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口语表达要素的建构

2020-06-19 08:51邱进刚
语文教学之友 2020年6期
关键词:口语训练

邱进刚

摘要:口语表达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最普遍最直接的方式,也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新课标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首。拟通过对语文教学中口语训练的实践举要,以期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养成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口语训练;表达要素;建构方法

从最简单的语素构成来看,语文一词可以拆分为语和文,即语言和文字,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简称。这种分解指向语文学习与教学中最根本的两大方向,即语言在实际生活中的表达运用与对社会生活、思想活动等的文字记录。在这二者之中,语言因其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沟通与交际的最普遍最直接的方式而显得更为重要。语文学科新课标中将语言的建构与运用列为四大核心素养之首,更进一步凸现出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擬针对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口语表达要素的建构进行深入探究。

一、语言表达主动性的心理建构

(一)克服怯懦心理,培养主动表达的意识

科学调查发现,有95%的人当众发言会紧张。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是对外界事物从心底潜意识的排斥所致,而这一排斥心理一旦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强化,人们就会产生当众发言的怯懦心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需要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导,消除自身对学生造成的威压感和此类学生与周围环境的违和感,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教师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减少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挖掘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赞美,使学生体会成功与认同的愉悦。其次,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表达的意识,使学生意识到口语表达不仅是目前语文学习的需要,而且是日常生活沟通交流及未来学习、工作、研究迈向更高层级的必然要求,使学生的被动发言变为主动表达。

(二)激活思维,克服懒说习惯

教师解决了学生心理层面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就会立即开启流畅口语表达的模式。长期的表达情境下的沉默状态已经使学生在面临表达情景时思维自动进入休眠状态,通常他只会倾听而不想去表达,甚至即使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判断,也因习惯使然而选择沉默。针对此类现象,教师可从内外两个方面驱动与唤醒学生的思维: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或语言活动中要做到有意识地向此类学生倾斜,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激活状态,引导其对相关问题表达看法;另一方面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分析表达障碍产生的原因,并指导学生做好表达前的细致准备,提醒学生培养积极的心理暗示习惯,学会欣赏自己,肯定自己,为自己的每一次发言,每一点进步喝彩,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的状态,将主动表达变为沟通交流的日常状态。

二、语言内容素材的选取与构建

一些学生在课堂发言和公众场合下讲话如临大敌,战战兢兢,究其原因有很多,其中所答或所讲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生活相脱离是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应着眼社会生活的本来面目,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教师对语言素材的选取和内容的构建,应遵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训练原则。当学生的表达变成一种有情景、有对象、有目的、有成就的体验,其畏难情绪自然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得到认可的喜悦与积极发言的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对训练主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设计,对学生的生活环境、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制定出适合个体特征的口语训练话题。例如,班级中有一位来自农村的学生,性格腼腆,平时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了解到这位学生周末回家都要帮父母种瓜,以此为突破点,师生共同确定了《我为瓜农代言》的口语表达训练话题。经过精心地准备,该生为大家展示了一个专业讲解。他说:“家乡的冬天是清闲的,一到春天就忙碌起来,旋耕机松了土浇上河水,便要开沟铺地膜育苗了。育苗盘子里用基质填平,上面再用个盘子一压,每个窝窝里面都压出了坑坑,把买来的种子丢进去,一个坑坑丢一粒种子。一个盘子72个坑坑,将来就是72墩瓜。不能乱丢,要丢在坑坑中间,最好头朝上……”

三、语言形式的构建

此处的语言形式建构侧重于对语言表达中语句的组织,当学生对外在的事物有了内在的感知,并产生了语言表达的欲望,怎样流畅而准确地表达出来就至关重要了。话有三说,巧者为妙,不同的主体会产生不同的表达,系统而有针对性地训练会使学生的表达渐入佳境,这期间教师要遵循语言的发展层级及运用规律。

第一步,由简到繁。训练之初教师只需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最简单的叙述,之后再引导学生对产生此观点的原因或事物本身的特征等进行解释、扩展、细节刻画。例如,在学习了苏轼的作品后,教师设计了一个以“我心中的苏轼”为主题的口语训练,学生踊跃发言:苏轼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景仰东坡先生的坚强;苏轼是一个生活的智者……这些是学生最直接的印象感受,也是学生做出的最简单直观的判断。教师可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阐释其得出这一论断的原因,进而使学生对其了解的苏轼尽量做一些细节性讲述。这一活动使课堂交流精彩纷呈,其他学生也会受益良多。

第二步,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语言表达之所以干瘪或乏味,不能引起听众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表达的形式太过单调或不够形象,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能够完整表达的基础上引导其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学生易于接受又常用的修辞格是:比喻、比拟、对比、排比等。比喻用于对概括、抽象、深奥的事或理的描述说明,使之形象化,具体化。如在学习了《我与地坛》之后,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是感动,教师要求学生将这种抽象的情感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将它表达出来,有一学生略作沉思后,做出如下表述:“史铁生是坐在轮椅上的巨人,命运给了他一杯苦酒,他却用微笑与热爱将它酿成岁月的琼浆,每当我抱怨生活甚至在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史铁生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黑夜,帮我找回奋斗的力量。”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做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它可以把人当物来写,也可以把物当人来写,这也是我们日常表达中惯用的一种形式。比拟可以使所拟事物鲜活生动,具有人或物的形态动作,能充分表现说话人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色彩。对比的主要意图是突出其中一方的某一特点,使一方的优点或缺点更加明显,尤其适用于对对立的双方进行说明的语境。排比是口语表达中较为高级的语言形式,会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在这一点上教师可建议学生多读孟子的文章,学习孟子的说理方式及语言风格,相信学生在一定时间的训练积累之后,是可以将这一语言表达技巧熟练掌握的。教师有意识有方法的将多种修辞手法融入口语表达训练中可以使学生的表达妙语连珠。

猜你喜欢
口语训练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
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训练
谈如何进行英语口语训练的教学
口语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口语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实践活动研究
同伴互助学习在英语诵读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怎样提高农村中学英语的口语训练
此处有声胜无声
语文教学中提高技校生口语交际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