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趣味对当代实验水墨的影响

2020-06-15 21:58毛莉莉朱平
艺术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影响

毛莉莉 朱平

摘 要:金石作为中华民族艺术所特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绘画及书法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意义,其金石趣味也在现当代绘画中被吸收和表达,主要表现在实验水墨艺术领域之中,在发展过程中艺术形态既立足于本土文化,又融合了西方现代的艺术观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谷文达、石果及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为描写对象,分析金石趣味在表现形式及文化继承方面对当代实验水墨的影响。

关键词:金石趣味 实验水墨 传统文化 影响

一、 从金石学到金石趣味

金石学与绘画的关系在近几年的画坛中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金石入画也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复兴之路。金石之说自古便已存在,源头可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文明,二者虽常常并称,但其性质和作用不同,金是指用铜、铁等金属制造的器皿,现在所谓的“金”,大致是指钟鼎,石则指汉代及汉代之后的石刻和歌功颂德的石碑。自道咸年间,随着大批碑刻及青铜器在考古中被发现,金石研究开始兴起,它与石碑、碑帖密不可分,碑、帖同为石刻,实则有所区别。碑是为记录名人事迹,引人阅读,起到装饰美化作用,正是这样的纪念性质决定了它多以郑重的字体来书写,从汉代隶书到唐代楷书,清晰的字体后来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帖是指被摹刻的内容,作为一种便条,文辞简单,书写较为随意,多用行书和草书记载。金石之学的深入研究,致使文字学兴起,书法中的墨迹、碑帖的原石和拓本也成为考证金石学的的主要来源,最初制作碑帖的拓本是为了把碑上书写较好的文字或较为珍贵的文字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下来,后来多用作复制青铜器皿上的铭文,因此它主要在“金石圈内”流行。这种传统的拓印方式,不仅为考古研究提供便利,也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播手段,并在实验水墨创作中有所体现。

金石学到清朝末年成为研究的大宗,随着金石学的推崇,金石气逐步成为中国传统书法追求的效果之一,该词最早出自清代文学家刘熙载,他曾在《游艺约言》一书中提及:“书要有金石气、有书卷气、有天风海涛、高山深林之气。”①这里的金石气意指在书法中应表现出气势雄强、粗犷、质朴的金石特征,在当时社会风尚的影响下,金石在篆刻中的章法及产生的坚硬质感在书法中得以体现,书画同源,绘画当然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其蕴含的金石趣味成为部分画家在创作中追求的目标,后来它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水墨画改革的路径之一。

发展到20世纪,以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等画家为代表将金石的粗犷气息带入传统的水墨画之中,用笔用墨都体现出丰富的内涵,传达出这个时代一批人的民族主义人文思想。李可染先生曾师从于黄宾虹与齐白石,他在早期有心变革中国画时曾言:“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中国水墨画讲究连贯之气,结合金石气息浓重的浑厚笔墨,他晚期的绘画作品营造出“黑重”的墨气,苍浑厚重之感表现出了浓郁的金石味道,犹如拓片一般。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及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肩负中华文化包袱最繁重的传统国画,需继往开来、推陈出新,这时的水墨艺术走向了转型和革新之路,中国现代水墨艺术家开始探索如何能够将传统的艺术形式带入现代化生活,此时处在传统前卫的实验水墨则成为了当时的衍生物,这种新型绘画语言是以西化的观念和艺术手法结合中国传统画材,使水墨改变原有的表达形式,传达出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内心状态。早年梁启超先生便提出中国传统水墨的发展应具有“中西结合”的理念,这种思想强调的是我们要继承传统的内在本质,而不仅仅是外在因素。实验水墨虽作为当代绘画的新形式,但在探索及发展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内在核心价值等方面也应体现中国自身的文化内涵。金石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着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所蕴含的金石之美唯中国画独有,这种审美趣味和表现形式在实验水墨中被加以运用,是艺术家们探索和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源泉,也是实验水墨能够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金石趣味对当代实验水墨的影响

1.金石趣味启发实验水墨的表现形式

实验水墨是以水、墨、宣纸为媒介,结合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观念,建立的一种当代水墨语言。它的表现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摒弃了规矩的笔墨,其中一部分借鉴了西方20世纪创造出的新的绘画形式,如拼贴、装置等艺术手法,另一部分则具有本土性,结合了我国传统文化,如拓印、偶发、符号等表现形式,他们将中国传统的金石艺术应用在水墨造型中,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整个过程区别于传统水墨中重笔法的绘画方式,以制作代替手画,并结合雄强的金石趣味感,充分发挥纸墨材质的随机渗透特点产生偶发性,其内涵更富传统水墨的韵味。

当代实验水墨在中国水墨画中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具有鲜明的实验性和前卫性。这种绘画形式自“85新潮”开始初露头角,1993年由艺术评论家黄专和王璜生正式命名,其发展历程虽仅有二十多年,但相对众多新水墨艺术形态来说,更能代表当代艺术形态的发展趋势。石果作为实验水墨研究领域中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主张面对传统文化时应做到尊重和扬弃,其水墨作品采用拓印的图示结构。在《团块的包装NO.3》(如图1)中与笔墨效果相融合,运用拓印手法创造出粗粝的肌理和结实的质感,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体现出浓郁的金石趣味,在实验水墨中一直是独树一帜的。他在追求浑然结实的艺术质感及探索华夏古老文明的当代价值时,采用的这种艺术手段来自金石文化对他的启示,主要受他的父亲石鲁的影响。石鲁将浓郁的金石趣味运用到绘画作品当中,这启示了石果实验水墨艺术的创作形式,并发掘出拓印的重要价值。拓印这一方式在道咸年间被大量使用,大多拓本从“金”、“石”上拓印下来,虽然在现代分类中拓印与绘画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在中国艺术中不同门类之间的艺术风格、审美传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石果便是追求将这种古老的传统技艺与传统水墨相结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从而改变人们对传统水墨的欣赏惯性。

金石艺术不仅在石果的拓印图示之中被表达,在谷文达的艺术探索之中也被吸纳。他作为中国大陆最早进行抽象水墨实验的艺术家,在该领域是非常特殊的案例,其艺术成就也代表着实验水墨崛起的前兆。谷文达自1976年开始接受正统的诗、书、画、印的学习,金石篆书入画彰显出的浑厚质朴之感对他在后来的装置艺术中产生了直接影响。他曾言:“我希望我的作品里有传统的失传的工艺,而且尽量不使用人工材料,我的生活也是这样的。”②他认为自身是喜好这种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浑厚感,因此在面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挑战时,他将金石书法中的气息带入了实验水墨的创作中,曾专门设有一间石刻工作室,靠近采石场,为“碑林”系列的创作找好的刻工。以我们较为熟悉的作品为例《静观的世界》(如图2)中可以看出他是以书法中的文字符号并结合水墨的浸染、互渗,充分发挥水墨与宣纸的随机渗透性来表达新的审美意象,以此来挑战传统的中国画笔墨和审美模式。批评家彭德认为,谷文达在“文字系列”中,“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把他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社会与人生,艺术品与生活的种种看法,用洋溢着古典意味而又具有刺激性的图示表达出来,使人震惊,使人感动,使人困惑,使人深思。”③在当时“反传统”的文化语境下,他运用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形式向传统水墨挑战,但他意识到新水墨艺术是不可能完全从传统中彻底脱离的,因此从内涵来看,他的作品并为远离传统。包括《正反的字》、《碑林—唐诗后著》等大量作品都以抽象画结合文字的方式讲述着他对自身文化的肯定,进一步深入的探究则可以看出金石文化在他的创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基于文字的创作是将书法中雄强而不乏韵味的用笔,以及符号、篆刻等中国元素融入其中,运用传统的碑刻摹拓的方式进行装置创作,这些无不体现出浓郁的金石气息,当然所形成的艺术效果也正如金石一般,强劲有力且浑厚沉稳。石果、谷文达运用传统的艺术手段使水墨呈现出新的可能性,结合书画中的“写”与篆刻、拓印中的“做”,所传达出的金石之美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及当代的人文趣味相契合,独特的语言方式和传統的艺术手段不断在启发着实验水墨的发展。

2.金石趣味促進实验水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实验水墨”是泛指所有带前卫色彩,并使用了水墨媒材的实验性艺术,是指一个流派的称谓。回顾发端于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实验水墨发展历程,随着时间和历史的沉淀,它能够在中国画坛活跃并成形,就足以证明它的特殊性和真实性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艺术批评家杨小彦曾说道:“水墨的现代转换,关键在于解决两难的处境,既要保留作为中国身份的水墨的自我形象,又要把这种传统样式插入到当代社会中,寻求与当代社会协调的交接点。”④从杨小彦先生的这段关于水墨艺术的转型问题表述中可以看出实验水墨仍面临着国际化的困惑,他提出水墨的发展既要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做文章”,又要结合西方现当代的艺术标准来思考水墨艺术在当代文化之中的发展。站在今天的立场来看,在国际文化多样性的趋势下当代水墨仍然存在数典忘祖的问题,金石作为独特而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在当代实验水墨中提供了创作灵感,也继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使实验水墨的精神内核得到充实和完善,部分艺术家也更能够意识到“远离优秀传统”、“拒绝传统”在国际舞台上是无法站稳脚跟的。

从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来分析,虽然谷文达是较早强调模仿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形式来表达新的审美趣味和入画标准的艺术家,但在1985年至1986年期间,他就已经意识到这种模仿对新水墨艺术的现代建构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他开始向西方现代艺术发起挑战,始终坚持立足本土文化为核心,以原创性的实验水墨方法使中国艺术融入到世纪当代主流文化。实验水墨这一艺术形态的发展不仅仅是在材料上保持与传统的关联,更应发挥自身文化的独特性,我们在发掘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实验水墨走向世界的探索过程和所产生的影响中,金石的潜在价值为水墨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当代水墨在进入世界艺术格局的进程中,既吸收外来文化,与时俱进,又体现出中国艺术的原创特质。创作实验水墨的艺术家从石果的拓印图示、谷文达的“文字”系列和“碑林”系列到刘子健所追求的“黑色”背景产生的浑厚效果,他们通过传统到现代的转型、西方到本土的回归,在探索过程中结合金石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来进一步发掘水、墨、宣纸的可能性,表达时代的精神需求和观念,也在国际化大趋势下,以自身的艺术语言表达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相比较儒释道的传统思想、传统图案、水墨韵味等“中国元素”,金石作为实验水墨的创作灵感,对现当代实验水墨的发展更具启示性,艺术家们对金石潜在价值的实践也进一步体现出中国现代社会文化特质中的“中国性”,为未来实验水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思考空间,具有实践意义和内在价值。

结语

实验水墨艺术家们的初衷是使这种新的艺术领域走向国际,而这种新水墨艺术若想真正在世界主流艺术中被认同,首先要坚持以本土文化为中心作为精神内核,金石文化不是唯一的创作灵感,但将金石所蕴含的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视觉美感运用到水墨画的现代转型之中,为水墨画创造出更多新的可能性。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一理念我们要辩证的去理解,一方面要注重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拒绝成为西方及中国当代艺术的翻版;另一方面也要利用现当代意识重新发掘传统文化中暗含的潜在价值。这种将金石带入实验水墨的创新性表达,既能够使实验水墨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同时也传达艺术家们以水墨的形式去追求内心的自由和真实。

注释:

①冯其永. 金石画派书画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

② 韩见.谷文达“双核生活”[N].上海:外滩画报,2015.09-09(10).

③鲁虹.中国当代水墨1978—199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73.

④朱平.实验水墨的现代历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02.

参考文献:

[1]冯其永. 金石画派书画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0.

[2]韩见.谷文达“双核生活”[N].上海:外滩画报,2015.

[3]鲁虹.中国当代水墨1978—199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4]朱平.实验水墨的现代历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李明.道咸画学中兴说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6]陈传席.中国绘画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7]梅墨生.近现代绘画里的金石趣味[N].美术报,2017-08-12(16).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