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谚语与青海地方文化探析

2020-06-15 16:06李晓云
文存阅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谚语藏族青海

摘要:谚语是人民大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启迪人民思考。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已的谚语,而这些谚语又记载了当地丰富的文化现象。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自己的精神信仰,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谚语的喜爱。他们创造谚语、传承谚语,在生活实践运用谚语,谚语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谚语又成为了传承和记载当地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这些谚语我们能够感受到浓郁的青海地方文化气息。

关键词:谚语;地方文化

透过青海方言谚语,我们可以看到青海美丽的景观文化。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境内山脉众多,布满了大山雪峰,著名的昆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构成了青海高原的骨架。因此“山”景在青海谚语中的出现就很频繁:当人们要警示他人不要以为别人心中无数而想混水摸鱼时,会说“山里的黄羊嗬有数儿哩”;当老人们告诫年轻人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时,会说“嘴再大也在鼻子底下,山再高也在蓝天底下”,或者说“烈性马再烈也在鞍底下,须弥山再高也在天底下”;当人们表达落叶归根时会说“兔儿满山跑,终究归老窝”;当人们表达人必须积累到某个高度才能有所作为时会说“积雪如果不是落在高山顶,就放不出百里外能见的光芒”。有些谚语则直接取材于青海当地的名山,如“大通有个老爷山,仰板肚儿揣着天”,这里的老爷山是位于西宁大通的一座山峰,是祁连山支脉,因为在山顶上曾经建得有关老爷庙而得名老爷山。谚语“过去日月山,一个脖子两个脸” 则反映了青海境内奇特的自然风光。对于日月山,不只是有文成公主进藏的美丽传说,而且日月山在青海境内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意义,因为它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是青海牧区和农业区的自然分界线:日月山以东是半农半牧区或农区,日月山以西则是游牧区,日月山成为了农区与牧区的一道天然屏障。“不攀登阿耶赛迈,不知上山的艰险;不过库库诺尔,不知涉水的苦楚”,这里的阿耶赛迈是藏语音译词,指青海乐都南山,古时候叫雪山,当地老百姓称之为照壁山,它是青海乐都境内的最高山峰,《西宁府新志·地理志》载:“南山冬夏积雪不消,耸出万山之上,俨若银屏,又谓之雪山,俗称南山积雪,为八景之一也”, 从这个记载可以知道,过去的南山是常年冰雪不化的,攀登起来非常的艰难,所以谚语才说“不攀登阿耶赛迈,不知上山的艰险”;而这条谚语当中的库库诺尔是蒙古语音译词,指的是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周长有300多公里。

青海谚语与当地宗教文化密切相连。青海是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境内的藏族、蒙古族、土族、回族、撒拉族等世居民族,几乎全民信教,宗教文化浸透在各民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文献记载,公元七世纪的时候,佛教就已经传入藏族聚居地。藏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得佛教在这里的传播非常迅速,生活在这里的的藏族、蒙古族、土族,人们从小就在浓郁的佛教教义熏染下成长,长辈的日常言行也都和佛教息息相关,他们进行语言交流过程當中所使用的一些谚语也离不开佛教文化,从而使得一些藏族谚语本身就成了宗教教义的传播媒体,如“庙里的主圣是先巴,佛经的要义是六字”“经文源头要找《甘珠尔》,黄河源头要达玛沁山”“念经不先念《皈依经》经没法念,谈笑不先说笑没法谈,吃饭不先敬神佛没法吃。”“经幡插到门上,谚语挂在嘴上。”这些谚语都是直接在宣传佛教教义。还有些谚语和藏族的原始宗教有关,如“不要攀登玛积雪山的背坡,如攀登会出现人马的尸体;不要挖大河岸边的积沙,如强挖会惊走青蛙和游鱼”,这条谚语表面上和宗教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和藏族的原始信仰是有关的,因为,谚语中的“玛积雪山”就是阿尼玛卿山,是藏族同胞心目中的神山, “阿尼”意思是“祖先”,“玛卿”意思是“大玛神”;而之所以“不要挖大河岸边的积沙,如强挖会惊走青蛙和游鱼”则与藏族原始宗教有关,在藏族原始宗教当中,黄河边上的青蛙和游鱼都是“龙族”,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青娃、游鱼。

青海谚语不只是与景观文化、信仰文化有关,其实很多谚语都与当地方方面面的文化文化相关联。比如说“阿舅打外甥,墙上抹臭虫”,这句谚语就反映了青海各民族家庭里的甥舅关系,这里的人们普遍认为舅舅对外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外甥家有重大事情都要与舅舅商量,舅舅到外甥家做客,其座位要在醒目的地方,要与家里德高望重的人坐在一起。“内地人的菜,青海人的馍”这则谚语准确地概括了青海人与内地人在饮食习惯上的区别,这里的人们饮食以面食为主,一日三餐,早、中两顿都习惯于喝茶吃馍馍(馒头花卷等的总称),青海人的馍馍不仅花样多,而且味道香,颜色美。 而“好马相随千里,好茶相伴终身”“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 这两条谚语则是青海地区茶文化的反映。当然这里的茶和内地的茶是不一样的,它不是内地的绿茶,而主要是砖茶、茯茶,喝之前要进行熬制,而且在里面是要加盐的,有些人家还会加花椒、薄荷或者是荆芥,当地人称之为熬(读成lao)茶;也有些人家会把熬制好的熬茶与牛奶兑在一起成为奶茶,还有些人会在奶茶里头放上一层酥油,这就成为了闻名世界的酥油茶。

总之,语言“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各种游戏和娱乐”,每一种语言都无一例外地保存了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我们可以透过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系统去再现其文化。青海谚语作为青海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不例外,我们很容易通过这种语言材料了解到当地的特色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陈原.语言和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谷晓恒.李晓云.青海方言俗语.北京:语文出版社,2013.

[3]贾晞儒.蒙古包蕴含和谐思想.柴达木开发研究,2005(2):43-44.

猜你喜欢
谚语藏族青海
全民阅读擦亮“书香青海”品牌
国家公园省 大美青海情
The Light Inside
藏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和传承发展
大美青海
《演变》《藏族少女》
图解:如何把学习教育贯穿全过程?青海这样做!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