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思路与方法

2020-06-12 13:14
审计月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安居工程危房改造保障性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根据国家现有政策,针对城市低收入家庭和住房暂时困难人群,以实物与货币补贴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这部分人群的住房。它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涉及困难群众切身利益,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在促进各级政府健全保障性住房体系,完善保障房制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结合多年来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实践,谈谈民生视角下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审计思路与方法,与广大审计同仁交流。

一、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思路

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涉及对廉租住房、公租住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以及农村(垦区)危房改造的投资、建设、分配、运营等情况的全面监督,审计范围涵盖面宽、被审计单位覆盖面广,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使用直接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公平,高度敏感,政策性强,要保质保量完成审计任务,必须做到审计思路清晰,工作方法有效。

开展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环节审计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保障对象的真实收入难以核定。安居工程的保障对象是以家庭收入、家庭住房条件为准入核准条件的,但是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因经济多元化,家庭财产表现形式多样,个人收入来源的途径各不相同,为核定家庭成员的真实收入带来难度;又因条块分割,尚未形成居民社保、税务、金融、车辆、房产等信息共享系统,无法核查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个人存款情况;还有少数申请人有意隐瞒个人的隐性收入,等等,为审计开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对分配环节的审计,归根结底就是要确保真正符合条件的对象享受到保障性住房。首先,要关注当地政府是否建立了科学、有效的申请、审核、公示、复核、退出机制;其次,要对保障对象的住房、财产情况进行调查,对申请、审核资料进行审查,看是否有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进入保障范围,是否存在利用虚假申报材料,骗取保障房或者补助资金的问题。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方法

(一)掌握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政策是审计的基础

审计人员要结合当地政府就廉租房、公租住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农村危房改造的相关制度文件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对每类对象享受的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这样才能依据政策确定违规享受待遇、违规分配保障房的问题。

(二)获取电子数据是分配环节审计的前提

保障性安居工程分配环节及审计对象众多,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进行调查核实,工作量大,想要发现问题,好比大海捞针,费时费力,还不一定有效果。尤其是保障对象家庭收入真实性的核定,因家庭财产及个人收入的真实情况具有隐蔽性,个人收入来源的途径各不相同,财产表现形式多样,为核定收入状况带来难度。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审计人员不应将审计停留在纸面,就账论账,而应充分运用新的方法去查找发现线索。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从民政、公安、社保、税务、工商等不同方面入手,注重数据细节,对保障对象及家庭成员的财产、收入、年龄、享受保障时间、退出保障时间等环节进行筛选分析,抽丝剥茧,从而初步确立不符合条件人员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疑点;另一方面,应采取实地走访与数据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对疑点名单中保障对象的工作单位、社区、居住地等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保障对象收入及财产真实状况。

(三)进行数据比对分析是分配环节审计的关键

从计算机审计到大数据平台分析,从以往的数据筛选分类到数据关联比对,再到数据挖掘,审计的技术手段随着科技浪潮的涌动而不断更新换代,审计周期大大缩短,工作质效大大提升。

一是进行数据纵向分析,审查保障对象是否存在重复享受保障房待遇问题。以往对保障房分配环节的数据分析,一般是将享受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身份信息同相关的收入财产信息进行比对,看是否违规享受政策。审计发现,近年有人利用时间差,重复申报保障房待遇,骗取补助资金。针对这种现象,审计人员可以变换数据分析模式,将近几年的保障房享受对象户籍信息以时间为轴,进行纵向对比,发现少数保障对象有重复享受公租房补贴和实物配租,多领补贴的问题;有部分家庭通过变换危房改造对象的姓名,以配偶双方的名义重复申报危房改造资金,重复领取补助资金。

二是进行数据多维分析,审查危改对象是否存在重复享受、虚报冒领等问题。随着基层大数据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将享受政策对象与财产收入关系关联比对,数据链的纵向分析已满足不了现今大数据审计分析的目标和需求,审计人员要善于将获取的各行业数据编织成网,进行多维分析,细查细审,防止“漏网之鱼”。在分配环节,首先要确定享受政策对象的家庭成员身份及关系,借助新农合基金数据的帮助,将危改资金发放名单(个人)和新农合缴纳基金数进行关联,判断享受危改补助人员之间的身份关系是否为一户家庭,从而比对出是否存在同一户家庭不同人员享受危改补助的情况;然后,将危改资金发放名单按发放时间纵向分析筛查重复享受危改资金对象的疑点;接着,根据地区分布,横向分析筛查跨地区重复享受危改资金对象的疑点;最后,将危改资金发放名单分别与不动产、财政供养人员、工商注册等数据进行比对,筛查出违规享受危改资金对象的疑点。2017年,审计人员运用上述方法查出跨农场重复申报、财政供养人员申报、以前年度已申领危改补助2017年又重复申报、非危房对象申报、有商铺或房产对象申报这五类共200多户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违规申报了危改补助,挽回损失近400万元。审计结果引起了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立即整改,已发放的危改资金全部收回,未发放的一律停发,并组织专班清查、追责。

三是审查数据源内部勾稽关系,检查有无系统性违规问题。如通过危改人员住址信息,审查是否存在因整村搬迁套取危改资金的问题。2016年,审计人员对某市的一个乡镇危改资金数据比对筛选,结果显示20户领款人身份信息不同,但是住址信息为同村同组人员,一般每个乡镇每年每村危房改造对象不到20户,一个村组有20户领取危房改造补助这有些不正常。审计组审查资金发现该笔资金从市财政局拨到财政所后,一直滞留在财政所账上。经查实,因该乡镇公路外迁建设涉及一个组20户要整体搬迁,乡政府无力安排还建房,经镇政府主要领导同意,把拆迁的20户列为危房改造对象,套取补助资金40万元用于还建房建设。审计后,审计部门将该问题移交给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图片新闻]

黄石市审计局在对某职业学校校长开展经责审计过程中,重点关注该校基础建设工作,审计组通过查阅该校项目档案资料、审核招投标文件、实地查看校园环境等方式,了解该校基础设施配置情况,确保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助力改善学校教学环境,筑牢教育发展根基。

(王京凌 摄影报道)

猜你喜欢
安居工程危房改造保障性
健全保障性租赁住房制度分析及其建议
装备保障性企业财务转型建设的思考
山西农村危房改造让300余万贫困群众“住有所居”
光彩安居工程 点亮幸福之光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安居乐业逢幸事 喜迁新居过大年——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构建“安居工程”实现城乡扶贫一体化
保障性少数群体平等就业权的立法和政策研究
某市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中央财政今年已下达266.9亿元支持农村危房改造
建立完善的保障性住房管理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