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综合法评价重庆X区绿茶品质

2020-06-12 11:12郝麒麟陈梅贺燕程鸿韦铮黄先智丁晓雯张夏兰涂锡茂杨凤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年10期
关键词:咖啡碱氨酸儿茶素

郝麒麟,陈梅,贺燕,程鸿,韦铮,黄先智,丁晓雯*,张夏兰,涂锡茂,杨凤娇

1(西南大学 食品科学学院,重庆, 400716)2(重庆市巴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重庆, 401320) 3(西南大学科技处,重庆, 400716)

绿茶是采摘茶树鲜叶经杀青、揉捻(做形)和干燥3个工序加工而成,因而几乎保留了鲜叶中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儿茶素、氨基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大量天然成分。研究表明,绿茶具有显著的降糖降脂、抗菌、抗疲劳、抗氧化等功能[1-3]。我国绿茶产区分布广泛,品种多样,在不同地域、生长环境下的绿茶产品各具特色,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峨眉竹叶青等,重庆地区的主要绿茶品类有巴南银针、永川秀芽、秀山毛尖等[4]。近年来,地方性特色茶叶产品广受关注与研究。王海利等[5]评价龙井、碧螺春和安吉白茶理化性质和香气成分,探究出了与品质相关的代表性成分;龚自明等[6]分析了湖北省具有代表性的名优绿茶感官、生化、氨基酸和矿质元素特点;王婷婷等[7]评价四川西、南和北3个地区绿茶的感官和滋味品质,解释了不同产区绿茶品质的差异。可见,不同地区的茶叶品质存在一定程度差异,同时各具特色,形成以地区为代表的特色产品。目前,关于重庆地区绿茶的品质评价还未见报道,开展品质评价对反映重庆绿茶的特色、提高重庆绿茶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的主要思想是降维,在损失较少信息的前提下把多个指标转化为几个综合指标,目的是使降维后的综合指标信息互不相关。聚类分析法(cluster analysis,CA)是根据数据的特征相关性聚合成不同类别,同一类数据在某种意义上彼此相似[8-9]。2种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水果品质评价与选种[10]、白酒香气成分分析与质量品评[11]等食品相关研究方面,同时在茶叶品质比较[12]、茶叶品质分级[13]、茶叶产地辨别[14]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本研究以重庆X区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测定茶多酚、茶氨酸等13个主要指标的含量,通过PCA与CA评价X区绿茶的品质,为X区绿茶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X区绿茶样本41份,2019年3月随机抽取于管理条件基本一致的X区茶园,编号为1~41,粉碎后备用。

香荚兰素、茶氨酸、咖啡碱、没食子酸、槲皮素,均购于生物源叶公司;乙腈、甲醇均为色谱纯级,购于美国Sigma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752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菁华科技仪器有限公司;Fibertec-TM-M6型纤维仪,福斯中国有限公司;LC2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

1.3 实验方法

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含量分别参照国标[15-18]进行测定;果胶、叶绿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19-20];花青素:采用pH示差法测定[21];总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22];总黄酮:采用AlNO3-NaOH显色法测定[23];茶多酚:采用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24];儿茶素:采用香荚兰素比色法测定[25]。

咖啡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6]。测定条件为:色谱柱:C18柱,流动相:70%超纯水-30%甲醇;流速:1.0 mL/min;柱温:40 ℃;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80 nm。

茶氨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7]。测定条件为:色谱柱:SB-Aq,Agilent,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100%超纯水-100%乙腈;流速:1.0 mL/min;柱温:35 ℃;进样量:20 μL;检测波长:210 nm;梯度洗脱条件:0~12 min,100%A;12~22 min,20%A、80%B;22~40 min,100%A。

1.4 数据处理

每项指标均重复测定3次以上,结果用X±SD表示,采用Excel 2016和SPSS 21.0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PCA与CA结合评价X区绿茶品质。

2 结果与分析

2.1 X区绿茶评价指标总体状况

根据GB/T 14456.1—2017绿茶基本要求[28]测定了X区炒青绿茶的水分、灰分等13个指标,水分、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茶多酚、儿茶素是GB/T 14456.1—2017炒青绿茶基本要求的基本评价指标,多糖、总黄酮是绿茶中基本的功能成分,茶氨酸与咖啡碱是绿茶中重要的香气和滋味物质[1-3],这13个评价指标包含了滋味、口感、功能性、矿物质含量等诸多因素,基本能反映X区绿茶的总体品质。X区绿茶各评价指标的总体状况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41份X区的绿茶样本水分含量在(6.28±0.05)%~(9.03±0.12)%,根据“GB/T 14456.1—2017炒青绿茶基本要求”的规定,水分含量应<7.0%。在测定的41个茶叶样本中,只有5个样本达到该要求。41份X区的绿茶样本的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含量分别是(5.09±0.02)%~(7.06±0.05)%、(41.88±0.82)%~(49.06±0.16)%、(9.00±0.77)%~(15.87±0.42)%,根据GB/T 14456.1—2017炒青绿茶基本要求的规定,灰分含量<7.5%、水浸出物含量>34%、粗纤维含量<16%,得到X区41份绿茶样本的灰分、水浸出物、粗纤维均达标,达标率为100%。41份X区的绿茶样本的茶多酚含量(9.26±0.17)%~(22.20±0.34)%,儿茶素含量(5.15±0.08)%~(11.44±0.08)%,根据GB/T 14456.1—2017炒青绿茶基本要求的规定,茶多酚含量>11.0%,儿茶素含量>7.0%,可得41份X区绿茶样本的茶多酚、儿茶素达标率分别为60.98%和41.46%;果胶含量(1.38±0.02)%~(3.16±0.04)%,花青素含量(77.38±3.37)%~(222.59±5.74) mg/kg,与丁华等[29]测得湖北绿茶中花青素含量相当;叶绿素含量(0.34±0.02)%~(2.51±0.01) mg/g,变异系数高达59.17%,表明样本间叶绿素含量差异明显;总糖含量(9.39±0.04)%~(13.52±0.18)%,与孙伟等[30]测得信阳绿茶中多糖含量相当;总黄酮含量(0.80±0.04)%~(1.84±0.03)%,与赵丽平[31]用乙醇浸提法测得信阳绿茶黄酮含量相当。X区绿茶茶氨酸含量(0.69±0.07)%~(1.97±0.03)%,咖啡碱含量(3.39±0.11)%~(4.81±0.07)%,与陈小强等[32]测得以西湖龙井、祁门红茶和普洱茶为代表的三类茶中的茶氨酸与咖啡碱含量相当。

表1 X区绿茶特征性成分评价指标的描述性统计(n=41)Table 1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 evaluation indexes of green tea in X district

2.2 PCA法分析X区绿茶各评价指标

由于X区绿茶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量纲和数量级差异,为避免彼此影响,参照KAVDIR等[33]、傅隆生等[34]的方法,对所测定41份X区的绿茶样本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使得各指标的评价值处于相同数量级,再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对X区41个绿茶样本的13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表2 X区绿茶评价指标主成分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Table 2 Principal component eigenvalue and cumulative variance rate of green tea in X district

表3 主成分分析旋转成分矩阵Table 3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参考Kaiser标准,由表2可知,依据提取因子的特征值>1提取出5个主成分,它们的方差贡献率依次为30.411%、17.917%、10.568%、8.839%和7.966%,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5.701%,把X区绿茶原来的13个评价指标降维综合为5个相对独立的评价因子,达到了降维的目的[9]。

将与主成分之间相关系数的绝对值>0.5的指标组合成综合性指标[10],由表3可知,PC1主要综合了总黄酮、儿茶素、花青素、果胶、茶多酚和总糖6个指标,累计方差贡献率30.411%,它们与PC1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758、0.753、0.648、0.586、0.532和0.519,各指标都与PC1都成正相关;总黄酮、儿茶素、花青素、茶多酚和总糖具有抗氧化、抗菌、抗肿瘤作用和降糖降脂生理功能[1-3],PC1值越高,功能作用越强[35]。PC2综合了叶绿素和灰分两个指标,贡献率为17.917%,它们与PC2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98、0.859,这2个指标都与PC2成正相关。绿茶的色泽主要与叶绿素等多种色素类物质的组成、含量、比例等因素有关[36];绿茶中的灰分代表茶叶中无机物与矿质元素的含量,大部分为营养元素。PC2值越大,表明绿茶色泽越好,矿质元素含量越高[37]。PC3综合了水分和水浸出物2个指标,方差贡献率为10.568%,它们与PC3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883、0.863,与PC3成正相关。水分影响茶叶在贮藏过程中色泽、滋味的变化,含量越高陈化劣变速度越快,在茶叶生产加工贮藏过程中应严格控制[38];茶叶水浸出物主要是茶叶中能溶于热水的可溶性物质,包括糖类、蛋白质、氨基酸、咖啡碱、多酚类等。PC3值越高,茶叶水浸出物含量越高,茶汤浓度就越高,越耐泡,茶汤的口感更醇厚[34]。PC4综合茶氨酸与粗纤维2个指标,方差贡献率为8.839%,其中茶氨酸与PC4成正相关,与PC4的相关系数是0.792,粗纤维与PC4成负相关,与PC4的相关系数是-0.787。茶氨酸是茶叶特有的游离氨基酸,主要影响茶叶的香气和滋味;粗纤维含量与原料茶叶的嫩度息息相关,PC4值越高,茶氨酸含量越高,粗纤维含量越低,说明茶汤滋味越鲜爽,绿茶越嫩[39]。PC5只代表咖啡碱这一个指标,方差贡献率为7.966%,它与PC5的相关系数是0.920。咖啡碱是茶叶重要的滋味物质,具有兴奋神经中枢、刺激肠胃助消化、抵抗酒精、烟碱、吗啡等作用,PC5值越高,绿茶中咖啡碱含量越高,茶汤鲜味越滋爽,功能作用越大[29]。

X区绿茶评价指标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如表4所示,根据各评价指标的得分矩阵,建立各成分因子得分方程如下:

Z1=0.078X1+0.057X2+0.107X3+0.095X4+0.163X5+0.273X6+0.185X7+0.165X8+0.323X9-0.008X10+0.16X11+0.341X12-0.022X13;

Z2=-0.033X1+0.402X2-0.161X3+0.001X4-0.120X5-0.005X6+0.488X7-0.100X8+0.095X9-0.159X10-0.205X11+0.147X12-0.087X13;

Z3=0.515X1-0.029X2+0.505X3+0.083X4-0.128X5+0.163X6-0.159X7-0.064X8-0.048X9-0.018X10+0.057X11+0.078X12+0.035X13;

Z4=-0.230X1-0.122X2+0.150X3-0.539X4-0.002X5+0.054X6-0.050X7-0.068X8-0.150X9+0.588X10+0.077X11-0.011X12+0.048X13;

Z5=-0.024X1+0.070X3-0.001X4-0.036X5-0.257X6-0.097X7+0.085X8+0.385X9+0.018X10-0.055X11-0.057X12+0.791X13;

以各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建立X区绿茶品质综合评价模型:

C=30.411%Z1+17.917%Z2+10.568%Z3+8.839%Z4+7.966%Z5

表4 X区绿茶成分得分系数矩阵Table 4 Component score matrix of green tea in X district

将评价指标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带入品质评价模型方程,分数越高表示样本的综合品质越好[40]。由表5可知,综合得分前10的样本编号依次是:30、31、28、32、12、11、1、24、23、13。

表5 X区绿茶样本排名前十得分情况

2.3 CA法分析X区绿茶各评价指标

采用系统聚类-组平均法、Euclidean距离基于X区绿茶评价指标综合得分进行CA分析,分类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X区绿茶聚类分析图Fig.1 Cluster analysis of green tea in X district from different habitats

如图1所示,根据分类的相似度及合理性[31,41],当距离为5时,41个样本分为4类,第一类2个样本(样本编号1和2),第二类15个,第三类21个,第四类3个(样本编号28、31和30)。X区绿茶各分类评价指标均值如表6所示。

表6 X区绿茶4类品质评价Table 6 Quality evaluation of green tea in X district in 4 types

注:同行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

由表6可知,不同分类的X区绿茶评价指标间存在一定差异。第一类果胶、花青素、总糖和茶多酚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P<0.05),咖啡碱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类(P<0.05);第二类茶氨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类(P<0.05);第三类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P<0.05),果胶、总糖、总黄酮和儿茶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类(P<0.05);第四类灰分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总黄酮、茶氨酸和儿茶素含量显著高于第二、三类,粗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类(P<0.05)。X区绿茶4种不同分类各具特点,第一类可选出总糖、茶多酚和花青素含量高的绿茶资源,第二类可选出茶多酚、总糖含量较高的绿茶资源,第三类可选出水浸出物、咖啡碱含量较高的绿茶资源,第四类可选出灰分、水浸出物、总黄酮、茶氨酸、儿茶素、咖啡碱和叶绿素含量高的绿茶资源。同时,第四类的绿茶样本与PCA综合得分前三的一致。

3 结论

在不同地域、品种、生长环境等条件下,绿茶的特征性成分含量会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因独特的口感、清香、滋味等特点而各具特色[42-43]。在本研究中,X区绿茶样本的特征性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根据GB/T 14456.1—2017炒青绿茶基本要求的规定,X区绿茶样本的茶多酚、儿茶素达标率分别为60.98%和41.46%,可通过改良茶树品种、改进加工方式等措施提高X地区绿茶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叶绿素的变异系数最大,可能与绿茶品种、制作工艺等相关;果胶、花青素、总黄酮、茶氨酸、儿茶素的变异系数也较大,可能受品种、加工方式等因素影响。

通过PCA,将评价X区绿茶品质的13个指标降维成5个综合性指标,通过PCA说明评价X区绿茶品质主要集中在滋味、口感、功能性作用、矿物质含量和色泽方面。通过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建立成分因子得分方程,得到X区绿茶样本得分和排序,得分排名前三的X区绿茶样本编号依次是30、31和28号。

CA按照样本间营养性状、品质特点的相似程度进行聚合,可对绿茶的品质特点提供参考。将X区绿茶41个样本分为4类,结合PCA,X区第四类绿茶品质最好,样本编号是30、31和28号,与PCA成分因子得分方程选出样本得分排名前三的结果一致,第一类绿茶(样本1和2号)品质仅次于第四类,其他类绿茶品质中等。

综合分析结果表明,X区绿茶的总体品质较好。为了进一步提高X区绿茶总体质量,应加强对绿茶资源开发以及对绿茶加工技术的深度研发,提高X区绿茶品质,益于该区绿茶的换代升级,提高茶农与茶企的收益。

猜你喜欢
咖啡碱氨酸儿茶素
安徽农业大学揭示茶树咖啡碱合成调控机制
不同储运条件对UHT 灭菌乳中糠氨酸含量的影响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低咖啡碱茶树育种研究进展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的儿茶素
两种大孔树脂提取都匀毛尖茶儿茶素对比探究
每天至少喝3杯绿茶才有健康效应
每天喝多少绿茶才有健康效应
晚上喝茶一定会失眠?
侦探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