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茶产业发展助力夹江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0-06-15 06:25李品武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茶产业乡村振兴

李品武

摘   要:茶产业是夹江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茶产业在产业振兴中的主导地位凸显。夹江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着力从五个方面做好提升:基地质量、加工体系、市场营销、品牌打造、创新驱动。

关键词:茶产业;提升行动;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2.004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2-27-05

茶产业是夹江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茶产业在产业振兴中的主导地位凸显,以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合理布局种养循环、物流加工、科技研发、综合服务、休闲旅游等功能板块,培育一批现代农业茶业园区,构建现代农业茶产业体系,创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茶叶),有利于成功打造全国绿茶出口第一县,带动全县产业振兴和乡村振兴。

一、夹江县及其茶产业的基本情况

(一)夹江县情

夹江位于四川盆地西南,享有“中国西部瓷都”之美誉,系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县域幅员面积749平方公里,辖9个镇(街道),人口35万,其中农村人口27万人;耕地36.2万亩、林地42.6万亩,森林覆盖率39%。县境山、丘、坝各约占三分之一。西傍峨眉山、南临乐山大佛、北接眉山三苏故里,成昆铁路以及成乐、成雅高速穿境而过,1小时可达成都,二十分钟可达乐山、峨眉山,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二)生态条件

夹江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县域内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7.1℃,年均日照时数1173.1小时,年均降雨量1357毫米。土壤酸碱度多在4.5—6.5之间,适宜种茶的土壤资源丰富;海拔380—1451米之间,既有低海拔的种植早茶优势,又有种植高山云雾的生态优势;树林下有不少落叶、灌木层及草本植物,更有深厚肥沃的腐殖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有效土层深厚,储水量丰富。这些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的生态条件,被四川省土壤肥料检测中心整体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三)茶产业历史

夹江种茶历史悠久,因自古属交通要塞,是古代茶叶运销必经之地。城西青衣江畔的古泾口,古为重要的“铁石关隘”,是沟通雅安、犍为、自贡的古道。据《嘉定府志》“赋役篇”载:宋熙丰年间,茶马大兴,峨眉白茅,当时甚珍之。夹江茶马古道主要是腹引茶马道,即茶叶和马匹的内销渠道,经天全、雅安、洪雅,再沿青衣江北岸嘉阳古道、经夹江至嘉州(乐山),至叙府(宜宾)再运销全国各地。清代本地腹引茶(内销茶)每年约5000至10000斤。民国时期茶园零星分布在永兴、南安、华头等地的高、中山区,品质为本地柳叶茶和泡桐茶两种。永兴化山所产依凤茶品质最优,为县内茶叶极品。

(四)茶产业现状

夹江是“长江中上游特色和出口绿茶重点区域”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入选2018年中国茶业百强县。夹江位于四川茶叶C型分布核心区,是全国名优绿茶最优适宜区。现已建成河西、河东两条20千米的茶叶长廊,建成省级出口茶质量安全示范区核心区达18万亩,形成了以“绿茶为主,花茶、藏茶为辅”的“一主两辅”产品体系。2019年全县茶叶面积27.5万亩,良种覆盖率89.1%,产茶3.6万吨,干毛茶产值31.1亿元,综合产值56.2亿元,其中出口绿茶2.6万吨(直接出口+间接出口),基地规模、单产、产值均位居乐山市前列。初步建立了“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现有茶叶专业合作社41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26家;各类茶叶加工企业260多家,年加工能力4.5万吨,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华义茶业、洪椿茶业)、市级龙头企业5家。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围绕“峨眉山茶”区域品牌,打造县域内企业品牌。有机茶认证2个,有机茶基地1000亩;绿色食品茶8个,绿色食品茶基地10000亩;获准使用“峨眉山茶”区域品牌的企业有鹅背山、千里云、华义等茶业公司;天福、鹅背山、千里云、绿山针等茶企已拥有系列自主品牌。2019年重点培育了洪椿茶业、华义茶业、百岳茶业等出口加工企业,华义、洪椿取得了自营出口权,茶叶远销摩洛哥、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企业出口茶备案基地4.4万亩,培育產业化联合体1个,现正筹备组建出口茶产业联盟。

当前,夹江县茶产业发展依然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一是基地基础设施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茶业加工企业多,但多数是小作坊或小微型加工厂。二是经营主体不强。全县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多,但缺少高效运作的经营主体。三是品牌建设滞后。县域品牌“青衣江茶”刚起步,影响力小,缺少知名企业品牌。四是三产融合不够。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还没有省市级产业融合示范园区;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产品单一,茶旅融合有点无面,更没有形成精品旅游线路。

二、夹江茶产业的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围绕四川省委提出的“打造千亿茶产业”、乐山市委提出的“乐山茶产业走在四川最前列”和夹江县委提出的“茶产业3511”工程,以推进茶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发展为方向,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调优茶业结构、深化产业融合、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推进夹江茶业由资源大县向产业强县跨越,实现茶产业引领产业振兴,为擦亮“川茶”金字招牌贡献夹江力量。

(二)总体目标

夹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1+4”总体发展目标,即“军民融合示范区+绿茶出口第一县+营商环境第一县+乡村振兴先进县+全国卫生县城”,凸显茶产业在产业振兴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实施“3511”工程,采取“五大行动”,以“五大园区”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农业茶产业体系,实现“一稳定”“两翻番”“三打造”“四提高”的目标,把夹江建成全国绿茶出口第一县。具体目标:新增、改良茶园面积4万亩,到2022年茶园面积稳定突破30万亩(一稳定);实现茶叶产量和综合产值翻番(两翻番),到2022年茶叶产量达5万吨(其中初加工出口绿茶4万吨,精制茶3万吨),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税收达到1亿元;实施“五大行动”,构建国家级到县级的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创建现代农业茶业园区5个,打造全国出口绿茶第一县、四川省茶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四川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打造);提高基地标准化、加工清洁化、品牌市场化、茶旅一体化水平(四提高)。

三、实施以茶产业发展助力夹江乡村振兴的重点行动

(一)基地质量提升行动

一是推进标准化机采基地建设。按机采茶园建园规范,标准化种植或改造提升,规范化管理,建成机采茶园。重点围绕“一廊两路三线四基地”,新建、改良茶园40000亩,全面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技术。二是完善茶园基础设施和景观带建设。新建和完善茶园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在现有茶园实施茶林间作和景观化建设,主要造林树种选择香樟、桢楠、红豆杉等多彩乔木景观珍稀树种。三是加快产业基地绿色发展。大力发展茶—林(果、花、药)生态种植模式和畜(禽)—沼—茶生态循环种养结合模式。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秸秆替代地膜、肥水一体化、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减少农药、化肥、地膜用量,从源头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开展“三品一标”专项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力争到2022年,建设现代茶产业标准化基地30万亩,机采茶园面积达到18万亩,机采率达到60%以上。

(二)加工体系提升行动

一是提升现有企业加工水平。支持现有企业建设高标准茶叶加工基地,通过配套现代加工设备实施厂房改造,在用地、水、电、气、路、通讯等基础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实现清洁化、连续化、自动化、标准化加工。推进分级包装、品牌包装、文化包装,减少散装和贴牌销售。二是推进加工园区建设。加快产地初加工园区建设,在茶叶产业带上合理布局,鼓励小微企业股份合作、抱团发展,建设三洞、木城河东河西2个茶叶产地初加工园区,带动提升茶叶加工企业100家。加快出口绿茶加工标准园区建设,在夹江经济开发区食品药品农副产品加工园建设出口绿茶加工高标准园区1个,制定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出口茶贸易公司、企业入驻园区,投资兴业。鼓励品牌企业整合资源和市场,组建产销联盟或产销集团,建设出口型茶叶集团公司1家,推动茶叶生产由分散到集中转变,向优势区域、优势品牌、重点龙头聚集,形成资源集中、生产集聚、营销集约的格局。三是优化茶业产品结构。丰富产品结构,坚持以名优绿茶为主,重点开发利用夏秋茶,提高出口茶比重,适度开发茉莉花茶、边藏茶、黄茶、白茶以及茶食品。加大机采鲜叶原料出口茶产品生产开发,丰富产品结构。鼓励企业开发茶衍生产品、茶养生产品、茶文化体验产品,实现茶叶从传统饮品向医药保健、功能食品、日化用品、旅游纪念品等领域跨越。力争到2022年,培育扶持茶叶龙头企业1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组建出口型的大型茶叶集团公司1家,出口茶产销联盟1个,规范提升茶叶加工企业100家。

(三)市场营销提升行动

一是建立健全市場体系。在主产优势乡(镇)集中地规划布局鲜叶乡级交易市场;在天福茶缘小镇集中建设县级毛茶交易市场,建成集品牌交易、信息发布、电子商务、茶机销售、茶文化推广、冷链物流、质量检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市场综合体。二是建立电子商务和品牌形象店。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扩大市场份额和产品覆盖范围。线上加快开发“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鼓励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全国知名第三方销售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在茶产业重点区培育电子商务示范村;线下鼓励企业开设“峨眉山茶”品牌形象店和专柜,使用公共区域品牌专用包装。三是推动茶叶出川出口。支持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参加“川货全国行”“万企出国门”“千企行丝路”等活动,组织茶叶企业抱团参加西博会、茶博会、农交会等国内外重要展示展销活动,积极在国内茶叶主销区举办形式多样的品牌推介活动。积极创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围绕“一带一路”扩大绿茶出口,建成“中国绿茶出口第一县”。通过积极发展农村电商服务,鼓励经营主体开设茶产品网上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营销,力争电商销售额占比达到30%以上;创建巩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出口茶备案基地达20万亩,出口茶产地初加工4万吨、精制3万吨。

(四)品牌打造提升行动

一是构建多层级品牌体系。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鼓励重点企业打造自主品牌,重点扶持天福、鹅背山、千里云、绿山针、洪椿、华义等企业,形成多层级品牌体系,争创省级知名品牌1个、市级知名品牌4个,培育“三品一标”50个。二是打造特色区域品牌。打造“青衣江茶”区域品牌,制定“青衣江茶”区域品牌的生产、加工、质量标准和设计包装标识,开展区域品牌的运营维护、文化创意、商标保护和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和品牌应用监督管理。三是强化品牌认证监管。健全茶叶品牌标准体系。茶产品纳入品牌评价体系、品牌认证登记保护、产品防伪标识使用和证后动态监管,产品质量、知识产权等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运行良好,确保无重大侵权行为。力争通过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重点支持龙头企业申报使用“天府龙芽”“峨眉山茶”等省市级地标,支持县茶业协会打造“青衣江茶”,提高夹江茶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做优做强天福、华义、洪椿、绿山针等企业品牌8个。

(五)创新驱动提升行动

一是推进茶旅融合发展。推进天福茶缘小镇二期项目建设。连片打造10000亩标准化茶园示范基地,深化与四川农业大学的合作,建成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流转项目用地600亩,布局食品加工园区,拓展天福景区窗口功能,办好一月一次的茶旅主题活动。依托百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打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村,建成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户20户,实现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重点打造木城、华头特色小镇,把河西片区建设成为集山水、康养、禅茶于一体的峨眉前山、夹江慢城;发展金牛河流域现代农业园区,推进三洞、梧凤、青州茶旅融合示范带建设。二是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加强院(校)—地(企)科技创新合作,深入推进现代农业茶业园区建设。充分利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科技合作平台,开展夹江茶产业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集成组装并推广一批区域性、可复制的优质高效、生态环保的技术模式。支持龙头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开展茶叶基础研究、机械化采摘、精深加工等技术研发。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支撑,培育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基层茶叶技术推广骨干人才,推进大众创业创新。三是推进产业机制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扶持一批茶叶种植大户、专合社和龙头企业,推进规模化经营。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茶农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探索收益返还分红、订单生产、统租统工、返租倒包、股权改革等创新模式,实现联农惠农。培育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统一开展机采机剪、农资配送、统防统治、科技培训、合作营销等服务,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构建国家级到县级的农业园区梯次发展体系,力争建成5个现代农业茶业园区,重点打造天福茶缘小镇,推广集成创新科技成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家、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20家。

四、以茶产业发展助力夹江乡村振兴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由夹江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统筹开展产业振兴、省级特优区以及各类产业园区的创建工作,建立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乡村振兴重大事项、扶持政策和配套措施。结合省、市考评重点,牵头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书、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二)加大财政扶持

依托项目载体,从基地建设、提质增效、种养循环、企业培育、产地加工、品牌宣传、三产融合等方面包装生成储备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财政项目资金;用好县财政专门设立的茶产业发展基金,统筹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并通过政策激励,吸引更多的社会、金融资金投向茶产业。

(三)加强政策配套

进一步制定完善茶产业发展在招商引资、土地流转、要素保障、基础设施、环保技改、生产加工、品牌认证、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的系列扶持奖励政策。相关部门要在水、电、气、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土地、电价、税收、保险等方面执行扶持政策,支持茶产业发展。林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支持基地建设,文旅部门要加强茶旅融合旅游项目扶持,经信部门要落实企业升级上档、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金融机构要通过贷款贴息、股权质押、出口订单等方式,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拓宽茶企业融资渠道。

(四)严格督查考核

将茶产业作为产业振兴的主导产业,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明确各部门、乡镇职责任务。建立工作机制和激励政策,将茶叶省级特优区创建工作、茶业园区建设列为重大项目。建立定期督查通报制,做到季度动态分析、半年小结工作、年终考评表彰,对工作突出、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进缓慢的单位主要负责人实行约谈诫勉,确保目标明 确、责任落实、工作到位、整體联动。

责任编辑:康   璇

猜你喜欢
茶产业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宣城市茶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和建议
福建安溪铁观音茶产业化发展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陕茶产业及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析以恩施旅游业助推茶产业的发展途径
河南省信阳市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