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2020-06-09 12:04肖洪
教师·中 2020年4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语文核心素养培育

肖洪

摘 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可以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从如下方面探讨:提高对统编语文教材的认识水平;转变语文育人理念;用阅读撑起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片蓝天;研读统编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资源,重构语文教材;以学定教,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0-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1-0032-02

一、提高教师对统编语文教材的认识水平

(一)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实现语文教学立德树人目标

为了让全体语文教师用对、用好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课题组编写了《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培训手册》,供学校对语文教师全员培训使用。例如:课题组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和《部编语文教材学习:教好教材要有六种意识》这两篇文章,提高教师政治站位,确保教师政治方向正确,让其自觉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导的思想教育 。

(二)提升教师对统编语文教材的理解力,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优化

学校通过安排语文教师参加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统编语文教材培训和利用校本教材《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使用培训手册》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两种渠道,来提升教师对统编语文教材的理解力。通过学习《读书为要:如何用好初中语文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解读》,教师精准把握了统编教材的编写背景、编写意图,了解了统编教材的编写原则和结构体系;通过学习《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师准确理解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为灵活地使用教材,用对、用好教材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转变语文教学育人理念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强调培养学生优良的品格和适应社会的各种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笔者所在的语文教师团队摒弃教师包办一切的思想,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胆采用课前让学生带着目标自学、课中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和课后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学习的教学结构模式。教师着力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每一位学生萌发的求知欲得到尊重,进而在学中乐,在乐中学。这样便夯实了学生的语言建构,提高了学生的审美与鉴赏力。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

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学习中收获快乐,锤炼良好的品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笔者所在团队从正视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入手,做到学习内容和评价标准适当分层,精心设计了每一位学生的语文课成长方案,给学困生以鼓励与肯定,给优秀生以鞭策与期待。例如,笔者在写作教学中,一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笔书写自己的生活收获,把自己观察社会的所得用文章呈现出来。这样,学生明显感觉到原来写作也可以如此贴近生活,写作文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于是,学生渐渐爱上了写作:写作水平高的邓敏洁写的课外作文《外婆,我会想你一辈子》发表在《雪峰文艺·校园文学》上,最怕写作文的邓炼的课外作文《但愿不再有这种烦恼》发表在班级作文交流群里,引起轰动,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好多害怕写作文的学生也开始主动写作文了。

三、用阅读撑起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片蓝天

统编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强调学生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怎样让阅读成为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手段呢?

教师带头读书,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首先应树立读书学习的榜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笔者每学期向全体学生公布自己读名著的计划和阅读进度,并利用一切空闲时间读书,寫读书笔记,写通讯稿件,写教育课题论文,与学生分享自己发表的文章。其次,在语文课上利用教读文本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与学生探讨这些名作家是如何通过大量阅读走上写作成功之路的,以激发学生读书写作的欲望。再次,利用教读文本的机会,与学生分享文章优美的语言、精美的构思和文本蕴含的人文美,让学生阅读更多作品。

教师教给学生多元化的阅读技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讲读课文力求精细化,教给学生朗读、默读、速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品味文本的精彩部分,感悟文章的主题,与文本对话,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体验。放手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时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若干篇同类或者相关作品的阅读中,让其不断进行自主性阅读,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语文能力的目标。

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让学生在阅读中实现自我。为了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有效且具有获得感,笔者不断给学生确立读书目标,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展示阅读成果的舞台,如与学生约定每周双休日读课外名著,每个月写一篇读后感,月底在班级读名著群里进行读书心得交流,评选优秀作品并推荐到杂志社发表等。

四、研读统编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相关教学资源,重构语文教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为此,语文教师应该摒弃完全依赖教材的做法,授课前必须实现教材重构。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实现语文教材重构可以采用如下策略:

依据课程标准与阶段目标确定课时目标。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据此,笔者将小说《孔乙己》的教学目标定为: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通过研读有关孔乙己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语句,把握人物形象;学习文中的环境描写方法,把握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品析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分析造成孔乙己人生悲剧的原因,深刻认识作品的主题。

在语文本体的关照下,根据课时目标重构课时教学内容。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充分体现“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特点。备课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关照教材,对教材的价值进行重估,充分发掘教材的人文性。同时,在精心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采用有利于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方式组合教学内容,大胆取舍,合理补充,有效重构,创造性地使用统编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学得主动且轻松有趣。

在学生本位的前提下,重构语文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内容的除了课程目标和教师的预设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情。作为语文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位,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选择和兴趣,在这个前提下大胆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重构,立足单元内容,补充相关课外资源,做到课内外融通。

五、以学定教,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先学后教,助力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热衷于使用手机玩游戏,淡化了文本阅读的意识,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为此,笔者所在的初中语文教学团队采取先学后教的语文教学形式,以课文和语文《学法大视野》为依据安排学生课前自学:通读课文,完成语文《学法大视野》的课前预习作业。每次新授课前,请学生展示自学字词的成果,请学生谈阅读课文的收获。运用这种教学形式两年以来,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显著增强,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了能静下心来读书的好习惯,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以问导学,助力学生提升文本解读能力与思维品质。要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在认真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设计有梯度的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去理解分析文本,诱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让其逐步养成深入理解文本的科学思维习惯。例如,分析课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1)敌方的谬论是什么?敌方是由什么论据得出的结论?(2)作者是如何驳斥敌方谬论的?(3)驳倒敌方谬论后,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论据来论证这个观点?笔者按照上述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探究课文,令学生对驳论文的结构思路形成了一个基本清晰的认识。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了,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读写结合,助力学生写作表达能力与创新力提升。教师在文本教学之余,还需发掘并讲解文本蕴含的背景知识,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语文教材蘊含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主题阅读,分析文章的体裁、表现形式和思想情感,感受文本蕴含的人文意蕴,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发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遵循文与道统一的规律,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家国情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高度责任心等精神品质,进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结语

在使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两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先培训后育人,提升了驾驭教材的能力,转变了观念,做到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用对了教材;我们全体语文教师着眼于学生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能力,全面落实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用好了教材。

参考文献:

[1]易海华,李 蕾.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教读”“自读”课数字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8(8):13-16.

[2]温儒敏.《中学整本书阅读课程实施策略》序言[J].语文教学通讯,2018(5):79-80.

[3]申 申.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说明文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4]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3-11.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语文核心素养培育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