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活动

2020-06-09 12:19姜伊明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活体验

姜伊明

摘 要:新《课标》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只有在生活中有亲身体验和感受,才能不断促进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把握“体验”主体,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激发“体验”兴趣,巧设“体验”情境,拓展“体验”外延,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在体验中形成良好品德。

关键词:生活体验 良好品德 活动情境

新《课标》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生活赋予了品德丰富的内涵,只有走入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一、把握“体验”主体

对比传统的品德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更注重建立一种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由原来的以老师为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的感受。

以学生为主体,一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从他们的需要、认知和能力出发,来设计体验的内容。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可以设计如拍手歌、手指操及一些室内的小游戏。中年级的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基本的规则意识,他们更乐于参与一些小组合作,需要动手完成的活动。而高年级的孩子,认知能力已达到一定水平,有了初步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热衷于一些探索性的、开放性的活动。其次,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验,在活动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只有在真正的体验过程中,学生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

二、激发“体验”兴趣

学习和活动离不开兴趣,带着一种对所学知识的期待与渴望,才能更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的欲望。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中,才能有最真实、最直接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体验兴趣呢?

1.内容设计“出新”

学生由于年龄、性格及认知的特点,会对一些新鲜的、少见的事物产生浓厚兴趣。所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有所体验。首先,内容上要推陈出新,吸引他们。在教学《我们排排队》一课时,要让学生明白排队的规则,如果仅靠讲道理、辨对错,则形式单一,学生参与度有限。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排成一条长长的队伍,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情境排队行走,学生动起来了,对于行进中遇到的困难也能通过体验很好地解决,明白自己在排队时应该遵守的规则。

2.组织形式“有趣”

如果说内容的设计是激发学生体验兴趣的基础,那么组织形式则是体验活动的关键。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学生是否乐于参与,需要形式更加有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活动的内容简单些,形式多样些,学生更容易接受。对于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内容稍微有些难度,要给他们思考的空间,一节课中的活动形式不一定很多,但一定要能走进他们的内心。

比如,在教学低年级《安全地玩》一课时,我设计了闯关找钥匙、游戏大家玩、我来帮帮你等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危险,在体验中学会要安全

玩耍。

三、巧设“体验”情境

“人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就越有助于转化道德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这一规律要求教师在创设体验活动时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他们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巧捉突发情境

学生在生活中总会遇到突发情况,这些突发事件,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他们的思考。

比如,在教学《我们排排队》时,大家都参与到排队的过程中,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这时有一个同学突然感到身体不舒服,大家又该怎么做呢?这个突发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思考,是讓这位身体不舒服的同学插队还是要求他继续排队呢?学生展开讨论,面对这样的突发事情,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2.巧设冲突情境

我们的孩子想法多,变化快,也容易出现说一套做一套的现象。此时,创设冲突的情境,让学生在冲突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我们小点儿声》时,大家都知道在公共场合要小声。这时,教师创设出情境:下课的时候在教室里要小点声,那么,上课回答问题的时候也要小点儿声吗?学生脑海中一下子就形成了行为冲突。这时,教师请同学来表演,请他们自己来表达观点,最终明白在不同场合要用不同的音量。激烈冲入后,更容易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

四、拓展“体验”外延

实践是体验的载体,是促进学生体验感受的源头活水,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

1.立足校园生活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除了在课堂上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体验外,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和特色活动,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如植树节,可以让学生走进学校的“小小农场”播撒种子,培养他们植绿、护绿的意识。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爱心义卖”,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伸出援助之手;还有学校志愿岗,请学生轮流当志愿者,体验小主人的责任感。

2.延伸家庭生活

家庭是“第一学校”,也是检验学校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场所。将学生的体验活动延伸至家庭,既是对课堂教学的一个补充,又是对课堂教学的一次

检验。

比如,学完《我从哪里来》,通过体验,感受父母的辛苦及父母对孩子的爱;学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生回家自己叠被子,自己整理房间……体会劳动的快乐;学完《父母的难处》,学生回家和父母多交流,多沟通,学会体谅和理解父母……在家庭这所独特的“学校”中,学生的体验越深刻,家庭责任感也就越强烈。

总之,道德教育说到底是让学生内心深处发生变化,让学生认同、接受和乐于践行道德规范和规则,把道德伦理转变为自身的品质和发展需要。只有真实的体验活动,才能使学生的感知内化,获得感悟,进而形成良好的品德。

猜你喜欢
生活体验
让生活之水滋润品德课堂
生活
探讨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生活体验的幼儿美术教学探析
如何为学生打开习作之门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实行有效教学
小学思品教学要与儿童身心体悟相融合
幼儿科学教育的策略
生活体验:小学语文课堂活力的源泉
初中作文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