教材就政治而政治,就经济而经济,学生往往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历史概念或某一历史时期的特征4。基于以上问题,为了更好的利用好历史教材,完善并使之利于历史教学,就要求教师充分整合教材,寻求教材使用和教学的新思路。

以岳麓版高中历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一课为例,本课内容繁多,涉及的范围广,但是却存在内容逻辑缺乏完整性的问题。比如教科书将明清时期的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归到第四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中,使教材内容顺序结构被割裂,不利于学生梳理和概括历史发展的脉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对古代中国以宰相制度为主的中央行政体制的发展演变的分析,就必须要结合第三课“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和第四课中“皇权的不断加强”两部分内容,将分散在两课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凸显历史纵向联系的整合。

总之,如何使用历史教材关系着课程标准能否达成,更关系着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作為历史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历史教材在历史教学中的定位,树立大教材观,同时大胆整合教材,细化新课标,仔细钻研教材,积极构建授课的新思路,从而达成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

参考文献: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10.

[2]俞静娟.大教材观视角下对历史教材解读的再认识[J].当代教育科学,2013(10).

[3]历史课程教材研发中心.历史(必修1)[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44.

[4]胡哲敷.历史教学法[M].北京:中华书局.1932.31.

[5]李菁.谈高中历史教材的再整合——以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内容为例[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2)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新课标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策略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