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征、市场环境与新兴技术创新网络的初始结构
——基于探索性多案例研究

2020-06-13 13:38曹兴罗会华
关键词:性行为商业化权力

曹兴,罗会华

(1.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2.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商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一、引言

新兴技术创新网络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组织(节点)位于网络的中心,处于主导地位并调节着网络成员间的关系,并影响着网络的整体运行和演化。新兴技术率先进入者利用专利和技术形成的优势,在商业化初期形成垄断,进而导致创新网络为单核心。如微软率先进入计算机视窗操作系统产业,早期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但某些新兴技术在商业化初期却形成多个核心企业,使得创新网络呈现出多核心现象。如多晶硅产业,核心技术主要集中于Hemlock、Wacker、Tokuyama、REC、MEMC、Misubishi和Sumitomo等企业,2010年时其产能占全球太阳能多晶硅总产能的85%以上。

本文围绕新兴技术在商业化初期的创新网络为什么有的是单核心有的是多核心,以及不同形态的创新网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展开研究。已有学者围绕新兴技术特征、创新网络形成以及核心企业界定等展开了深入研究,虽然没有对新兴技术商业化初期形成不同结构的创新网络进行直接解释,但为本文提供了研究思路和研究基础。

新兴技术除了具备技术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以下特征[1−4]:(1)创新性突出,新兴技术突破了已有产品或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有竞争力基础的科学发现;(2)复杂性强,众多知识领域及其交叉融合构成了新兴技术演进的科学基础;(3)不确定性强,新兴技术商业化过程中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具有高度不确定性;(4)影响变量多样性,新兴技术商业化受到技术、市场、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5)独占性,新兴技术的独占性越强,越能很好地阻止被模仿。Pries等[5]指出新兴技术的技术特征具有异质性,在专利保护、技术不确定性和互补性资产等差异较大。新兴技术的市场环境主要由市场竞争度、市场需求等因素构成,主要包括市场动态度、市场竞争度和市场复杂度。Soude等[6−8]指出用户需求和竞争环境的特性与商业化密切相关。陈劲等[9]认为市场环境特征包括主流市场用户对新兴技术的性能满意度,以及对现有技术性能的满意程度、市场规模大小、市场增长潜力等。不同的新兴技术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有差异,卢文光等[4]指出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大小、市场潜力的大小、预期利润率高低和新客户群体增长率等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

Freeman[10]认为创新网络是为了系统性创新的一种基本制度安排,网络架构的主要连接机制是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关系。创新网络的形成是一种治理结构选择,具备经济合理性与效率[11],网络成了不同于市场与科层的专门合作形式[12]。为应对知识复杂性,企业与各参与主体通过网络互连,建立信息与协调机制[13],有效减少了交易过程中信息搜索、沟通、谈判等成本,提高了企业在知识、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14],为企业跨边界合作创新提供了理论解释[15]。Kash等指出创新网络的形成在于创新主体为适应创新的复杂性,寻求资源互补效应的动态相互作用,资源互补是个体作用的前提条件[16]。为寻求资源互补效应,新成员的不断加入,以及网络内部现有个体之间高频率的合作关系,推动了创新网络的形成[17],并通过结构性竞争机制加速了网络结构的拓展[18]。知识资源被认为是组织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19],但有关创新及制造等方面的知识资源分散在各个组织中,企业要想取得市场成功,必须能整合不同组织或区域知识资源[20],否则难以适应技术的变化,导致企业面临巨大风险和不确定性[21]。企业为整合外部资源,设计相应的治理结构和制度来规范资源整合的过程,这些组织和制度安排最终会演变成创新网络[22]。以上观点均强调了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促进网络关系的形成与固化。

企业在创新网络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其中核心企业是创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是创新资源的获得者、组织者和协调者[23],影响网络其他成员的认知以及对新产品的采用[24],甚至在选择网络成员和创新任务分配上具有一定的控制力[25]。Hardy等指出创新网络核心企业是有能力围绕自身构建并控制网络的大企业,可主导其他企业的创新、生产经营及知识共享活动,能够评价其他企业对创新网络的贡献并据此决定它们的去留[26]。创新网络中的权力源于核心企业对稀缺资源的占有和控制[27],通过共享和配置自身所拥有的关键性资源,影响和控制网络中其他企业的决策和行为,从而产生了网络权力[28−29]。

以上文献表明,新兴技术在技术特征与市场环境上既有共性也具有异质性,导致率先进入企业在合作行为上存在差异。由于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创新网络的形成,合作行为的差异导致创新网络的形态存在差异。拥有关键性资源的企业在创新网络中产生网络权力,进而形成了核心企业并对创新网络的结构产生影响。因此,新兴技术所面临的技术特征和市场环境决定了率先研发企业的合作策略性行为,不同的合作策略性行为导致网络权力的分布存在差异,从而导致不同结构创新网络的形成。本文采用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法,通过实地访谈、调研等方式,收集4类典型新兴技术的相关资料,从新兴技术率先研发企业所面临的技术特征和市场环境着手,分析其所面临的技术研发属性和市场竞争属性,综合判断出技术研发难度和市场竞争强度,验证在技术研发难度和市场竞争强度组合情景下企业的合作策略性行为,进而分析合作策略性行为对网络权力分布和创新网络结构的影响。

二、案例选择与数据收集

(一)案例选择

本文以4类新兴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建构式的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案例的选择策略在于:(1)出于便利性和可靠性,选择业已成熟、可收集资料但曾被视为新兴技术的技术;(2)新兴技术的商业化主要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3)新兴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源于技术;(4)根据理论抽样需要,采用相反案例策略,选择具有不同的技术研发属性与市场竞争属性的新兴技术。4类案例编码分别为A、B、C、D。案例A为PC操作系统,由微软于1983年11月率先研发,1985年推出Windows1,1990年推出的Windows3被市场大规模接受,1998年Windows98几乎垄断全球PC操作系统市场;案例B为安卓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2005年8月由谷歌收购注资,2007年正式发布Android Beta操作系统,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2015年安卓系统已占全球智能手机系统的80%份额;案例C为多晶硅,由西门子公司于1954年发明,1965年实现了量产,1997年后多晶硅逐步实现商业化,目前世界上大部分企业均采用改良西门子法生产多晶硅;案例D为发光二极管(简称LED),第一代商用LED于1965年问世,21世纪后LED作为“第四代光源”正逐步替代传统照明。4类案例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二)资料来源与收集过程

本文一手资料收集利用实地访谈、电话与电子邮件访谈,主要对我国10家LED、多晶硅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的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企业进入产业的背景、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技术特征、合作情况等问题。采用半结构化的访谈,确保解释在讨论中得到充分的检验,运用三角检定法,检视案例资料自身存在的偏差等。二手资料来源于案例企业的网站、相关的产业数据库和学术期刊论文。

表1 4类案例基本信息

(三)信度与效度

在资料收集的信度方面,通过不断积累、完善案例研究资料,并根据所属证据链将资料进行表格化、类型化,建立案例资料索引,形成案例研究资料库。在资料收集的效度方面,主要使用多重证据来源,通过拓展证据链提高效度,采用包括发展历程、档案纪录、文献分析记录等在内的二手资料收集方法,使得多重证据来源收敛于研究结论。在资料收集与分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完整的证据链,展开信息的深度挖掘,从而形成完整的证据链,确保提高研究的效度。在资料编码、属性体现和综合判断过程中,将研究小组分成两组,然后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一致的地方则向专家进行咨询,以获得研究效度。

三、变量与案例分析逻辑

(一)变量设计

本文变量设计包括技术研发属性、市场竞争属性、合作策略性行为、网络权力、多核心创新网络等。

技术研发属性是指源于技术本身影响到研发成功的主要特性,主要有:技术复杂性,体现为技术所包含的知识和技能的难易程度,以及所融合的学科数目;技术研发时间,从开始研发到形成可推向市场的产品所耗费的时间;知识产权保护难易程度,是否存在有效的方法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外部资源依赖程度,产品对投入的中间品的依赖程度;生产工艺要求,工序是否复杂,以及是否可大规模生产形成规模经济。

市场竞争属性是指影响新兴技术产品实现市场化、被主流市场用户采纳的主要因素,主要有:竞争对手,是否存在生产或研发具有同样功能的产品的厂商;用户采纳,用户接受新产品的意愿程度;市场需求潜力,是否存在一个较大的用户群并保证形成利基市场;渠道建立难度,产品进入市场时对销售渠道的要求及建立渠道所需要的资源;盈利模式,主要指企业是否存在一个稳定的收益来源。

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新兴技术研发企业在研发与市场化过程中根据自身资源条件选择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的行为。根据合作对象类型,把企业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与竞争对手合作、与上游厂商合作、与下游客户合作、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与渠道商合作等5种类型。

网络权力是核心企业由于占有关键性资源而拥有的对非核心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借鉴文献[27−29],将网络权力分为:知识权力,主要指由于创新网络中核心企业拥有知识、技术等资源优势,在知识的使用、创新等活动中,对使用对象所产生的影响力;生产权力,主要指由于核心企业拥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具有制定相关标准的能力,从而具有影响力;渠道权力,主要指由于核心企业拥有强大的营销渠道,能快速推动新技术产品进入主流市场,从而具有影响力。

多核心创新网络是核心企业数量为2个及以上的创新网络。本文从网络权力的视角来界定新兴技术创新网络核心企业。因此,多核心创新网络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定性分析3种网络权力是否分布在不同的组织。

(二)案例分析逻辑

本文对数据内容进行统一编码,从收集的大量资料中提炼理论构念,并分析构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建构出概念模型。

以新兴技术的技术研发属性与市场竞争属性为分析单元,在技术研发属性方面,对资料分别编码为A11-A15、B11-B15、C11-C15、D11-D15,综合体现为技术研发难度;在市场竞争属性方面,对资料分别编码为A21-A25、B21-B25、C21-B25、D21-D25,综合体现为市场竞争强度,如表2、4、6、8所示。新兴技术的合作策略性行为的案例证据编码为A31-A35、B31-B35、C31-C35、D31-D35,如表3、5、7、9所示。

新兴技术率先研发企业依据技术研发属性和市场竞争属性,选择不同的合作策略性行为,影响商业化成功时的网络权力的分布,从而对新兴技术不同形态创新网络的形成进行整体性解释。案例资料分析步骤与逻辑如图1所示,首先分析率先研发者所面临的背景资料,确定其所体现和表征的属性,综合判断技术研发难度的高低和市场竞争强度的强弱,然后推断合作策略性行为,如技术研发难度低导致合作研发倾向低,市场竞争强度低导致合作市场化倾向低,最后根据案例证据来证实合作策略性行为。

图1 案例资料分析步骤与逻辑示例

表2 Windows操作系统市场化前的技术研发与市场竞争属性的案例证据

四、案例分析

(一)技术研发难度低与市场竞争性低的组合情景

以计算机视窗操作系统为案例,其商业化前的技术研发属性和市场竞争属性如表2所示。

微软在研发Windows时,面临复杂性低、研发所需时间短、知识产权保护容易、外部资源依赖程度低、规模生产工艺简单等技术研发属性,综合判断为技术研发难度低。在此情况下,独立研发可成功,并能获得创新独占性,推断微软的最优策略是选择独立研发和生产Windows系统,甚至会选择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来防止知识溢出,阻止竞争对手的进入,形成完全垄断获取垄断利润。

微软公司在商业化Windows时,面临没有强大竞争对手、用户采纳容易、市场需求潜力大、销售渠道建立难度低、盈利模式简单等市场竞争属性,综合判断为市场竞争强度低。在此情况下,产品在没有竞争对手的阻碍下能快速渗透市场,不需要强有力的销售渠道来实现商业化。由此,推断微软没有选择合作伙伴来推行商业化。

表3的案例证据表明微软在此情景下的合作策略性行为是:在研发层面上选择了独立研发,在市场化层面上选择居于主导地位来推动windows商业化。在此过程中,微软在创新网络中获得了知识权力、生产权力和渠道权力,成了创新网络的唯一核心。

由此,得到命题1:新兴技术率先研发企业在技术研发难度低与市场竞争强度低的组合情景下,倾向于独自研发并致力于市场化,独享创新网络的知识权力、生产权力和渠道权力,形成单核心创新网络。

(二)技术研发难度低与市场竞争性高的组合情景

以安卓手机操作系统为案例,其商业化前的技术研发属性和市场竞争属性如表4所示。

谷歌在研发安卓系统时,面临复杂性低、研发时间需求短、产权保护容易、外部资源依赖性低、规模生产工艺简单等技术研发属性,综合判断为技术研发难度低。在此情景下,选择独自研发系统的核心技术可以保证其获得知识权力,推断谷歌的最优行为策略是选择独自研发。

谷歌在研发安卓系统时,面临存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用户采纳困难、市场需求大、盈利模式可多样化等市场竞争属性,综合判断为市场竞争强度高。市场需求潜力高、盈利模式多样化等,保证了企业如果成功进入智能手机系统领域并获得一定市场份额,可获得较大利润。由于存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用户采纳困难等市场竞争属性,如果像苹果一样通过生产手机来推动安卓系统商业化,将面临竞争对手的压制,难以依靠自身能力来大规模扩展安卓系统。即便新兴技术在技术上研发成功了,如果缺乏补充性资产,也会在商业化道路上面临巨大障碍[30]。谷歌通过与其他具有优势资源的企业合作商业化,获得补充性资产,更易取得成功。推断其最优的策略选择为与其他企业合作,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共同推动安卓系统的商业化。

表3 技术研发难度低与市场竞争强度低的组合情景下合作策略性行为案例证据

表4 安卓系统市场化前的技术研发与市场竞争属性案例证据

表5的案例证据表明,谷歌在此情景下的合作策略性行为是:在核心技术研发层面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化层面上,为了对抗强大的IOS系统,选择了与下游的手机厂商等组成联盟,利用手机厂商所具有的渠道能力,获得其他补充性资产,推动安卓系统的商业化。在此过程中,虽然知识权力和生产权力掌控在谷歌手中,但渠道权力分布在强大的手机厂商中,创新网络权力分布在不同的组织中,导致创新网络的结构为多核心。

由此,得到命题2:新兴技术率先研发企业在技术研发难度低与市场竞争强度高的组合情景下,在研发层面倾向于独自研发,在市场化层面倾向与其他企业合作,导致其享有知识权力和生产权力,但渠道权力可能由合作伙伴拥有,形成了多核心创新网络。

(三)技术研发难度高与市场竞争强度高的组合情景

以多晶硅技术为案例,其商业化前的技术研发属性和市场竞争属性如表6所示。

瓦克等企业在研发多晶硅生产技术时,面临复杂性高、研发时间长、产权保护较高、外部资源依赖性高、生产技术较复杂等技术研发属性,综合判断为技术研发难度高。在新兴技术创新较为复杂且风险很大的情况下,单个企业很难独立完成技术创新,因此通过合作创新是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研发效率的有效途径[31]。瓦克等企业将倾向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研发,以降低创新风险。因此,推断其的合作策略性行为是与竞争对手进行合作创新,与上、下游厂商进行合作获得补充性资产的支持。

表5 技术研发难度低与市场竞争强度高的组合情景下合作策略性行为案例证据

表6 多晶硅市场化前的技术研发与市场竞争属性案例证据

瓦克等企业在推动多晶硅商业化时,面临不存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用户采纳容易、市场需求大、销售渠道建立难度低、盈利模式单一等市场竞争属性,综合判断为市场竞争强度低。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且市场需求巨大,产品能够快速被市场接受,从而实现商业化。由此,推断企业将不会选择合作来推动商业化。

表7的案例证据表明,瓦克等多晶硅企业的合作策略性行为是:在研发层面上与竞争对手进行横向合作创新,纵向与上、下游企业进行合作,相互间存在密切的创新合作关系。Ahuja[23]指出企业通过外部技术创新网络有利于保证了创新网络的节点企业都能在其中获得协同效应,收益大于独立研发。因此,企业间共享了知识权力和生产权力,网络权力分布在不同的组织中,形成了多核心创新网络。

由此,得到命题3:新兴技术率先研发企业在技术研发难度高与市场竞争强度低的组合情景下,倾向于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研发,通过知识共享来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导致与其他企业共享知识权力和生产权力,从而形成多核心创新 网络。

(四)技术开发难度高与技术竞争性高的组合情景

以LED技术为案例,其商业化前的技术研发属性和市场竞争属性如表8所示。

日亚化工等企业在研发LED时,面临技术复杂性较高、研发时间长、产权保护难度不低、外部资源依赖性高等技术研发属性,综合判断为技术研发难度高。日亚化工等企业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研发,将有助于降低创新风险和提高成功概率。因此,推断其合作策略性行为是与竞争对手横向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并与上、下游企业纵向合作获取补充性资产的支持。

日亚化工等企业在推动LED商业化时,面临存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用户采纳困难、市场需求潜力高、销售渠道竞争大、盈利模式困难等市场竞争属性,综合判断为市场竞争强度高。市场需求潜力高的属性保证了企业如果能够分享到市场份额,将获得较大的利润;存在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用户采纳困难等属性导致LED企业在市场化时面临着较大的障碍。为了推动商业化,LED企业需要获得外部资源的支持,推断其合作策略性行为是与下游企业开展销售渠道合作来推动商业化。

表9的案例证据表明,LED企业的合作策略性行为是:在研发层面上选择与竞争对手、上下游企业和大学研究机构进行合作研发;在市场化层面上,积极与销售渠道进行合作推动商业化。在此过程中,知识溢出现象显著,企业可以分享网络内有价值的知识,获得知识优势和竞争优势[32]。原本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关系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聚集,并获得更多的技术机会[33]。因此,导致了更多新企业进入到LED产业中来,创新网络进一步扩大,但导致网络权力分布在不同的组织。

由此,得到命题4:新兴技术率先研发企业在技术研发难度高与市场竞争强度高的组合情景下,在研发层面倾向于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创新,在市场化层面上倾向于与其他企业合作推动新兴技术商业化,导致创新网络的知识权力、生产权力和渠道权力分布在不同的组织上,形成了多核心创新网络。

表7 技术研发难度高与市场竞争强度低组合情景下策略性行为选择的案例证据

表8 LED市场化前的技术研发与市场竞争属性案例证据

表9 技术开发难度高与市场竞争强度高的组合情景下合作策略性行为案例证据

五、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利用技术研发属性与市场竞争属性能够较好地去解释新兴技术商业化初期的创新网络可能形成不同形态的创新网络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当新兴技术率先研发企业在技术研发难度低与市场竞争强度低的组合情景下,倾向于独自研发并致力于市场化,导致其独享创新网络权力,形成单核心创新网络;在技术研发难度低与市场竞争强度高的组合情景下,在研发层面倾向独自研发,在市场化层面倾向与其他企业合作,导致渠道权力可能由合作伙伴拥有;在技术研发难度高与市场竞争强度低的组合情景下,在研发层面倾向于与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导致与合作伙伴共享知识权力和生产权力;在技术研发难度高与市场竞争强度高的组合情景下,在研发层面和市场化层面均倾向于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导致知识权力、生产权力和渠道权力分布在不同的组织上;后三种组合情景下,可能形成多核心创新网络。

本文从技术与市场组合的情境出发探寻新兴技术商业化初期形成不同类型创新网络的动因,揭示了新兴技术初始创新网络结构的内生性,认为创新网络的结构由其技术特征和市场环境所决定,进一步深化了创新网络形成理论。以上表明新兴技术率先研发企业要系统分析新兴技术的技术特征及其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在技术层面和市场层面上确定适宜的合作策略,特别是面对技术研发难度高或市场竞争强度高的情形时,要勇于与其他组织进行合作引入外部资源,通过内外部资源整合来克服创新壁垒和市场进入壁垒,推动新兴技术实现商业化和实现企业快速成长。尽管采用极具代表性的新兴技术进行了探索性多案例研究,在今后研究中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收集新兴技术产业的数据,采用实证方法进行因果推断。

猜你喜欢
性行为商业化权力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唤醒沉睡的权力
“商业化”下的纪录电影叙事探究——以《圆明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