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探思

2020-06-08 09:24谢小冬
锦绣·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活动课小学数学

谢小冬

摘 要:数学活动课的开设,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讨论,产生对数学的探索热情,促使学生在活动课中形成数学的知识实践能力,数学活动课可以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让学生形成自主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在活动课中给予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指摘、干预,让学生能够自由自在的完成活动任务,并通过集体活动,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数学认识,规避数学错误,本文据活动课开设展开了一些教育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课;开设

引言

活动课是相对于课堂授课更为轻松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活动课很受学生的欢迎,但如果教师开设活动的方式过于机械化,那么学生也会产生活动压力,在活动课的开设思路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导,关注学生的活动动向,分析学生的活动喜好,帮助学生解答活动中的疑问,促使学生都能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活动课上表现各自的优势,摸索到适合自己的数学探索方式。

1.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课是通过动手活动、数字游戏活动、情境活动等方式,构建的比较适合学生的一种趣味教学模式,活动课本身就极具趣味性,如果教师不把活动课与题海战术混淆的话。在活动课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空间,要倾听学生的看法,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有很多不同的疑问、意见,这些思路都说出来,进行碰撞,才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到底错在哪,可以怎么改正,这种体验模式比错题本更有效。教师可在观察学生一段时间后,在活动课上融合学生喜欢的元素,并结合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些问题,或者可以由学生自然的提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那么此时就可以让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动互助,使得学生对数学的疑问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形成活动课一个阶段的悬念感,教師可让学生提前做好准备,准备一些活动课所用的工具,以便于学生早早的形成期待感,在活动课上结合教师制定的规则,自主的进行活动。例如:学习分类之前,我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数学课外活动:收集喜欢的商品,并尝试着当一当小小售货员,把喜欢的商品摆放好。这个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通过收集、思考,进行分类的初步尝试,亲身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兴趣,增加体验,培养能力,形成良性循环的主动学习的状态。这次活动大体分四步进行:(1)收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到超市、商场收集一些喜欢的商品。(2)思考。假如你是小小售货员你会怎样摆放商品,为什么这样摆呢?(3)尝试。大部分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商品进行较科学的分类。学生的体会丰富多彩。有的学生发现,可以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还有的则认为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4)交流。在实际进行的分类中,有的学生为某种物品设计的分类方法非常出色。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推动力。数学的生命力在于其应用的广泛性,通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会“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1。

2.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活动提倡“做中学”也就是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一课,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演示学具,得出V=SH,然后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根据“做中学”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此课时,采用小组操作探究的方法。首先让学生操作学具,(等底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装沙子),写出实验报告单,然后让学生分析报告单,发现规律,得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SH。在应用中出示了一圆锥体沙堆,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测量,计算出其体积,整个过程都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实践证明,其效果是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2。

3.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几何形体体积的复习与整理一课时,老师出示两个长方体形状的鱼缸,问:“这两个鱼缸是什么形状?如果想给小鱼找一个宽敞的家,大家准备选哪个做它们的家?我们给小鱼搬家前,需要先往鱼缸里倒水,倒多少合适呢?”同学们开始往鱼缸里倒水。接着老师问:“大家估测一下,现在鱼缸里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学生通过动手量,得出水缸里水的长宽高的数据,进而算出体积。接着,老师又说:“让小鱼住进一个正方体的空间里该怎么倒水呢?”由此复习了正方体体积。最后,出示圆柱体、圆锥体形状的鱼缸,老师往里倒水,问:“这时鱼缸里的水是什么形状?要计算水的体积,需要测量什么数据?”这些活动,不仅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看到了四种形状的容器所盛水的形状的变化,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取得必要数据进行计算,既达到了整理复习的目的,又使同学们直接感受到几何形体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当中老师提出问题:“这些计算公式看起来各不相同,但他们有没有内在联系?”综合活动的实施更不能停留在纸上谈兵的状况,要革新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心动不如行动,学生运用课堂掌握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是活动的要旨3。

4.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数学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增加才干,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也会逐渐的提升,最终提高自己的数学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课间活动时间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学习的数学知识,结合课间活动来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在打篮球?你能计算出平均几分钟进一个球吗?对于这个问题你有几种解决的方法呢?这时有的学生会进行数数,有的学生会运用除法的方式得出结果,学生在这种情境的学习过程中创新的能力就会逐渐的得到提高4。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活动课应该体现“活动”这个词,让学生通过这项活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其中内容务实、创新形式是关键。让我们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使活动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更多有用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金晓玲.浅谈小学数学综合活动课的开展策略[J].学周刊,2019(04):35-36.

[2]汪洋.小学数学综合活动课的创新策略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3):113.

[3]林雪莲.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22-123.

[4]陆蓉蓉.小学数学综合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139.

猜你喜欢
活动课小学数学
活动课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好一个 “殊途同归”
减法变成加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