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卡尔·桑德堡《芝加哥诗抄》中的城市母题

2020-06-08 09:43保剑青
锦绣·上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母题卡尔城市

保剑青

摘 要:城市决定着我们的文化。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以“芝加哥情节”而闻名,其代表作《芝加哥诗抄》清晰地反应了诗人与芝加哥这座城市的紧密联系。城市母题也就成为了诗人诗学创作的重要表现途经。本文通过文本分析与文化解读,深层发掘城市母题在其诗歌中的表现。在圣经中的城市原型影响下,桑德堡以城市为母题,创作了一座真实而又诗意的芝加哥城,充分表达了诗人在当时历史语境下对城市生活的矛盾情感。在城市化进程继续扩大的今天,我们可以回归到城市发展的进程中从文学的角度观察,进一步总结都市文化的变化和发展规律,并投入到中国的都市文化建设中去。

关键词:卡尔·桑德堡;《芝加哥诗抄》;城市;母题;圣经原型

Abstract:Carl Sandburgs Chicago complex has been mentioned but remained on the relation of the poet and his background.The city motif could be highlighted as a proper reflection of the poets poetic creation.The present paper applies text analysis and culture reading to make a survey of the city motif in Chicago Poems.It is argued that from the inspirations and stimuli of the Biblical archetype of cities,Carl Sandburg located a real but poetical city in Chicago Poems as a motif that reflected the poets awareness of the increasing urban life,in aid of expressing in his historical context his ambivalent emotion.

Key Words:Sandburg;Chicago Poems;city;motif;Biblical archetype

卡尔·桑德堡(1878-1967)于1916年以芝加哥为题出版了《芝加哥诗抄》,在“芝加哥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桑德堡在美国诗歌界的地位,也标志着桑德堡诗歌风格的形成。诗人因其诗歌形式开放、不用格律韵脚等特点而受到学院派批评家的和同时代诗人的指斥;但普通民众却冠以了他 “美国工业诗人”、“人民诗人”、“民族诗人”等称号。由此可见,桑德堡的诗不以形式取胜,而是以诗人通过真实经历和情感构建出的主题美。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都与芝加哥这个城市有密切的联系。对诗人来说,芝加哥“给予了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选择性,最重要的是是成长和变化的可能性。” [1] 因此,城市母题可以算作是诗人诗艺创作的最佳展现,同时也是解开他诗歌创作的一把钥匙。本文擬将桑德堡的城市情结以及他的生活经历联系起来,结合文学中圣经传统,来看桑德堡代表诗集《芝加哥诗抄》中的主题展现。可以这么说,从圣经城市原型中得到灵感和启发,桑德堡在《芝加哥诗集》中设置了一个既真实又有诗意的城市,将之作为母题生动反映出了诗人对当时处于上升阶段的城市化进程的意识,进一步帮助诗人表达了他在当时历史语境下对城市和对美国的矛盾感情——堕落的当下、辉煌的未来。

一、圣经城市母题传统

据圣经中记载,第一座城市是由亚当的儿子之一该隐建立的。讽刺的是,这座城却承载了该隐弑兄的罪恶。这座城就是罪恶之城的原型。因此,西方文学形成了最早的城市传统:只要有城市的地方就会有罪恶。除此之外,美国文学传统还受到了圣经中巴比伦之城的巨大影响。巴比伦虽曾经富饶,却也有万般罪恶。城中之民受欲望、野心、贪婪、暴力等罪恶的引诱而堕落。巴比伦变成了罪恶之都的原型。文学史上有很多重要的作家,都对这座罪恶之城给予了他们自己的描述。例如,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讲述的就是真实和理想的城市之间的对比,真实的城市充满罪恶而理想的城市是公平正义的所在。威廉布莱克的“伦敦”一诗则展现了现代都市中的底层人民和受压榨的苦难群众。

在桑德堡的笔下,芝加哥也被描绘成了罪恶之城,城中充满罪恶和堕落,痛苦和磨难。在“芝加哥”一诗中,城市被比作了“世界的屠夫”;“港口”一诗,城市则像有逃不脱的高墙一样的监狱。然而在圣经传统的影响下,城市的发展应是一条这样的道路:人必须经历足够的痛苦和磨难,还仍持有希望,最终才能达到上帝之城。圣经中的伊甸园曾是人们生活的理想之处,在亚当和夏娃被从伊甸园中逐出,人也就回到了真实的自然,人就有一种渴望去建造一座与伊甸园相当的理想之城。根据圣经启示录的记载,新耶路撒冷就是这样一个概念的天堂,人必须经历上帝所给予的惩罚,才能去期待上帝之城。痛苦之后必将迎来幸福,这变成了基督教的准则,也成了关于城市传统的一个矛盾。诗人认为城市是罪恶之地,无疑是受到了圣经中城市原型的影响。圣经中的人类之城以巴比伦为代表是一切罪恶集中地。而上帝之城又是一副与此相反的美好景象,“圣经中城市的矛盾发展,给美国历史带来了巨大的影响。”[2] 因此,美国文学传统中将美国的兴起比作是应许之地,是将来的上帝之城。桑德堡也受到此美国梦传统的影响,认为罪恶是暂时的,而城市的最终成长必然是按着美好的美国梦中所指引的那样,成为辉煌的上帝之城。

二、《芝加哥诗抄》中的矛盾城市

圣经中的这种善恶同具的城市原型激励了桑德堡,用他自己的历史视角创作了《芝加哥诗抄》。当年桑德堡也像嘉莉妹妹一样,满怀理想来到了这座大城市打拼。诗人在芝加哥的工作生活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芝加哥”在《诗抄》中作为开篇之作,也是整部诗集的核心。在诗中他对芝加哥这座城市作了描述,他用在城中劳作的民众对城市进行拟人:

世界的屠夫,

工具匠,小麦存储者,

铁路运输家,全国货物转运人

暴躁、魁梧、喧闹,

宽肩膀的城市:(1-5)[3]1

从前五行可以看出这是一座生机迸发的城市:它创造着民生必须、生存方式,它也是生活的中心。然而这里也有苦难,有竞争残酷的社会。这里的人饱经饥饿,残遭压榨。这座城市看起来非常的残忍,但这不是桑德堡想传达出的最终印象。他将城市的虚伪残忍具象化:

人家告诉我你太卑劣,我相信:我看到你的

女人浓妆艳抹在煤气灯下勾引乡下小伙。

人家告诉你太邪恶,我回答:是的,的确

我见到凶手杀了人逍遥法外又去行凶(6-9)[3]1

这座城市看起来非常的残忍,但这不是桑德堡想传达出的最终印象。诗人在接下来的诗句中,浓墨重彩地突出了城市的生机活泼:

来呀,给我看别的城市,也这样昂着头,骄傲地唱歌,

也这样活泼、粗犷、强壮、机灵。

他把工作堆起来时,抛出带磁性的咒骂,

在那些矮小展弱的城市中,他是个高大拳击手。

凶狠如一只狗,舌头伸出准备进攻,机械有如跟莽原搏斗的野蛮人;(14-18)[3]1

这座城市不但有邪恶虚伪,也包含着歌声,笑声,活力和发展。他喜爱这座城,因为他正朝气蓬勃的发展。这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是一座充满未来希望的城市。这首诗一反传统,着力更多的是辛勤劳作的人民。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年轻一代对未来理想化城市的渴望和追求。

城市特征的一个典型代表——摩天大楼——反复在桑德堡诗歌中出现。摩天大楼提醒桑德堡城市的存在,让他以更深层次的洞察力去观察这种矛盾下的城市发展。与“芝加哥”对比起来,“摩天大楼”这首诗就成为了城市的浪漫象征。在诗中,桑德堡采用了第三人称视角描写摩天大楼的场景,就好像他站在附近一幢高楼的窗边,静静观察着整幢大楼。

按照桑德堡的理念,没有人,就不可能有城市。而在城里劳作的人也不是一个个的个体,他们是一个整体,是城市的公民。有了这些平凡的劳动人民,这栋建筑才有灵魂。而辛勤劳作的人却在摩天大楼里丧失了他们的灵魂。一幢摩天大楼就是一个城市,桑德堡采用了摩天大楼这个隐喻,暗示在这个城里人们和城市是彼此不能分开的。因为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都是人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成果。理查德·利罕曾在《文学中的城市》提到,“城市通常会以‘换喻的形式出现。”(利罕:6)因此,在桑德堡的诗中,也不可避免的以人为切入点来看城市母题。正如在“摩天大楼”里提到的,不平凡的劳动人民是城市的灵魂。桑德堡就用城市诗歌来讲述这些人的故事。在城市母题的基础之上,他对城里的普通人生活做了多样的描述,通过城市母题强化了自己诗歌的主题:没有人民就没有城市的发展。

在短诗“幸福”中,桑德堡用短短的几行诗就展现了感人温馨的普通人场景。开头他用设问的方式向博学的教授、资金雄厚的企业家提问,什么是幸福?接着诗人并没有给出直接的回答,相反他用了一个偶然发现的场景进行了描述:

一个周日下午我在德斯普兰斯河边漫步

我看见树荫下一家匈牙利人

女人、孩子,一小桶啤酒,还有一把手风琴(4-5)[3]25

诗人没有掺入自己的任何感情,却将评判自由的权利交给了读者。按照芝加哥当时的城市状况,诗人提到的匈牙利人,领着低薪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但是他们仍然能够抓住与家人团聚的短暂时光,喝喝啤酒,听听音乐,这种乐观的态度与苦难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对照,这就是在生存压力巨大的城市中所能寻找的幸福。城市的迅速发展让桑德堡放弃了追逐广阔的田园,相反他对快速发展的城市充满了崇拜和期待。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桑德堡注意到了底层人民的不幸和苦难,但他却仍然对城市快速发展的未来充满希望,期望以众之力,建成圣经中那座耸立在山巅的“上帝之城”。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他对城市矛盾的情节——堕落的当下和活力的未来。

三、结论

圣经可以说是西方思想和文化追根溯源的代表。圣經中的很多主题、原型,被作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为西方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而城市作为圣经的一个典型原型,也频繁的被运用于各类文学文本。当我们将桑德堡放回到他所对应的历史语境中,城市母题就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和美国化精神。对于认识美国社会,了解美国人民,桑德堡的诗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一方面资本主义工业新兴向上蓬勃发展,另一面却是千百万工人失业、情绪低落,桑德堡“站出来为人民说话,以诗激励人民,带给他们希望。”[5] 在桑德堡的诗歌里,历史现实和文学的意识形态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这么说,桑德堡是时事造就的诗人,只有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语境下,桑德堡才能写下以城市母题为核心的一组诗抄。他对城市矛盾的感情促成了他积极努力寻找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这也就是为什么读者可以在芝加哥实操中发现一座痛苦不堪却又乐观向上的芝加哥,而这,就是诗人美国梦中的风之城。

参考文献

[1]莱特,大卫.“区域现代主义:伊利诺伊州现代诗歌Modernism and region:Illinois Poetry and the modern,” The Midwest Quarterly.39.2(Winter 1998):215.

[2]卡辛,阿尔福莱德.上帝与美国作家 [M].纽约:兰登书屋,1997:22.

[3]赵毅衡.桑德堡诗选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4]利罕,理查德.文学中的城市:知识与文化的历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6.

[5]张广奎.大众诗学——卡尔桑德堡诗歌及诗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66.

本文系昆明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城市母题诗学对比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ZZ17022。

猜你喜欢
母题卡尔城市
卡尔几岁
教学中的母题研究介绍
跨年,爱的母题
一场争夺卡尔的战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
论萧红童年母题中的死亡叙事
突厥语民族灵魂外寄母题初探
我在此处,很高兴你在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