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研究

2020-06-08 09:54蒋丽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名著文学作品文学

蒋丽

摘要:名著都是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留下来的优秀作品,具有永恒性与普遍性的价值,反映的内涵广阔深刻,且具有典型意义,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名著阅读是初中学生提高语言文字素养和人文修养的重要途径,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大。初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生阶段的特征。

关键词: 名著  文学作品   阅读研究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内在规定着中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中学生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相应的文学作品阅读能力是对中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的语文老师的精力大部分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考分上。一些教师备课时主要以教学参考书为标准,语文老师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改善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脱节,阅读文学作品的面窄,文学鉴赏能力较弱,对文学现象缺乏关注的状况。

不同的文学体裁中,中学生中喜欢小说的学生占大多数,小说有着其他各种读物所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优势,但在学生中的调查可以发现,这些喜欢小说的同学往往只凭自己的喜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而阅读的出发点则是作为消遣,流行什么就被什么吸引。

名著的阅读的方式是原著阅读的是凤毛麟角,改变成影视剧的相关作品关注较多一些,对现代作家中思想深邃的如鲁迅的杂文,鸿篇巨著如茅盾的小说自觉阅读极少。

作家写作品是为了给读者阅读,并能够接受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认同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评价。作家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因客观现实的感发而产生的内在情志(内容),然后才用一定的文辞(形式)表达出来;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则是由外而内,即通过语言的媒介与作品外部的艺术形式,再由内逐步获得对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得到审美的享受,从而领会到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容。这种由外及内的感受与体验、欣赏与鉴别,就称为文学阅读。

学生在文学阅读中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作品形象,而是积极能动地进行艺术创造,相对于作家创作中的创造而言,这是一种 “ 二度创造 ” ,或叫做 “ 再创造 ” 。这种创造主要受阅读者的生活经历、审美经验和文化修养的直接影响。

文学阅读是一种极富想象力、创造力的过程,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能够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的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去想象,把学生的创造能力不断引向新的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独立见解。

任何文学作品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客观的规定性。这种客观的规定性是由文学作品所提供的艺术 形象 本身所决定的。读者在阅读中的想象与联想,终究是以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与生活画面为基础的。但是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又不是纯客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它还带有一定主观性。每一个学生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立场观点,有各自的思想 感情 和文化 修养,因此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往往与作家自己在创造形象时的感受、体验和认识并不完全相同。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读者中,往往会产生不尽相同、甚至很不相同的感受、体验和认识,从而产生不完全相同的影响。 鲁迅 曾经指出,在看 《红楼梦》 时 , 单是命意 , 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 , 革命家看见排满 , 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 这就是由于文学鉴赏的主观性而造成的差异性。

文学阅读教学中,文学作品的解读是多元的,但不是毫无界限的读,不能脱离作品中心,不能演变成任意的读。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不管是一千个,还是多少个,总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是麦克白斯或李尔王。主客观只有相互碰撞,既有矛盾,又有统一,才能形成真正的文学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单有感觉没有理解或单有情感没有认识,是不可能深切领会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真正的文学阅读。所以,教师一方面,不能夸大感觉与感情在文学阅读中的作用,只把文学阅读归结为脱离理性认识的 “ 形象直觉 ” 活动;另一方面,不能无视文学阅读过程中感觉和感情的作用,不懂得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必须被读者在感觉和感情上肯定和接受才能在理性上肯定和接受。

在文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研究文学鉴赏中的共鸣现象,积极引导学生接受并发扬文学作品可能产生的好的影响,抵制并消除某些文学作品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不断地提高分析、评论文学作品的美丑、好坏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年 11 月第一版第 67 页

2、《鲁迅全集》第 7 卷第 419 頁

猜你喜欢
名著文学作品文学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国外名刊名著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小说
文学作品与数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