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教学的若干断想和教学审识

2020-06-09 12:19张静宇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方法探究高中语文

张静宇

摘 要:本文从散文的特征和实际意义着手,简要分析了高中散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意在让散文阅读教学摆脱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促进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理解。作为一名高中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拯救”散文阅读教学,深化教學模式,改革教学指导思想,从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两方面深入剖析散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教学 方法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基础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么教。教什么意味着教师在课程设计阶段确定教学的主体内容和知识架构,而怎么教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的临堂表现与授课技巧。

散文阅读教学不同于小说阅读教学,尽管教学内容可能有所重叠,但是散文与小说相比更加侧重于作者的思维和感情,换句话说,小说是作者中规中矩的体现,散文是作者肆意挥洒的情感。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能够区分小说阅读教学和散文阅读教学的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一、散文教学的双视角展开

1.散文阅读的三个维度

不单单是散文阅读,几乎所有的文本阅读都要从三个维度展开:语言、文化和文学。

在语言层面,散文具有朴素自然、流畅简明的风

格。多数散文大家的作品大都处于散中见整、灵动自然的阶段,这是散文写作的一种层次,更是一种境界。每个文字、词语、句子的使用都是十分随性且自然的,文中所使用的词语大部分都是简单明了却不失韵味的。高中语文阶段的学习,学生们主要聚焦于文章的结构模式,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重点的语句,这的确是高效的学习方法,但是也丧失了散文阅读的精髓。

从文学层面分析,散文常常被人们称为“轻骑兵”,文章短小精悍,结构看似松散,实则精干有力。当然,传记文学、报告文学等是散文中的另类,尽管它们篇幅较长,但仍旧保留着散文迅速及时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情感的特征。散文的题材广泛,作者可以选择山村的一隅晴空,亦可选择闹市中的一片露台,可以选择现代社会的热点焦点,也可以寄情于山水之间,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散文可以用一切的形式表现生活中有意义的一切,相对于其他文学体裁来说,散文的局限性是最弱的,甚至有时候弱得不值得一提。

散文的文化属性较为突出。在古代,散文是民间大儒引导舆论风向,参与社会议论的手段,更是官员们向皇帝进谏的重要手段。散文还是那些仕途不顺者表达内心愤懑抑郁之情的日记。散文是人性和人情的表达,更是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载体。阅读散文,理解散文,学会以散文的视角写作和看待问题,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2.三个认知时空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存在历时、即时和现时三个认知时空。

散文的认知时空这一概念受散文家徐成淼的影响,同时也有贾平凹的贡献,笔者根据徐成淼的“时空情结”认识到,散文也是存在认知时空的,并将其分成历时、即时和现时三种。

历时阅读,指散文在流传过程中,不同读者对于同一散文在不同时空和环境下的见解不同。阅读散文如同鉴赏名画,每一个读者都试图在散文中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每一个鉴赏者都想将自己的印章盖到鉴赏的画作上。读者和读者之间会进行思维的碰撞,促进文化精神的交流,让散文更深刻。这些成果可能会随着散文一同流传,也可能经不住时间的考验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无论最终的结果怎样,过程才是散文阅读的精髓,我思故我在,文字可能会消散,精神则会永存。

即时阅读,指散文的创作者和读者处于同一时代,读者的处境与创作者相仿,或者很容易体验创作者的处境。作者通过散文所表达的情感能够引起同时代人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真情实感。

现时阅读指的是,师生将散文阅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阅读赏析散文来拉近散文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试图从散文中理解生活,参悟人生。通常情况下,审美高于创作,任何文学作品的问世带来的不仅是赞扬,往往批评也是如影随形。创作是一代人的心血,而审美是数代人的精髓,无数读者通过自己的经验,融入其所处时代的特色,对散文做出各种各样的解读。散文阅读教学要注重不同时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而不是一个人的闭门造车。

二、散文教学的具体体现

在上文中,我们用了大量篇幅来讲述散文的特性和意义,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体现呢?现代语文教学理论提倡先学后教,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因此,教师只需进行两方面的引导即可达到提高学生散文阅读能力的目的。

散文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不是所有散文都处于现时的认知时空,散文最重要的特征是表达情感,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往往寄托于现实生活,那么,散文阅读与实际生活结合就有了现实意义。无论是叙事类散文还是抒情类散文,或者是议论类散文,最终都会归结到实际生活上。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散文与散文之间的共同点,同时也要了解叙事类散文重点探究的对象是人物、时间、地点和所叙述的事件。而抒情类散文的探究重点是作者在文中重点塑造的意境和意象,以及强调的情感氛围。至于议论类散文则较为容易,学生只需要抓住议论的主体即可以迅速理解破题。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表达意图和情感。尽管散文的行文结构松散,但是作者的情感线会始终贯穿于整篇文章。散文属于文学类文本,文人喜爱散文的根本原因是它不受结构上的束缚,更符合大多数文人自由的性格。散文讲究语言上的浪漫,表达可能模糊,可能清晰,可能界限不明,但是总归会落到实处。散文审美的重要原则就是含蓄美。从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读者可以体会清华大学荷塘的优美,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朱自清的郁闷和复杂。“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 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从该段描写中,作者的郁闷与孤独展现得委婉却又不那么突兀,表达了想超脱现实却又无能为力的苦闷,让读者心头一颤。在高中语文散文教学中,教师关注最多的问题是散文如何写,而忽略了为什么写,这就是教学的盲区,教师要抓住教学盲区,深化教学改革,让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肖代荣《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福建茶叶》2019年第10期。

[2] 沈佳玲《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与改进对策》,《课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2期。

[3] 苏红秋《新课程标准视野下高中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中国校外教育》2019年第22期。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方法探究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以人教版鲁迅作品为例谈散文教学的文体意识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营造小学数学教学环境探究
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浅谈成本会计中费用分配方法研究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