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统领下的项目学习

2020-06-08 10:29文晓红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文活动项目学习结构化

摘  要:项目学习融入到以学习任务群为教学组织的语文教学中,既要发挥做中学优势又彰显学科价值,教学方式转变才能实现。学习任务群统领下的项目学习的展开,首先尊重学生学习的规律,让项目学习发生在以问题为导向的真实情境中;其次,在真实的情境中,提供具有结构化的学习材料,获得持续学习动力做好基础;最后围绕结构化的学习材料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完成任务,以促进学科教学的课堂转型。

关键词:项目学习  情境  结构化  语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01-0062-02

项目是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者成果所进行的一次努力,核心是解决问题。项目进入教育学领域,强调以生为本,让学生在做中学习知识,培育学生的才能和素养。任务群统领下的项目学习既包括语文课程内容,也关涉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的培养,这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育人目标相呼应。因此,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及高中生学习规律,学习任务群统领下的项目学习过程探讨如下:

1   面向以问题为导向的真实情境

语文学习的对象是一系列言语作品,项目学习要解决的问题和发展的能力必须诉诸于语言现象,学生才可能具备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灵活使用语言,解决现实性的问题的素养。语言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语言的,一种是言语的,其中语言的是以总结归纳的方式将言语固定下来,以一种外化的知识呈现,教材就是我们所看到的言语作品。言语的就是在真实的语境中所需要的,能够灵活迁移的一种语言能力。项目学习首先要将这种外化的言语行为产生的情境再现,最终让学生经过摸索探究之后以一种个人化的言语行为呈现出来。

真实的情境是复杂的,是学生面向生活、学习或者工作时所遇到或者即将面临的,因此教学创设的情境要联系起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比如当代文化参与这个任务群,教师以“故宫老城墙的存废”这一文化现象为例,组织一场身临其境的辩论,让学生有话说,能说话,说得到位。学生的生活虽然是三点一线,但课前下发一些预习性的材料,让学生参与讨论不成问题,而且辩驳式的讨论给学生提供了讨论方向,学生的思维流量得以加大。

真实的情境是以学生的已知为起点,教学要通向学生的应知和未知。所以真实的情境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要将学习内容与知识建构有机整合。即将关键的学习内容与必备的学习方式互相融通。如学习实用类文体的特点及其写作方法,教师可组织学生读《傅雷家书》。这封信不少于1000字,组织学生读信,了解《傅雷家书》书信体文章的特点;围绕主题,让学生写信,要求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和读者定位,把握自己的性格特点和理想,本着交往的目的,注意行文层次。[1]学生不光接触实用类文本这一类的文体知识,还在亲身写作中掌握相关写作知识,同时情感上也得到了渲染。这种教学绝不会在一个课时内完成,也不会超过4个课时,有效的常规教学通常也能做到这样。复杂的情境需要学生能将自己积累的知识灵活迁移,即以应知为支架,在梳理与探究中通向未知。教师提供艾伦.布鲁纳《分离》这类有思想深度的其他若干篇社科类文章、书信体文章,让学生直面未知的困境,在梳理与探究中得出自己的理解,对实用类文章的相关知识形成一种结构化的认知。

2   以结构化的内容为载体

教学内容是项目学习的载体。结构化强调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会任何一种语言的人都内在地掌握了一套规则系统”。[2]语文是一门母语课程,面对母语自身的这一套规则系统,教师不是原原本本地讲授或者解析或者训练,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高中阶段的特点,把对学生生活、学习以及将来工作有用的知识进行序列化的呈现,形成结构化的课堂教学。结构化的学习材料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支架。

“语文结构化教学”是指以联系的、系统的观念为指导,遵循语言学习特点,有组织、有系统地安排语文教学材料、教学程序,让学生通过结构化的语言材料和言语实践活动,获得语言规则,建构语言图式,内化认知策略,积淀言语经验,促进语言的发展和心智的建构。[3]因而,项目学习中,结构化的教学内容是指与教学活动结构要素和过程要素的相互关联的“教学材料”,強调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科知识结构、学生认知结构和课堂教学结构,以便于教学环节产生相互作用。文本的形式是多样的,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混合文本,单篇教学以连续性文本为主。要进行以文本为纲,教材为中心的单篇教学的突破,教师要充分发挥不同文本形式的特点。设计结构化的教学内容要结合不同任务群学习内容的特点,组合不同的文本,设置成一个学习单元,这个“单元”也不是常见的教材中的单元,它不是单凭人文内涵为关联的主题,也不是以技能训练穿插而成的知识点,而是由各种有助于形成语言文字问题解决情境的资源整合而成,包括文字、影音、图像,整合的内容可以是主题,也可以是典型的语用现象、典型文学形象或者是融合了关键知识和能力的任务。

建立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的基础上,结构化的内容会至少会超过一堂课的容量,以多篇文本为载体,也会指向知识教学。培养能力和素养离不开知识。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但是变着样讲概念的这种知识观忽略语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构化的内容强调了一定的学科知识序列,但是这种序列是呈现在具体的语言实例中,一个个语言现象中,老师向学生抛出学习项目,学生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后,通过自主的梳理与探究,不断积累语言材料,归纳语言规律,形成自己熟悉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的统筹设计才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体现学为中心。

3   在语文活动中进行

项目学习有真实情境,有具体的内容载体,其过程展开还要建立在以言语实践为载体的语文活动之中,更加注重学生言语表达行为和表达能力。课堂教学重视活动课,然而语文活动与往常的“活动”有所区别,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活动主要有三大类: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大类中又包含一些小类的常规活动,诸如专题研究、班刊撰写、调研、读书沙龙等等,都可以成为组织语文学习的形式。然而组织语文活动有三点需要明确,具体如下:

第一,语文活动发生在真实的言语环境中。学生透过言语实例,自主体验言语环境,解决碰到的言语困境,从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第二,在参与的过程中,此类语文活动还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行为,也就是情境中的语文活动是希望学生在身处言语现场的同时还能发现背后潜藏的言语规律,直指语文学习的本质。第三,语文活动始终要围绕学生的学为中心,但是不可忽视教师教的作用,首先是活动前,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分工、活动最终要达到的效果都需要教师结合班上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和能力水平做好相应的统筹;再就是活动的推进,教师要给以能引发学生语文学习行为的程序性知识的指导,即通过阶段性的观测对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评价并提出发展性的意见。最后,活动结束后,要启发学生对刚刚进行的言语现象进行梳理,并围绕自己的言语体验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语行为,为类似的言语情境积累经验,建构言语知识,从而提高言语能力。

4   结语

项目学习重视问题的解决,由项目提出、项目展开、成果展示三个环节组成。学习任务群统领下的项目学习进行了学科融合,在表现语文课程内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促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发挥巨大优势。语文课程的特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我们的母语丰富多彩,有时即使是简单的一个字在特定的语句中也能生发出丰富的意蕴。学生进入到语言现象当中,随着表达与交流、阅读与鉴赏或者梳理与探究等语文活动的展开才形成对语言的真切感知。学生以项目学习这种方式进入到语文文字的学习中,学会语言文字的运用,体现了学为中心,是对学科教学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宁,巢宗祺主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201.

[2] 乔姆斯基.乔姆斯基语言哲学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2.

[3] 王祖明.让语文教学从“碎片化”走向“结构化”—小学语文结构化教學的探索与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研究,2017(19):23-25.

作者简介:文晓红,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语文教学论。

猜你喜欢
语文活动项目学习结构化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中项目学习的应用探讨
基于图模型的通用半结构化数据检索
基于软信息的结构化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