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男子服饰类词语及其文化内涵探究
——以《说文解字》相关汉字为例

2020-06-15 06:35
陇东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本义宝玉服饰

杜 超 月

(辽宁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1)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刻画几百个生动的人物形象,向人们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社会风情和民族文化。作者在这部小说中对人物的服饰描写着墨颇多,这些描写对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作者思想,加深读者印象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说文解字》既是中国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文字学权威著书,也是一部承载重要文化特征的汉字文化经典。下面以《说文解字》中“糸”“帛”“衣”“巾”“革”等部所辖诸字为例,通过分析汉字形体结构、归纳汉字形义关系,进而探究《红楼梦》中以贾宝玉为主的男子服饰类词语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一、《红楼梦》中男子服装类词语分析

以《说文解字》中相关汉字为参考,《红楼梦》中男子服装类词语分布于“衣”“裘”“革”“履”“韋”五部中。根据“语义类聚”的原则,可以将这些部首及其所辖诸字划分为“体衣”“足衣”两类。

(一)“体衣”:“衣”“裘”部字

在早期社会,“衣裳”被称为“体衣”,是服装的主要部分。古时候的衣服不像我们现如今的衣服这样短小轻盈,而是宽大修长的。从传统服饰宽大的体制中可以体现出一种包容、平和的文化气息。

“袖”在《说文》中的解释为:“袖,袂也。俗褎从由。”《说文》:“袂,袖也。”“裹,袖也。”可见,“袖、袂、裹”三者互训,意义相同,都为衣袖的意思。(“互训”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语互为释义)《释名·释衣服》:“袖,由也,手所由出入也。”古时候的衣袖宽大修长,古人常常在袖中存放东西或者将手深入袖中保暖,或者利用袖长进行歌舞。例如《史记·魏公子列传》:“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韩非子·五蠹》:“鄙言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红楼梦》男子服饰词语中“袖”字出现了五次:第三回,宝玉初次出场,身穿大红箭袖;第八回,贾宝玉身穿狐腋箭袖;第十五回,宝玉穿着白蟒箭袖;第十九回,写宝玉到宁国府看戏,身穿大红金蟒狐腋箭袖;第九十四回,宝玉忽听老太太要来,便换了一件狐腋箭袖。“箭袖”是一种袖子宽大的北方民族服饰。由于北方地区天气寒冷,所以箭袖体制较宽厚,这样的体制不仅方便上翻利于骑马射箭,同时也有助于御寒保暖。

“袍”在《说文》中的解释为:“袍,襺也。从衣,包声。《论语》曰‘衣弊缊袍’”杨伯俊《论语释注》:“缊,旧絮也。”《说文》:“襺,袍衣也。从衣繭声。”《毛传》:“袍,襺也。”孔颖达疏:“纯著新棉名曰襺,杂用旧絮名为袍。”[2]373可见,“袍”的本义为用棉絮制成的衣服。再从“袍”的造字方法来看,其声旁既表音也表义。“包”有包裹、覆盖之义,体现“袍”为包裹覆盖在里面衣服的长衣。《红楼梦》第十五回,北静郡王祭奠秦可卿时身穿白蟒袍。

“袄”为《说文》新附字,解释为:“袄,裘属也。从衣,奥声。”本义指用于御寒的皮裘类上衣,其形比袍短而比襦长。《红楼梦》男子服饰词语中“袄”字出现了五次:第四十九回,宝玉参加诗社活动身穿茄色狐皮袄子;第五十一回,宝玉夜间吃茶,麝月将宝玉的貂颏暖袄给他披上;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时宝玉身穿大红棉纱小袄;第七十八回,宝玉辞别祖母回大观园身穿松花绫子夹袄;第九十四回,宝玉身穿一裹圆的皮袄在家休息;第一百零九回,宝玉将自己的月白凌子棉袄递给五儿。从宝玉身穿的各种袄子可以看出“袄”的主要功能是御寒保暖。

“衫”也是《说文》新附字,解释为:“衫,衣也。”“衫”在早期是指没有袖头的衣服,其材质相比“袍”和“袄”较轻薄,多用布料、纱料、丝料裁制而成,也指单衣,故《六书故·工事七·衣》:“衫,今以单衣为衫。”[3]《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宝玉身穿银红纱衫,根据上下文语境得知其材质轻薄,是夏季穿的纱料衣衫。

此外,《红楼梦》中还出现了“褂”和“裤”二字,皆为“衣”部后起字,《说文》均未收录。

“褂”是明清时期出现的词语,表示罩在衣服外面的长衣。《通雅·衣服》“褂,若今之单衫,盖衬通裁之中衫也。今吴人谓之衫,北人谓之褂。”[4]《红楼梦》中男子服饰词语“褂”字出现了三次:第三回,宝玉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第四十九回,宝玉早晨起床身穿海龙皮小鹰膀褂子;第五十二回,贾母见宝玉身穿大红猩猩毡盘金彩绣石青妆缎沿边的排穗褂子。“褂”在清代有长短两种,长的叫大褂,短的叫坎肩、马褂。“排穗褂”是清代一种贵重的长大褂,样式是对襟的,罩在衣服外面,“鹰膀褂子”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马甲”是较短的小褂。

“裤”古作“绔”或“褰”。《说文·衣部》:“绔,胫衣也。”“褰,绔也。”段玉裁注“绔,今所谓套袴也,左右各为一,分衣两胫。亦谓之褰,今作袴。”[5]2616秦汉“绔”和“褰”与现如今我们所穿的裤子是有差别的,其形制无腰无裆,只有两个裤管,穿时套在胫上,左右各一,分衣两胫,故又叫“胫衣”。古时候衣服的体制是上衣下裳,或衣裳相接,衣长足以遮蔽下体,所以不需要有裆之裤。例如,《史记·淮阴侯列传》:“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绔下。”《礼记·内则》:“衣不帛襦袴。”孙希旦注:“绔,下衣”。随着时代的发展,“袴”字代替了“褰”和“绔”,即有裆裤,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套袴”。例如,《红楼梦》中则出现了四次。第三回,宝玉下身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第四十五回,宝玉膝下露出绿绸撒花裤子;第六十三回,宝玉身穿绿绫弹墨夹裤;第七十八回,宝玉身穿松花绫子夹袄,袄内露出血点大红裤子。

(二)“足衣”:“革”“履”“韋”部字

“足衣”即鞋和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服饰之一。《红楼梦》中男子足衣类汉字有:“鞋”“履”“屐”“屣”“袜”。其中,“鞋”是“履”“屐”“屣”的统称。

“鞋”字出现的较晚,见于《广韵·皆韵》,最初作“鞵”。《说文·革部》:“鞵,革生鞮也。”“革”在《说文》中的解释为:“兽皮治其皮毛,革更之。”其本义为去掉毛的兽皮。姚文田《校议》:“‘革生’当作‘生革’”。故“鞋”的本义是用生皮作的鞋子。在古代,由于受客观物质条件的束缚,鞋子大多是用茅草或兽皮缝制而成的,其功能只是单纯地御寒和护脚。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鞋袜的制作逐渐由皮革之类的材料向布、麻、帛等既舒适又美观的材质转变。例如,《红楼梦》第三回,宝玉脚穿厚底大红鞋;第四十五回,宝玉穿着蝴蝶落花鞋;第九十三回,包勇脚穿一双撒鞋。

“履”《说文·履部》:“履,足所依也。”其本义为脚所依附的工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鞋”。只是由于时代的不同,称谓不同。《庄子·山木》:“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红楼梦》第一百零二回,法师大观园驱妖,脚踏登云履。“登云履”是道士在做法事时所穿的一种饰有云朵的布鞋。

“屐”《说文·履部》:“屐,屩也。从履省,支聲。”“屩”在《说文》中的解释为:“屩,屐也。”二者互训。《释名·释衣服》:“屐,榰也。为两足榰也践泥也。”桂馥《说文解字义证》:“颜注《急就篇》:屐者,义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也。”《异苑》云:“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也。”[6]从以上字典辞书中可以看出“屐”的本义为木制的鞋子。《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宝玉登上沙棠屐急急忙忙赶去参加诗社活动。“沙棠屐”也称“棠木屐”,是用沙棠木料制作的鞋子。

“屣”是“革徒”的俗写,《说文·革部》:“,鞮属。”本义为鞋子。《玉篇·履部》:“屣,履也。”《广雅·释器》:“屣,屩也。”《吕氏春秋·览表》:“窃观公之志,视舍天下若舍屣。”《西京赋》:“振朱屣于盤樽,奋长袖之飒丽。”《红楼梦》第一回中一位跛足道人,麻屣鹑衣。

“袜”字《说文》中未收录,《玉篇·衣部》:“袜,脚衣也。”“袜”由衣和末构成,表示穿在末端的衣装,即“袜子”。“袜”是“韤”的简化字,《说文·韋部》:“韤,足衣也。从韋,蔑声。”从其“蔑”有轻视义,“韋”有皮革义,结合起来是用皮革制作的不重要的足衣,表示“袜子”。在古代,袜子不像今天这样常见,能穿袜子的一般都是有权有势的富贵人家。例如,《晋书·庾峻传》:“以释之贵,结王生之韤于朝,而其名愈重。”“袜”最初是用皮革做的,秦汉时期开始改用较软的布帛,到明清时期纱料普遍盛行。例如,《红楼梦》第四十五回,宝玉脚穿满绣锦纱袜子。

二、《红楼梦》中男子配饰类词语分析

以《说文解字》中相关汉字为参考,《红楼梦》中男子配饰类词语分布于“冖”“巾”“玉”“糸”四部中。根据“语义类聚”的原则,可以将这些部首及其所辖诸字划分为“头衣”“佩件”两类。

(一)“头衣”:“冖”“巾”部字

“帽”字产生的很晚,《说文》未收录。《玉篇·巾部》:“帽,头帽也。”本义为戴在头上用于保暖、遮雨、防晒、装饰的物件。“帽”字最初作“冃”,春秋时期,在原字下加“目”作“冒”,表示人头上方戴着帽子,后来“冒”引申、假借为其他含义,又加义符“巾”作“帽”,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在古代,“帽”又称“冠”,是贵族人家戴的帽子,象征着地位和权势。

(二)佩件:“玉”“糸”部字

在古代,人们特别重视身上佩戴的物件,将其视为一种彰显身份地位、提高形象气质的装饰品。现如今,佩戴装饰品的大多是女子,而在过去,佩件也是男子服饰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红楼梦》中描写了很多头饰、腰饰、项饰等精美的男子所饰佩件。

玉饰在古代是最常见的佩件,古人将玉做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戴在身上。《红楼梦》第三回,宝玉出场腰系美玉;第十五回,北靖郡身系碧玉腰带。《说文》:“玉,石之美。”本义为一种有光泽的美石。《礼记·曲礼下》:“君无故玉不去身。”孔颖达疏:“玉,谓佩也。”《周礼·春官·巾车》:“王之五路,一曰玉路。”郑玄注:“玉路,以玉饰诸末。”《红楼梦》中男子佩件从“玉”的词有:“璎珞”,但“璎”“珞”二字《说文》均未收录。

“绦”《说文·糸部》:“绦,扁绪也。”义为用丝线编织的丝带。《段注》对“扁绪”的解释为:“上字作编、下字作诸,诸者合众采也。”[5]2617《红楼梦》第三回,宝玉身束五彩宫绦;第八回,身系蝴蝶銮绦。宫绦和銮绦都是名门望族特制的一种精美华丽的丝带,一般用作腰带,男女都可以使用。

三、男子服饰词语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载体。通过对《红楼梦》中男子服饰词语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考察,可以展现出民族传统文化的诸多特点。明清时期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十分发达的时代,因此《红楼梦》中男子服饰词语不仅能体现出明清时期男子的着装面貌、反映出人物的身份特征,同时也承载着那一时代深厚的文化内涵。

(一)男子服饰类词语反映的礼制思想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主张以礼治国。礼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体现在生活的多个方面,其中人们的服饰则反映出深厚的礼制思想。《红楼梦》中贾府作为封建贵族大家庭,一直克己复礼,遵守礼制思想,注重伦理纲常、长幼尊卑。例如,宝玉、贾珍、贾蓉等晚辈都要在早上束发戴缨、着装整齐向贾母请安,并且不能穿素服,服饰颜色光彩艳丽,以表示对长辈的尊敬。从中体现出了“为人子,父母存,冠衣不纯素。”的礼制思想。

(二)男子服饰类词语反映的审美旨趣

在古代由于经济、思想、文化等条件的限制,人们的服饰通常是用兽皮麻草之类的材料制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审美追求也不断提高,开始注重美的享受,服饰的设计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蔽体御寒固然是服饰的首要功能,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服饰的设计不仅只有实用功能,同时具备了高度的审美功能。色彩是美感的直接表现形式,《红楼梦》中的服饰非常重视色彩的搭配,衣着色彩缤纷多样,有红、绿、金、紫等。除此之外,服饰的样式也给人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在传统社会,人们追求天地之辽阔,宇宙之无极,视“大”为美。因此,人们的衣服往往是宽大修长的。例如上文提到的“袄”“袍”“裘”等都展现了洒脱、大气之美。另外,服饰上面还镶嵌着各种的文饰,如:撒花、落花、掐金、坐龙、麒麟等精美高贵花纹或刺绣,令人赏心悦目。《红楼梦》中男子服饰类词语能够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服饰的审美旨趣。

(三)男子服饰类词语反映的等级观念

“贵贱有级,服位有等……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红楼梦》中男子服饰类词语既给人一种视觉美,又彰显了人物的身份地位。此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于江南织造世家,地位显赫,因此他所描写的服饰类词语很大程度地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尊贵卑贱。

从服饰的颜色上来看,《红楼梦》中男子服饰词语的颜色描写大多是红、绿、青、紫等鲜明艳丽之色,与人物身份地位相得益彰。在明清时期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等级,红、绿、青、紫贵族官僚的象征,白、黑则是平民的象征。例如,宝玉的服饰颜色以大红为主,青色为辅。《红楼梦大辞典》:“清代衣面除红色和黄色外,以石青色最为贵重”[7]从服饰的材质来看,《红楼梦》中男子的衣着描写大多是狐裘、毛毡、金雀呢、倭缎等来自皇宫或海外的布料,这些材质造价极高,只有名门望族才能享用,普通百姓是不曾见过的。因此,从服饰中可以看出贾府在当时的社会地位,进而反映出一种深厚的等级观念。

四、结语

汉字是汉民族历史与文化信息的载体,因此汉字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赵诚先生说:“汉字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汉字文化即汉字的结构所反映的文化现象和汉字按照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表示某种内容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的总和”[8]。《说文解字》既是一本解释文字形音义的字典,也是一本承载中国文化的宝库。用《说文解字》对《红楼梦》中男子服饰词语进行考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挖掘这些词语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对于探讨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本义宝玉服饰
中国画论中的“逸品”本义辨析
动物“闯”入服饰界
宝玉不喜欢的男生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论宝玉之泪
雪人的服饰
宝玉受笞
宝玉问路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