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评阅在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客观性探析

2020-06-15 06:34徐跃峰许巍朱琴
高教学刊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学位论文客观性质量

徐跃峰 许巍 朱琴

摘  要:研究生学位论文是最能集中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而论文评阅是检验学位论文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为研究论文评阅的客观性,文章从2017-2019年某校参加校级评阅的学术型学位论文中随机挑选514篇,对其1111份评阅意见中各项要素进行统计,并将论文评阅成绩与学位论文答辩成绩进行对比,同时结合评阅专家对论文领域的熟悉度进行探析。结果显示:理学和农学门类论文评阅总分均值排在前两位,同一学科内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总分和五个分要素的平均得分基本均要高于硕士。72.65%专家评阅分数低于答辩分数,且偏差度小于10%。对论文领域一般了解、较熟悉和很熟悉专家的评阅偏差度平均值的绝对值均小于1%。分析结果能体现学位论文评阅具有一定的客观性,能反映学校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一些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评阅专家资源信息储备库的建设、论文评阅的反馈机制的建立等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学位论文;评阅;质量;客观性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17-0041-04

Abstract: Dissert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that can measure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while dissertation review is a common method to test the quality. In order to study the objectivity of the review of dissertation, 514 academic degree dissertation at school level review a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2017 to 2019, the elements of 1111 opinions are counted, and the evalu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academic thesis defense scores. At the same time, the familiarities of experts to the thesis fiel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scores of doctoral dissertations and five sub-factors in the same subject were almost all higher than that of master's degree. 72.65% of the expert review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e defense scores, and the deviation degree was less than 10%. The review deviation average absolute value of experts who are more or less familiar with dissertation field is less than 1%. The analysis results can reflect the objectivity of dissertation review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management. On this basi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expert resource information reserv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eedback mechanism of dissertation review.

Keywords: dissertation; review; quality; objectivity

一、概述

研究生的培養是“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共同需求,而服务需求、提高质量是研究生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促进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1]。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视研究生教育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投入了大量公共资源来持续发展研究生教育[2]。《中国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明确规定硕士或博士须通过对应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并达到相应学术水平,方可授予硕士或博士学位。可见学位论文不仅是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也综合反映了研究生教育水平[3]。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很大程度反映在其学位论文中[4]。在构建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中,强化过程管理并加强执行力度是保证研究生论文质量的有效手段[5]。而学位论文质量本身是一个很难把握的概念,要对学位论文质量进行定义更是难上加难,可以认为学位论文质量就是学位论文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总和[6]。科学而规范的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是对论文质量进行监控的保证[7],论文评阅也是论文答辩的前期关口,其结果决定着论文能否参加答辩[8]。目前,各校对学位论文评阅的理解和认识虽有很大提高,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来挖掘其作用,把论文评阅的效用发挥得更大。

本文从2017-2019年参加校级评阅的论文中,随机挑选514篇,对其1111份的评阅结果进行分类,对可量化的要素得分进行统计,在此基础上对论文评阅工作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建议。

二、论文评阅标准设置

目前,关于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因校而异,但均是从不同评价角度出发,例如论文的选题、论文的学术水平等[9]。本文校级评阅的量化评分中,博士和硕士的论文评阅要素均设5个评阅要素,分别为论文选题与综述、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科研能力、论文成果的创新性、写作与总结提炼能力,所占权重依次为20%、10%、20%、40%、10%。博士和硕士在评阅要素的具体要求上有所区分,如在论文选题与综述要素中,硕士要求选题适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等,博士则要求选题接触学科前沿,具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等。

在评阅结论中,专家除了对学位论文学术水平,在达到优秀学位论文水平、达到学位论文水平、基本达到学位论文水平和尚未达到学位论文水平这四个等级进行确定外,还需填写本身对于论文领域的熟悉程度,分为很熟悉、较熟悉、一般了解和不熟悉。

在综合评价意见中,专家需对论文的主要不足之处等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

三、评阅结果的统计

(一)评阅意见的分类

根据论文所在学科对1111份反馈评阅意见进行统计,按《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学科对应关系进行分类,共涉及17个学科,分别设为A,B,C…Q。其中硕士为工学、农学、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五个门类,反馈评阅意见份数为872份,博士论文则为工学、理学和农学三个门类,反馈评阅意见份数为239份。

(二)评阅总分及要素得分的统计

1. 硕士论文评阅

在评阅总分方面,按学科门类统计,硕士论文评阅总分最高值和最低值均在理学;硕士各学科门类论文评阅总分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理学(81.57分)、农学(81.53分)、工学(79.76分)、管理学(76.75分)和经济学(74.68分)。按学科统计,硕士各学科评阅总分得分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C、O、P、N、F、L、J、A、Q、M、E、B、I、K、D、G、H。

在各评阅要素得分方面,按学科门类统计,硕士各门类论文选题与综述要素得分平均值最高的为理学、最低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最高的为农学、最低为管理学,科研能力最高的为理学、最低为经济学,论文成果的创新性最高的为理学、最低为经济学,写作与总结提炼能力最高的为经济学、最低为理学。按学科统计,论文选题与综述要素得分平均值最高的为C、最低为H,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最高的为C、最低为G,科研能力最高的为N、最低为H,论文成果的创新性最高的为C和N、最低为H,写作与总结提炼能力最高的为C和Q、最低为K。

2. 博士论文评阅

在评阅总分方面,按学科门类统计,博士论文评阅总分最高值在理学,最低值出现在农学;博士各学科门类论文评阅总分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理学(85.58分)、农学(83.03分)和工学(79.57分)。按学科统计,博士各学科评阅总分得分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L、M、D。

在各评阅要素得分方面,按学科门类统计,博士各门类论文选题与综述要素得分平均值最高的为理学、最低为工学,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最高的为理学、最低为工学,科研能力最高的为理学、最低为工学,论文成果的创新性最高的为理学、最低为工学,写作与总结提炼能力最高的为农学、最低为工学。按学科统计,论文选题与综述要素得分平均值最高的为L、最低为D,基础理论及专门知识最高的为L、最低为D,科研能力最高的为理学、最低为工学,论文成果的创新性最高的为L、最低为D,写作与总结提炼能力最高的为M、最低为D。

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学位层次论文的评阅结果,选择D、L、M三个学科,比较评阅总分和各评阅要素得分的平均值。经比较,除D学科写作与总结提炼能力得分上硕士高于博士(7.58>7.09),三个学科其它各项得分均是博士高于硕士。

(三)评阅分数与答辩分数的关系

答辩分数是答辩专家小组根据前期论文评阅结果、学生现场答辩情况及答辩委员现场讨论一致确定的成绩。假设答辩成绩为学位论文质量的综合、客观的反映,现将学位论文的评阅分数与相应答辩成绩进行比较。

设评阅分数偏差度=(评阅分数-答辩分数)/答辩分数*100%

正值代表评阅分数偏高,负值代表评阅分数偏低,偏差度的绝对值越大代表偏离客观值越厉害。

统计得出,五个学科门类的评阅分数偏差度的平均值,只有管理学门类是正值,工学、经济学、理学和农学的偏差度均是负值,其中偏差度为负值的評阅份数的占到总数的72.65%,正值的份数占到26.65%,零值的份数占1.70%。与此同时,五个门类偏差度平均值的绝对值均小于10%,且绝对值小于10%的评阅份数占总数的68.34%。

(四)评阅分数与专家对领域熟悉度的关系

根据评阅模板中专家自己填写的对于论文涉及领域的熟悉程度,1111份反馈的评阅结果中,不熟悉、一般了解、较熟悉和很熟悉的专家人数分别为3名、109名、690名和309名,较熟悉和很熟悉的人数之和占总数的89.92%。这四类专家评阅分数的均值,最高的为不熟悉领域专家所评,最低的为一般熟悉领域专家所评,而较熟悉和很熟悉专家的评分均值分别位于中间两位。结合偏差度的概念,分别统计出这四类专家评阅分数偏差度的平均值,分别是不熟悉:3.44%,一般了解:-0.32%,较熟悉:-0.87%,很熟悉:-0.14%。不熟悉领域专家评阅偏差度均值最大,且是唯一正值,很熟悉专家的评阅偏差度均值最小。

三、分析及讨论

(一)论文评阅的客观性分析

学位论文评阅实际就是学位论文同行评议,将学位论文的作者和导师姓名等相关信息隐去,送到校外的同行专家手中评审, 以此保证论文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10]。

从文中可以看出,虽然硕士和博士各学科门类和学科间的评阅总分和各要素得分间存在差异,但总分得分均值最高的一般均集中在理学和农学门类,而这两类门类所含学科也为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如L,M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所评等级为B-和A+。而在写作与总结提炼能力方面,经济学则反映出文科论文在论文格式和表达上的优势,如较少表格、图表等,有利于论文的排版等。博士论文相比于硕士论文,各学科门类的评阅总分和各要素的得分的最大值和最低值总体为博士高于硕士,特别是当选择D,L,M三个同有硕士和博士论文的学科进行统计比较时,同一学科内, 博士的评阅总分和5个分要素的平均得分基本均高于硕士,一定程度也反映了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认可度要比硕士高。

偏差度显示各门类专家评阅分数的绝大多数是低于答辩分數(占72.65%),且偏差度小于10%(占68.34%),某种程度也体现绝大多数评阅专家还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且评审水平与现场答辩专家小组的评审结果偏差度不大。对论文领域一般了解、较熟悉和很熟悉专家的评阅偏差度平均值均非常小(绝对值均小于1%),也充分反映出,同行评议形式上的论文评阅结果具有一定的客观可靠性。

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特别是在上级管理部门取消市级盲审、加大论文后抽查的情况下,学校的评阅制度虽然还有一些地方有待改善, 但在论文质量的前期环节监控,还是比较客观也相对得到认可,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校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实际情况。

(二)重视评阅专家对论文领域的熟悉程度

学校对学位论文的校评阅时间有要求,要及时结果给学院。虽然目前已通过网上评阅平台进行送审,但因现在毕业研究生规模逐年增加,且全国各高校均集中在同一时间段内,难以控制评阅周期司空见惯,也必然导致平台催促,临时找专家,专家仓促评阅或加送评阅的现象。而临时找的专家,很多对论文的领域熟悉程序度不够,像本文提及的3名不熟悉论文领域的专家原则上就不应该接收论文评审,这也对论文质量的客观评价打了折扣。

因此,建议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从质量需求角度而言,权威且足够大的专家资源储备库或专家信息平台亟需建立,这就需要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下,能真实、主动的提供各个学科的专家信息,且信息要全,特别是专业所在学科、学科专长、研究方向等,且信息要及时进行维护。此外,除了统一的送审平台,各高校还可以利用各校的资源优势,联系国际高水平专家,请境外的学者参与评阅。

(三)建立论文评阅后期的反馈机制

论文评阅特别是送到外单位的评审,出于保护专家、客观的评阅,专家和学生互不知晓姓名,因此当专家按规定的时间评阅完毕、收到评阅费用后,此次评审工作算是形式上的完结。导师和学生收到评阅意见后,对于非量化的修改建议,原则上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专家意见进行修改后参加论文答辩。同时,在正式答辩时,按照学校规定,导师也会就前期论文外审评分及修改建议向答辩专家进行介绍,但修改建议是否客观、学生是否按照修改建议进行修改,最终决定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师。若导师认为建议不合理,是可忽略修改的。因此如何合理考虑评阅结果中非量化评阅意见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事实上,论文评阅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非常有价值, 建议一方面,从学校管理角度来讲,学院及校研究生院应集中收集导师对外审结果的意见,及时进行比较分析,根据这些意见对在校研究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另一方面,论文送审平台机构也应定期向平台使用高校收集使用反响,将学校及导师对于评审结果的反馈,及时通过管理后台反馈评审专家,对于那些存在明显不合理、恶意的评阅意见的专家要提出整改或拉入评审专家黑名单,确保论文评阅的客观和公正。

今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会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本文只是针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阅结果进行分析,对于非量化的评阅修改建议亦未经分类统计分析,同时特别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硕士层面逐步趋于稳定,以及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改革和调整的持续推进,我国的研究生在类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何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客观评价等质量保证的各项措施值得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传毅,徐冶琼,程哲.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数:构建与应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12):56-62.

[2]陆根书,刘秀英.优化研究生科研经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基于陕西省高校2017年度毕业研究生的调查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1(49):19-26.

[3]陆晓雨,刘俊起.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络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8):38-42.

[4]王道红,罗良华,聂能.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评阅及其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1998,10(4):82-84.

[5]李宗民,刘玉杰,石乐义,等.构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51):94-96.

[6]赵娟娟.我国高校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研究[D].兰州大学,2011.

[7]陈新超,胡筱皲,梁飞琴.国内外硕士学位论文评阅制度浅析[J].大学教育,2013(4):13-15.

[8]解飞厚.研究生论文评阅与答辩中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Z1):57-60.

[9]俞婉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7.

[10]陈功.论高校学位论文盲审制度与中国的人情社会[J].新西部,2018(2):120-121.

猜你喜欢
学位论文客观性质量
浅析历史的客观性
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一)
聚焦以能力立意的六种“客观性”函数问题
基于话语分析方向硕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写作的对比研究
农业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从《绸都·丝韵》谈非遗类纪录片的创作理念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优化研究
睡个好觉
高中生物教学的客观性评价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