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屑培养料的含水量与毛木耳‘漳耳43-28’菌丝生长的关系

2020-06-11 13:22刘俊斌
食药用菌 2020年3期
关键词:培养料木屑木耳

刘俊斌

木屑培养料的含水量与毛木耳‘漳耳43-28’菌丝生长的关系

刘俊斌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漳州 363005)

以漳州生产毛木耳使用的木屑培养料为对象,研究培养料不同含水量对‘漳耳43-28’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含水量为40%、45%、50%、55%、60%、65%、70%、75%、80% 9个处理,并以生产上使用的常规含水量63%为对照。结果表明:‘漳耳43-28’在培养料含水量为40%~50%时,表现菌丝生长速度慢,长势一般,但菌丝致密,边缘整齐;在含水量70%~80%下表现菌丝生长速度慢,菌丝稀疏,偏黄;含水量60%表现好,吃料快,菌丝浓密洁白,长势强,边缘整齐、均匀,菌丝生长速度快,为0.431 cm/d。据此认为在生产中,毛木耳‘漳耳43-28’木屑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较适宜。

毛木耳;培养料;含水量;菌丝生长

毛木耳()隶属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1, 2],口感脆嫩爽口,素有“树上海蜇皮”之美称[3, 4]。毛木耳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纤维素等,特别是绒毛中多糖含量丰富,是抗肿瘤活性最强的食药用菌之一[5]。漳州市生产白背毛木耳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是国内白背毛木耳的主产区,年出口量占全国90%左右,是福建省最主要的出口创汇食用菌[6]。目前关于毛木耳栽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制作[7-11]、基质选择[12-17]、培养料配方筛选[18-21]、耳棚搭建[22, 23]、出耳管理[4, 24]和病虫害防治[25]等方面,而对木屑培养料的含水量研究鲜见报道。

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12年选育的新品种‘漳耳43-28’,表现高产、稳产。对新品种的种性缺乏了解,在生产实践中将影响栽培产量和质量。菌丝生长所需水分主要来自培养料,培养料含水量是毛木耳栽培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本试验,以期明确‘漳耳43-28’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为其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菌株

‘漳耳43-28’,来源于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1.2 培养料配方

木屑84%,麸皮12%,轻质碳酸钙3%,石灰1%。

1.3 试验含水量设定

试验设40%、45%、50%、55%、60%、65%、70%、75%、80%共9个含水量处理,以常规的含水量63%为对照。先采用烘干法测定培养原料中的含水量,再计算各处理的加水量。每个含水量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9支大试管。

1.4 培养料配制

按配方比例称取原料,加入所需水量,拌匀,装入大试管中,至七分满,塞上硅胶塞,123 ℃灭菌2 h,冷却。灭菌后,每个处理随机抽取3个试管,烘干测算含水量。

1.5 接种及培养

用直径0.8 cm的打孔器在培养5天的培养皿取菌龄一致的接种块4块,接种至不同含水量的培养料中,接种后放于25 ℃培养箱培养。

1.6 数据处理

观察菌丝的长势、浓密度。分别于培养第12天、18天、30天、37天划线记录菌丝生长量。菌丝从起始线生长到终止线除以天数,得到菌丝日平均生长速度,求3个重复的平均值。

菌丝日均生长速度(cm/d)=菌丝生长量(cm)/生长天数(d)。

2 结果与分析

2.1 灭菌前、后培养料含水量的变化

测定灭菌前、后培养料的实际含水量,结果见表1。根据测定结果,各处理灭菌后的含水量均低于灭菌前,降幅在0.73%~2.57%。原因在于灭菌过程中部分水分随冷空气排出,但降幅不大。

2.2 培养料不同含水量对菌丝长势的影响

不同含水量对‘漳耳43-28’菌丝生长影响较大(表1)。含水量55%、60%、65%以及63%(CK)4个处理接种后3天菌丝即开始吃料,均表现菌丝浓密洁白,边缘整齐,粗壮有力,长势旺盛。其次为含水量40%、45%、50%、70% 4个处理,4天开始吃料,菌丝长势一般。含水量75%、80%处理菌丝表现较差,开始吃料时间迟,为5天,菌丝稀疏,细弱,颜色偏黄,边缘菌丝不整齐。通过对比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含水量低的培养料对于菌丝生长的影响较小,菌丝密度大、长势好;而含水量高的培养料则表现较差,吃料能力弱。

2.3 培养料不同含水量对菌丝长速的影响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不同含水量处理在菌丝生长的不同时段表现生长速度不同。整体呈先慢、后逐渐加快、复又变慢的趋势,具体地说,接种后第0~12天慢,第12~18天快,第18~30天明显加快并出现峰值,第30~37天减慢。

培养料不同含水量菌丝生长速度不同。含水量在40%~60%的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呈逐渐加快趋势。培养料含水量为60%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0.431 cm/d;含水量在65%~80%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降低,当含水量为75%、80%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长速急剧下降;含水量80%处理的菌丝生长速度最慢,仅为0.283 cm/d。方差分析结果,菌丝生长速度最大值与最小值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0.01),含水量60%与55%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而与其他处理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0.05)。

3 小结与讨论

表1 灭菌前、后培养基含水量的变化及不同含水量下的菌丝生长情况

表2 培养料不同含水量的菌丝生长速度

注:同列不同大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极显著和显著。

图1 培养料不同含水量的菌丝生长表现

‘漳耳43-28’菌丝在供试的培养料含水量40%~80%范围均可生长,但含水量不同对其吃料时间、菌丝长势、生长速度等有一定影响。总体而言,培养料含水量较低的处理菌丝生长情况优于含水量较高处理,培养料含水量在40%~50%的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一般,但菌丝致密,洁白,边缘整齐均匀。以含水量60%处理表现最好,吃料早,长速快,除与含水量55%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处理均有显著差异。含水量80%处理表现最差,菌丝生长稀疏,偏黄,长速慢,与其他各处理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毛木耳属好氧性菌类,培养料含水量高,使得料内空间被水分挤占,透气性差,氧气含量少,致使菌丝生长受抑制。

试验还发现,毛木耳菌丝在不同生长阶段生长速度不一,呈先慢后快复又慢的趋势:接种后第0~12天慢,第12~18天快,第18~30天明显加快,第30~37天复又减慢。菌块接种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不同的培养基和生长环境,因此前期菌丝生长慢,而后菌种进入快速生长期。后期变慢,可能与瓶内的通气量不足有关。了解菌丝生长特性,在生产上可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毛木耳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出现在接种后第18~30天,此时菌丝大量形成,呼吸加强,释放出大量的呼吸热和二氧化碳,因此可以适当降低培养温度,并加强通风,以利于菌丝生长。

本试验仅研究目前漳州生产上使用的木屑培养料含水量与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关系,尚未涉及其他培养料。有文献指出,采用不同的培养料,其最适合的含水量有所不同。如张介驰等[26]研究认为栽培黑木耳使用木屑麸皮和木屑稻糠两种培养料的最佳含水量均为55%,而马庆芳[27]则认为含40%玉米芯的培养料,最适含水量为65%。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几种常见毛木耳培养料配方含水量的试验研究。

培养料的含水量不仅影响菌丝生长情况,而且影响产量[28]。今后应进一步探究不同培养料含水量对产量的影响,以期更全面地指导生产。

[1] 牛贞福, 岳凤丽, 国淑梅, 等. 不同培养料和出耳模式对毛木耳产量、品质影响的研究[J]. 吉林农业科学, 2014, 39(2): 83-86.

[2] 柯丽娜, 袁滨, 张金文, 等. 毛木耳漳耳43-28的品种特性与制种技术[J]. 食药用菌, 2012, 20(6): 354-355.

[3] 柯丽娜, 陈国平, 袁滨, 等. 漳耳43-28菌株多年多点示范综合评价[J]. 中国食用菌, 2018, 37(1): 29-33.

[4] 袁滨, 张金文, 张志鸿, 等. 漳州白背毛木耳集约化生产关键技术[J]. 长江蔬菜, 2012(18): 64-66.

[5] 张丹凤, 陈国平, 潘裕添, 等. 白背毛木耳胞内多糖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 食用菌, 2014, 36(3): 75-77.

[6] 张志鸿, 袁滨, 陈文德, 等. 杏鲍菇菌渣栽培白背毛木耳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 2013(11): 18-21.

[7] 郭翠英. 袋栽白背毛木耳菌种优质生产技术[J]. 中国食用菌, 1996(1): 20-21.

[8] 陈丽新, 黄卓忠, 唐军, 等. 广西6个生产用毛木耳菌株的生长和产量比较[J]. 食药用菌, 2017, 25(5): 317-319.

[9] 柯丽娜. 白背毛木耳枝条种应用效果研究[J]. 北方园艺, 2016(5): 160-162.

[10] 刘江成. 不同级别菌种对毛木耳出菇性状和产量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 2004(6): 28-29.

[11] 高峰, 谢凌慧, 卢伟, 等. 毛木耳液体菌种的研究及栽培试验[J]. 中国食用菌, 2009, 28(3): 32-34.

[12] 范莉莉. 利用松、杉木屑栽培毛木耳技术[J]. 广西农业科学, 2006(4): 436-438.

[13] 袁滨, 柯丽娜, 吴尚钦, 等. 巨尾桉木屑配方对7种毛木耳产质量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 2017, 37(2): 62-66.

[14] 黄卓忠, 陈丽新, 韦仕岩, 等. 葡萄枝屑栽培毛木耳配方筛选试验[J]. 南方农业学报, 2011, 42(8): 961-963.

[15] 李远江, 郭耀辉, 何斌, 等. 利用猕猴桃枝条栽培毛木耳[J]. 食用菌学报, 2014, 21(3): 41-44.

[16] 胡晓强, 李峰, 赵建选, 等. 毛木耳不同出耳方式的比较试验[J]. 食药用菌, 2017, 25(4): 240-241.

[17] 谭伟, 郭勇, 周洁, 等. 毛木耳栽培基质替代原料初步筛选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 2011, 24(3): 1043-1049.

[18] 陈文. 棉籽皮不同配方栽毛木耳试验[J]. 食用菌, 1988(1): 25.

[19] 张志. 白背毛木耳栽培基质添加豆粕对产量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 2014, 33(2): 25-26.

[20] 唐峰, 何达崇, 曾维铭, 等. 甘蔗叶(梢)栽培毛木耳配方优化试验[J].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5, 31(2): 136-138.

[21] 高云, 廖森泰, 肖更生, 等. 利用桑枝基料栽培毛木耳的试验[J]. 蚕业科学, 2015, 41(1): 112-119.

[22] 储丽, 黄海洋, 周帅, 等. 林地拱棚栽培毛木耳新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 2011(7): 199-200.

[23] 汪云, 李勇. 毛木耳耳棚的搭建[J]. 食药用菌, 2012, 20(2): 112-113.

[24] 谭伟, 苗人云, 周洁, 等. 毛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食用菌学报, 2018, 25(1): 1-12.

[25] 陈诚, 王剑, 伏荣桃, 等. 毛木耳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食药用菌, 2018, 26(2): 101-103.

[26] 张介驰, 孔祥辉, 王玉文. 培养料含水量对黑木耳菌丝生长及出耳影响[J]. 食用菌, 2015, 37(4): 24-26.

[27] 马庆芳, 张介驰, 张丕奇. 不同玉米芯粒径及培养料含水量栽培黑木耳的试验[J]. 食用菌, 2013(2): 28-29.

[28] 解文强, 周廷斌, 彭学文, 等. 平菇培养料含水量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6, 35(1): 67-69.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0)

刘俊斌(1990—),男,本科,研究方向为园艺作物栽培。E-mail:784008046@qq.com。

S646

B

2095-0934(2020)03-185-04

猜你喜欢
培养料木屑木耳
培养料pH和含水量对海鲜菇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粉色木耳你见过吗?
基于隧道式发酵金针菇菌渣的双孢蘑菇培养料制备分析*
木屑在高原无土基质化发酵腐熟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木屑
嚯,钻木真的能取火
黄石市平菇培养料的经济实用配方与常用配制技术
巧洗木耳
长江流域蘑菇栽培系列之一
发现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