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荡湖水生态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2020-06-18 08:38徐俊华,付言言,张响
科学养鱼 2020年5期
关键词:湖滨轮虫藻类

长荡湖又名洮湖,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流域上游,跨金坛、溧阳两地,水域面积85平方公里,江苏十大淡水湖之一,常年平均水位1.2~1.5米,是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具有行洪泄洪、饮用水源、旅游观光、渔业生产等功能。

一、长荡湖水生态现状和研究背景

为加强水质研判和预警分析,生态环境部门在长荡湖设立了国家级水质监测断面和江苏省水质监测站点,全面监测长荡湖水质现状和动态变化。根据水质监测数据分析,长荡湖部分水质指标不能持续达标,水体浊度高、透明度偏低,水体中总磷、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等部分指标按照地表水(湖库)Ⅲ类水标准都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

为进一步弄清长荡湖生态系统现状,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与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成立调查组,通过调查藻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等因子的动态变化,以期对长荡湖各季节生态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调查组于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对长荡湖开展了水生态监测调查工作,调查采用监测点布设同水质指标空间分布为现状调查点位,监测频率为每季1次,即一年4次。主要针对长荡湖水生生物的种属概况、空间分布和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此外对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底栖动物和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浮游植物

长荡湖各季节共调查到藻类6门41种。夏季藻类5门33种,其中绿藻门种类较多,为17种,占物种总数51.5%,其次是蓝藻门,占物种总数24.2%。秋季藻类27种,绿藻门和蓝藻门物种数量较多,分别占总物种数33.3%和29.6%。冬季藻类20种,物种数量最多的是绿藻门,占总物种数35%,其次是硅藻门,占总物种数30%。

2.浮游动物

长荡湖各季节共调查鉴定出浮游动物49种,其中枝角纲14种、桡足纲11种、轮虫24种。春季和夏季枝角纲、桡足纲和轮虫物种数量明显高于秋季和冬季。

3.底栖动物

近两年长荡湖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生态清淤,现场采集柱状样发现淤泥层厚度较浅,一般不超过10厘米,多处为硬质黄土,底栖动物现存量较低。夏、秋、冬3次调查共发现底栖动物11种,其中昆虫纲5种、寡毛纲3种,多毛纲、甲壳纲和蛭纲各1种。

4.水生植物

样点调查共发现水生植物5种,其中漂浮植物3种,为水鳖、黄花水龙和槐叶萍,沉水植物2种,为苦草和穗花狐尾藻。

湖滨带湿地是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长荡湖通过实施退渔还湖和湖滨带植被修复,已在全湖大部分滨岸带恢复了挺水植被并建成了不同规模的湖滨湿地,湖泊生态系统逐步改善。2019年5月通过无人机航拍和影像解译,获得了滨岸带的挺水植被的现状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长荡湖地形图,对湖滨带植被的空间分布及覆盖面积进行了研究。

湖滨带挺水植物主要为芦苇,分布在西部滨岸带,其次是东部岸带,北部和南部滨岸带植被分布相对稀少。通过影像解译计算出目前长荡湖挺水植被总面积约350.3×104米2,湖滨湿地规模有待扩增。

四、调查结论

1.氮磷问题

长荡湖湖体水质氮磷污染问题突出,水体总磷、总氮浓度均超出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也多为超标,入湖河流普遍存在总磷、总氮、氨氮和化学需氧量超标情况。根据沉积物氮磷分类标准,长荡湖总氮属于“中度污染”,湖区南总氮属于“重度污染”。全湖沉积物的总磷均属于“中度污染”。不同季节全湖沉积物中氮磷在冬季含量最高,夏季含量较低。

2.水体浑浊度

湖体水体浑浊度较高,一般透明度在15~30厘米,分析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水体中总磷、总氮含量过高,适宜藻类发生和生长,浮游植物在水体中分布密度过浓;二是由于湖区网围拆除后大水面无任何遮挡物,加上水位偏低,稍有风力就引起湖浪,容易掀起底泥,使底泥中大部分颗粒磷和泥沙释放于水体中;三是调查期间正是长荡湖生态清淤作业期,绞吸式清淤带动底泥,使水体变浑浊。

3.浮游植物变化趋势

长荡湖各季节共鉴定出藻类6门41种,其中绿藻门物种数量最多。冬季主要优势种为小环藻,其次是席藻;夏季席藻、颤藻、微囊藻为优势种,蓝藻门物种优势度有所增加;秋季平列藻、颤藻优势度较高,微囊藻秋季优势度大幅下降。浮游植物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季节性变化,冬季河口区藻类密度较大,湖湾和近岸水体藻类密度相对较小。藻类生物量偏高的原因在于各点位均有不同规模的小环藻出现,需引起重视。夏季中部湖区藻类密度最大,南部湖区藻类密度最小,东北部和西南部湖湾生物量较低。秋季藻类空间分布与夏季较为一致,但藻类密度和生物量明显下降。长荡湖藻类多样性指数具有空间异质性和季节性变化,冬季小环藻具有较高的优势度。

4.浮游动物现状及问题

长荡湖各季节共鉴定出浮游动物49种,轮虫物种数量最大。各季节暗小异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和简弧象鼻溞均具有明显优势度,其他轮虫类虽然优势度不超过10%,但与枝角类和桡足类相比仍具有较高的优势度,表明长荡湖浮游动物以耐污种轮虫占主要优势种。

5.底栖动物现状及问题

长荡湖底栖动物现存量较低,共检测到底栖动物12种。冬季优势种为中国长足摇蚊和红裸须摇蚊,其次是霍甫水丝蚓。夏季多巴小摇蚊优势度达87.5%,其他物种为苏氏尾鳃蚓、中国长足摇蚊和凹铗隐摇蚊。秋季中国长足摇蚊、羽摇蚊、多巴小摇蚊和霍甫水丝蚓优势度相对较高。各季节优势度较高的物种为寡毛纲和摇蚊幼虫等耐污种类,尤其是西湖和中湖南部湖区。底栖动物空间差异较为明显,分布较为集中的区域位于南部湖湾内和东部近岸区。长荡湖底栖动物小型化严重,尤其是西部湖区。

6.水生植物现状及问题

长荡湖敞水区目前共有水生植物5种:水鳖、黄花水龙、槐叶萍、苦草和穗花狐尾藻,其中苦草为优势种。开阔水体唯一分布有水生植被的区域位于西南角围网养殖区,该区域围网的消浪阻流作用为沉水植被苦草的发育创造了适宜的水动力和底质条件。各季节苦草生物量和密度占优,其次是狐尾藻。尽管上述区域水生植被具有一定的多样性,但目前长荡湖的主要问题在于植被覆盖范围过小,植被稳定基底、改善水质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对清淤后的长荡湖进行生态恢复是当前较为迫切的任务,有必要在近岸区、敞水区和湖心区分别开展规模的植被恢复工作,探讨适用于长荡湖的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措施。

湖滨带挺水植物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部滨岸带,北部和南部滨岸带植被分布相对稀少。目前长荡湖挺水植被总面积约350万米2左右,湖滨湿地规模过小,空间分布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增和优化,以充分发挥其在拦截陆域污染物、净化湖体水质、抑制蓝藻生长、改善水生态等方面的作用。调查结果说明长荡湖水生植物的大幅度减少,已呈现由草型湖泊向藻型湖泊转化的趋势。

猜你喜欢
湖滨轮虫藻类
藻类水华控制技术及应用
郑欣
温度对不同种类臂尾轮虫生长与繁殖的影响
细菌和藻类先移民火星
湖滨步行街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
动物体内有植物
轮虫大规模培育技术研究进展
“逆天神偷”蛭形轮虫
寝室停电断网 武大男生深夜大合唱
走来走去还是湖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