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20-06-08 10:42丁欣谢锡锋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订单班校企协同订单式

丁欣 谢锡锋

【摘 要】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针对“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企业对订单培养参与的深度不够、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不足、“订单式”培养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订单式”培养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提出应构建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优化育人环境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校企协同  订单班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C-0105-03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典型模式。近年来,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迅猛,其对轨道交通专业人才需求旺盛,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能够通过“教培互惠,双向交流”加强校企合作关系,发挥校企双元主体性。为此,本文试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为例,对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做一探讨,以推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促进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企业对订单培养参与的深度不够。随着轨道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对轨道交通技术人才的需求岗位日益增多且不断变化,而毕业生与岗位需求对接的紧密性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同轨道交通企业组建“订单班”时间不同,招生专业也不同,致使“订单班”学生的招生与就业没有实现真正的体系化协同;企业对订单培养的参与深度不够,主导性不足,未能全程参与“订单班”的管理监督,导致“订单班”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不完全一致。

(二)学校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不足。就当前的轨道交通“订单班”培养而言,学校的能动性发挥还需要继续挖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目前的“订单式”培养仍以相近专任教师作为主体,轨道交通类高水平教师缺乏。由于待遇及编制问题,学校难以引进高水平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轨道交通类教师,而企业兼职教师也难以解决缺乏职业教育理论的问题,造成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及技能水平不合理。二是实训实习条件完备性不足,还不能满足“订单班”学生的生产性实践和岗位能力训练。三是学校寻求合作行业企业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订单式”培养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订单式”培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质量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该模式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的实用性及操作技能的提高,忽略了其他知识的获取。二是该模式容易忽略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人文素质的培养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式”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

(四)“订单式”培养评价体系尚不完善。随着轨道交通行业迅猛发展及其对轨道交通类专业人才需求的不断上升,“订单班”的培养规模也日趋扩大。但相应的评价体系相对滞后,导致“订单班”人才的培养质量不能及时反馈,评价不能真实反映“订单班”学生的真实水平。反馈机制和评价体系的滞后,一是不能有效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调整,二是校企合作的方式与组织难以形成系统化和制度化。

二、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養模式构建策略

校企协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其是以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为纽带,校企联合组建教学创新团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发项目化教材、共建实训基地、优化育人环境和完善评价体系。

(一)组建教学创新团队,专兼结合共建专业。教学师资水平十分关键,教学团队是“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基础保障。学校和“订单”企业共同育人的过程中,组建一支精通专业理论知识和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学创新团队,联合开展“订单”培养,挑选一支以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校内实践进行教授及指导;通过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组织专业教师到“订单”企业开展企业实践锻炼,参与真实企业项目,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素质并增强实践能力。建立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的制度,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将“订单”企业的一线专家、技术骨干、培训讲师聘为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把“教学团队—企业班组”结对组合,专兼结合共建专业,发挥各自的强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

(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前提,“订单式”课程要坚持多方参与、突出岗位需求和课程设置模块化。“订单班”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目标,“订单班”与普通班的课程设置完全不同,在课程设置和开发中充分发挥行业、企业专家的作用,兼顾企业课程和学校课程,将企业的岗位需求融入课程设置中,构建出“企业课程+学校课程”双线交融项目化模块化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2所示。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合理分配能力结构与理论知识的比例;不同岗位所需技能不同,课程设置上也要有针对性;课程的设置和开发应当具有前瞻性,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这需要“订单”企业深度参与课程构建,解决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用人需求错位的问题,实现课程设置与行业标准的有效对接。

(三)开发项目化教材,符合职业岗位技能要求。校企通过“教培互惠,双向交流”机制,在学习资源、实训设备、培养方案等方面实现有机协调,多维协同合作。“订单”企业需将自身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包括专业、知识结构、技能水平等反馈给合作的高职院校,与学校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高职院校通过与“订单”企业合作,协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及出版项目化教材,在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中引入轨道交通类国际化技术标准,并将“立德树人”和“创业创新”等元素融入课程标准中,符合职业岗位技能要求。

(四)共建实训基地,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实习实训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重要环节,实训基地是培养“订单”员工职业技术技能的重要场所。为此,通过政府投资、企业资助、学院自筹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吸引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有针对性地选择合作内容,培养学生的“订单”技能。“订单”企业为了达到人才共育的目的,会把优先的实习实训资源共享给职业院校,可以对校内实训场地建设提供技术指导,企业也可以利用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员工培训或者技能鉴定,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局面。校企协同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满足学生定岗实习、工学交替的需要,促进学生岗位实践能力的提升,职业素养的培养。

(五)优化育人环境,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类专业在“政策保障、企业参与、学院主导”的協同建制下,主动加强三方沟通,建设成“产、学、研、创”多功能一体化的三方合作模式,为“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有条件的“订单”企业可以派专人到校,开展有关企业文化活动,对“订单班”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宣传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订单班”学生除了完成生产性实践实训,提高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也接受人文课程的教育;学生通过到企业定岗实习,感受企业文化,职业氛围,从而提高职业素养。通过企业和学校的协同培养,不仅保障“订单班”学生的专业技能、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还根据高职教育规律保证其接受的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促进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六)完善评价体系,保障“订单”人才质量。“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反馈和评价机制,是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做,所以评价体系由单一的学校评价,转变为学校与企业共同实施的“双主体”评价。对于“订单班”学生的考核应该建立在“订单”企业的用人标准之上,实现学校毕业标准与企业用人标准有机融合。在“订单”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定期召开交流会,共同反馈学生学习、实践与工作情况,并就学生关心的问题给予及时处理。同时,通过学生的岗位工作反馈,定期及时调整现有专业教学体系、课程内容、实训实践内容,从而使“订单式”学生能紧跟行业的发展,更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评价过程应贯穿“订单班”组建到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整个过程,通过反馈调整,才能有效保障“订单班”的培养质量,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针对“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应建立“政、校、企”多维合作机制,协同开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和设置“企业课程+学校课程”双线交融项目化课程体系;通过“教培互惠,双向交流”协同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推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产、学、研、创”多功能一体化模式,建立协同评价体系,保障“订单班”培养质量,从而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喜苗.高职轨道交通类专业订单培养的策略研究——以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

[2]陈烈强,张志霞,金传伟,等.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障碍与发展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5(24)

[3]张健,杨进峰,沈海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汉中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38)

[4]郑小莹.高职涉外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培养教学模式改革[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5]谢锡锋.基于“互联网+”的产教融合创新实践[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6]黎修良,沈言锦,张坤.“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8)

[7]李惠峰,文云.高职“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5)

【基金项目】2017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以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电力类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GXGZJG2017A088)

【作者简介】丁 欣(1984— ),女,山东菏泽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与轨道交通技术。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订单班校企协同订单式
宇航通用单机订单式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山西临猗:开展订单式培训 打造劳务输出品牌
独立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
由校企合作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探析与思考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管理
中职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