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更年期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探究

2020-06-13 08:42林冬梅张清齐张红晓陆巧燕
关键词:满意率心血管护理人员

林冬梅,张清齐,张红晓,陆巧燕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心血管介入治疗指的是一种微创手术,患者所需承担的手术危险性较少,且恢复所需时间更短,但是,对于更年期患者而言,因为其情绪较易发生的改变,大多都会出现焦躁、惧怕,十分严重的甚至是具有抵触,为此,对这类患者施予更为科学的护理十分关键[1]。文章抽选时间开始由2018年11月~2019年8月我院的64例患者,并对其实施分组,现将实际情况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1月~2019年8月纳入的64例心血管介入治疗更年期病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在42岁~61岁之间,平均(54.19±4.16)岁;实验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在44岁~61岁之间,平均(54.16±4.12)岁。2组患者各项基础资料进行对比,没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可作比较,P>0.05。

1.2 方式

对照组:对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引导患者进行所有检测,全方位掌握患者的疾病史、过敏史等;随时检测患者的身体情况与其生命体征,立即对各类异常进行处理。

实验组:对患者施予心理护理:

(1)在术前各项护理:对心血管类疾病患者,其在进行手术以前,具有更多的压力,由于其处在更年期,加上忧虑手术,较易引发负性心理,十分严重的还会引发冠脉痉挛。对此,护理人员应先全方位掌握患者的身心状态,对患者解释手术方式、安全性等,还可以给患者解释术后得到十分良好恢复的病例,提升患者对于治疗的自信心。激励患者亲属多多地给患者给予激励与抚慰,以清除出患者的焦躁感、惧怕感。可以借助以下几类方式:①精神支持:护理人员应增多与患者间进行交流,提升其信赖感,让其能够更为良好地对各项护理与治疗进行协作与配合;②借助松弛法:持续进行多于20次的呼吸,频率每分钟共10次~15次,在进行锻炼期间,应集中起注意力,清除出全部杂念,每日进行1次~2次的锻炼,单次10 min~15 min;③借助音乐法:给患者放映部分轻音乐,以把心理或是社会因素引发的负性情绪全部清除,提升应激能力,单次2 h,每个星期共进行5d;④借助暗示法:即为环境或是人借助隐喻方式把某类信息传输至人体,个体没有意识地被这类信息所影响,且进行相对应的行动。在这一整个过程中,某类假设被主观意愿所肯定,尽管并不一定具有依据,但是,因为主观心理已经进行了肯定,在心理方面,就会朝这一内容逐步靠近,更为适宜应用到更年期患者。

(2)在术中各项护理:把患者推至导管室中,护理人员再一次对其解释各项配合关键点、所需注重的各项事项等,清除其心理负担。防止出现噪声,同时,不可以随意探讨患者的病情,恰当地告诉患者手术相应的进展,让其更为放心。

(3)在术后各项护理: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身心状态进行检测,告诉其主动向上的心态对于康复的关键性。全方位掌握患者睡眠有关的情况,保障其睡眠更为充分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总分即为90-100分;满意总分即为80-89分;一般满意总分即为即 60-79分;总分越高总体满意率愈高。

1.4 数据分析及统计处理

数据用SPSS19.0这一统计学软件处理,护理体满意率用[n(%)]表示,x2检验;SAS评分、SDS评分用(±s)表示,t检验,P<0.05时有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总体满意率

实验组总满意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总体满意率(n)

2.2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后SAS评分、SDS评分

护理前两组的S D S评分、S A 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两个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s,分)

表2 比较两组在护理前后SDS评分、SAS评分(±s,分)

组名 SDS评分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n=32) 53.09±8.56 43.53±6.97 59.16±6.21 45.72±9.66对照组(n=32) 50.38±11.40 48.81±11.38 58.34±6.67 53.37±8.08 t -1.078 2.239 0.504 3.44 P 0.285 0.030 0.616 0.001

3 讨 论

在临床中,许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都是突然性发病,没有十分充分的心理准备,加之患者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知识缺少掌握,担心手术及预后,心理负担较多。因此,对介入治疗的更年期患者进行相对应的心理护理十分关键[2-3]。

现阶段,各项医疗技术得到了十分迅速地进步,使得介入治疗所引发的并发症更少、康复十分迅速、效果十分良好等,这类优势让其被大量地运用到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治疗[4]。心脏介入是应激源之一,会对患者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而心理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各类负性情绪(比如,焦躁、惧怕等)最大限度地得到缓解,增强其预后与生活质量;同时,心理护理还可以在护患间构建更为和谐的关系,让患者更为信赖护理人员,让患者能够主动向上地去应对应激;另外,心理护理还要求患者亲属要多多地对患者施予激励、抚慰,让患者尽早得到恢复[5]。

综上,心理护理对于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更年期患者而言,能够在促进其负性情绪最大限度地得到缓解的前提下,提升其对于护理的总体满意率,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猜你喜欢
满意率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探讨生长抑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
米诺环素治疗急性逆行性牙髓炎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