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口河区争创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的调查与思考

2020-06-15 06:25张建红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考核指标路径分析现状分析

张建红

摘   要:金口河区属于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保留之一。按照相关考核指标体系,金口河区既有优势也有劣势。综合研判金口河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外部竞争环境,建议全区将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作为近两年主攻方向,通过加快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增长极、加快建设乐山西向开明开放门户区三条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重点生态功能区;考核指标;现状分析;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F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0.02.006

文章编号:1009-6922(2020)02-39-0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建设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永续发展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还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公共产品。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虽然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一、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考核指标分析

(一)考核指标总体情况分析

《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川委办〔2019〕12号)将四川省183个县(市、区)分成四大类别:分别是33个城市主城区、57个重点开发区县、35个农产品主产区县、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金口河区属于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保留之一。考核分为经济发展、城乡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境、风险防控5个方面24项指标,总分均为100分。金口河区有17项量化考核指标和2项一票否决指标(脱贫攻坚和安全生产),其中单项分值在5分以上的共有12项。分别是:第一产值增加值及增速(8分)、服务业增加值及增速(10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6分)、污水垃圾处理率(6分)、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5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收(8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收(9分)、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人均支出水平(5分)、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5分)、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9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8分)、政府性债务和隐性风险管控情况(5分)。上述12项指标分值占总分值的84%,抓住这12项指标就抓住了考核关键。从考核内容看,重点生态功能区县考核更加突出生态保护,侧重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

(二)考核方式的变化对金口河的利弊分析

从四川省看,《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办法》打破了传统评比考核拉通排名的方式,不以全能论英雄,让不同区县分道“赛跑”,避免了不同量级区县同台竞技,为类似金口河这样的小区、弱区、边远地区在县域经济考核中争先进位、走在前列创造了政策机遇。从金口河区看,把重点开发区调整为重点生态功能区,与其他生态区县相比较处于后转型,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关系面临着更多的难题。同时,24个考核指标中,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只考核17个,不再考核的7个指标有6个属于金口河区的相对优势。侧重考核的10个指标中,第一产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等5个属于金口河区的“短板”“弱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万元GDP能耗等3个指标排位靠前,基数大、提升难度大。

二、金口河区基于考核指标的现状分析

(一)金口河区基于考核指标的总体情况分析

2018年度,金口河区县域综合考核得分84.4657分,位列四川省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第12位。从单项得分看,金口河区经济发展排名第21位、城乡发展排名第1位、民生改善排名第26位、生态环境排名第54位、风险防控排名第45位。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是突出“短板”,除城乡发展以外的各项指标也不具备明显优势。从总得分来看,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前后一名分差大多保持在0.1分以内,金口河区比先进县北川县低1.8412分,比进步县最后一位康定市低1.1421分;比排名前一位的雅江县低0.0145分,比排名后一位的理县高0.012分,标兵渐远,追兵迫近。

(二)金口河区的弱势分析

县域经济发展竞争异常激烈,金口河区争先进位有压力更有机遇。从不利条件看,主要有四个方面困难。一是环境容量不大。金口河区山地面积占全区面积的99%,属于山高、坡陡、路险的峡谷地貌,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治理成本高。主城区环境容量小,不利于空气流通,大气污染防治难度大。陡峻的山体导致岩石裸露面积大,不利于植物生长和提升森林覆盖率。二是产业结构不优。三次产业比重为6.1:63.7:30.2,转型升级的任务繁重。从农业经济看,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还比较低,产研、加工、销售链条还不牢固。从工业经济看,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绿色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兴产业量小势弱。第三产业主要依赖于传统市场和传统服务模式,新型现代物流及服务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和支撑作用不明显。三是市场活力不够。民营经济活力不足,民间投资低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项目“块头”不大,重大产业项目的支撑性、带动性不足。财税结构不優,收支矛盾突出,“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协调发展不足。经济发展“蛋糕太小、质量太低”,GDP不到全市的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长期徘徊在全市下游。城乡发展的“短板太多、支撑不足”,基础条件总体还较薄弱,公共服务供给还不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脱贫奔康后半程任务十分艰巨。

(三)金口河区的优势分析

从有利条件看,主要有三大机遇。一是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机遇。随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推进,四川作为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一带一路”重要支点,正在从西部盆地到发展高地、内陆省份到开放前沿转型,这对金口河提升对外开放格局、接受国省辐射带动具有重大意义。随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金口河区也将分享到更多国家、省市的政策红利。二是绿色崛起的战略机遇。从资源禀赋看,金口河区山川秀美、生态优美,拥有世间最具魔力的山水,拥有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四川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和大瓦山天池、大峡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个国字号资源”,处处皆风光、事事成风景,发展全域旅游前景广阔、潜力无限。从区位条件看,金口河区是乐山西大门,是连结大攀西、大峨眉和藏彝走廊的重要交通节点,在承东启西、连南贯北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条件建设乐山西向开放的重要交通走廊。从城市形象看,金口河区景城一体、山水相融,半城山色半城水、一条大河穿城过,多姿多彩的红色文化与民俗文化交相辉映,是大渡河畔一颗璀璨明珠,有基础成为乐山西部门户“颜值担当”。从产业发展看,传统发展方式亟待转型升级,但金口河区水电产业比较优势突出,道地中药材、高山蔬菜、高山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有机会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三是厚积薄发的赶超机遇。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金口河区在实干中创造了价值,在作为中赢得了地位,在发展中收获了福祉,在普遍认同中信心倍增。要追赶、要超越、要争先、要晋位已成为全区上下的最强音,这是我们所有机遇中最值得珍惜的机遇,更是我们让发展潜力变成现实优势的最大机遇。

三、金口河区争创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的路径分析

综合研判金口河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外部竞争环境,建议全区将四川省重点生态功能区先进县作为近两年主攻方向。具体实现路径:紧扣“生态立区、旅游兴区、产业强区”这一主线,保持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定力,深入实施“11357”发展战略,加快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增长极,加快建设乐山西向開明开放门户区。

(一)守护绿水青山,加快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坚定不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加快构建适应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体系,让金口河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1.坚守生态“三条红线”。认真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规划,坚决守住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对大瓦山国家湿地公园、大峡谷地质公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管控。积极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用好山、水、林、气,加快发展空中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等,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

2.打好污染防治“八大战役”。全面启动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重点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防治战,深入实施“水十条”“土十条”,力争全区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0%以上,大渡河出入境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标准。进一步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扬尘污染专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认真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回头看”,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清新的空气、享受更宜居的环境。

3.开展多彩金口河建设行动。采取规划建绿、增景添绿、建路扩绿、见缝插绿等途径,加大城区干道、大渡河两岸、村庄、公园的绿化美化,为生态“留白”、给自然“种绿”,实现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城镇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真正形成大绿大美的城乡景观,让绿色成为金口河区的永久底色和特色名片。统筹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古树名木保护等工程,确保“十三五”新增造林面积3万亩,不断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二)坚持旅游主导,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增长极

以争创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在“山、水、文、城”上做文章,大力推进“两核三线三圈”开发建设,打响“云上大瓦山、最美大峡谷”全域旅游品牌,努力在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中干出特色、走在前列。

1.培育核心龙头。按照国际一流、传世标准的要求,抓好大峡谷AAAAA级景区创建、大瓦山AAAA级景区创建,打造两大“核心引擎”。加大景区环线公路、游客接待中心、人行步道、观景平台等配套项目建设,建好一个“城市会客厅”。加快胜利、顺河、象鼻等一批“景点式村庄”扩容提质,梯次培育美丽经济新样本、乡村休闲新景点。

2.建好精品路线。在线路设计上,提供配套的旅行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内循环上,建设三条精品线路:第一条是以红华记忆小镇—峡谷第一村—丁木沟栈道为主线的“红色文化游”;第二条是以大天池—小天池—鹿耳坪为主线的“绿色山水游”;第三条是以顺河村—曙光村—同心村为主线的“金色田园游”。外循环上,主动融入“成都—峨眉山—黑竹沟—金口河大峡谷—海螺沟”黄金旅游环线,积极与雅安、汉源、峨边等地的景区建立旅游产业联盟,扩大旅游合作“朋友圈”。

3.推动全域组团。以重点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为基础,整体联动,打造“十里长风、远山云水、乐西故道”全域新组团。十里长风:即依托G245国道风景线,规划建设白熊沟—彩虹桥10公里滨水慢行、水岸互动生态廊道,开通水上航线、建设水上乐园,打造水岸一体的休闲观光带;远山云水:即依托五池远山湖泊、清风白云,启动中药材康养园建设,开发云端垂钓、负氧洗肺等养生业态,打造都市人群回归自然、静养安居的五池养生度假区;乐西故道:即挖掘放大老乐西公路历史遗存,推进“一路风情、连片景观”改造提升,发展“车行、骑行、步行”慢游体验项目,打造集军旅体验、户外运动于一体的参与式生态景区。

(三)突出美丽宜居,加快建设乐山西向开明开放门户区

抢抓乐山打造成都平原南向开放“桥头堡”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树立开放理念、建设开放交通、打造开放格局,推动形成立体全面开放发展新态势。

1.拓展开放合作视野格局。深化思想变革,坚决破除“峡谷意识、宿命意识”,进一步凝聚“登高望远、开明开放,扬优补短、善作善成”的干事共识。坚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借智发力,用好东西部地区扶贫协作的重要机遇,抓好“金—犍、浦—金”飞地产业园建设,实现共赢发展。

2.构建内通外联交通网络。大力实施“51335”交通规划,对外全速推进成昆铁路复线、峨汉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一举冲破阻滞金口河区开放发展的“动脉血栓”;对内加快旅游交通环线、大渡河二桥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G245线改线隧道工程、客运站等项目,统筹推进通乡路、通村路、连户路建设,全面打通域内“毛细血管”。

3.实施“一心三片”发展战略。坚持“一河两岸”同城发展,重点抓好中心城区风貌塑造和官村坝、张村沟、游漩坪三个新区建设,形成“一心三片”协同发展格局。官村片区按照修旧如旧思路进行风貌改造,打造红色记忆体验区;张村沟片区着力打造政务服务、休闲娱乐及旅游服务一体化片区;游漩坪片区发挥其地处乐汉高速出口潜在优势,打造现代商贸物流片区。要坚持错位发展,着力构建中心城区为核心,G245线、金永路、和共路为轴线,六个乡镇为支点的“一核、三轴、多点”城镇体系,支持金河镇、和平乡打造新材料工业镇、商贸物流乡,支持永和镇、永胜乡、共安乡发展峡谷观光、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支持吉星乡建设生态农业乡,使小集镇成为城乡统筹的“联结点”、绿色工业发展的“承载体”、服务业发展的“孵化器”。

责任编辑:康   璇

猜你喜欢
考核指标路径分析现状分析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探析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
浅谈绩效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校学生党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