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冬奥会场馆及周边场地赛后利用的探讨

2020-06-19 07:59郭木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0期
关键词:冰雪运动冬奥会

郭木华

摘 要:本文对首钢冬奥会场馆及周边场地赛后利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首钢冬奥场馆赛后发展大众冰雪运动的三个假设:商业策划、政府支持和融媒体宣传、合理场地规划和棕地改造方案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通过四种研究法方法进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经济、宣传和场地规划问题的统筹规划可以在不同方面较大程度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预定假设成立。与此同时,多样化的主题策划方式、商业运作模式、多媒体的宣传等,这些可以带来首钢园区冬季冰雪运动的兴盛,促进园区包括周边地区经济正常发展,提升市民体育文化参与度,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关键词:冬奥会;赛后利用;冰雪运动;棕地改造

中图分类号:BT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0.105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人群生活方式转化,尤其对于冬季较为漫长的北方城市来说,冰雪运动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冬季冰雪运动在未来的首钢园区会有一定发展空间。同时,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有着诸多成功案例,首钢冬奥场馆及其周边场地赛后利用在群众体育运动、商业、文化等方面都将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由此本文通过问卷实验验证、实地考察、数学模型分析和文献研究论证等方法,对首钢冬奥会场馆及周边场地赛后利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提出首钢冬奥场馆赛后发展大众冰雪运动的三个假设:商业策划、政府支持和融媒体宣传、合理场地规划和棕地改造方案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通过四种研究法方法进行假设实验检验,得出经济、宣传和场地统筹规划可以在不同方面较大程度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假设成立。

本项目具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和探索性。首钢冬奥会赛事时间为2022年,本项目针对性很强的构思与设想有着切实可行的推行时间和空间,对于冬奥会提供创造性思维和前瞻性方案。比如充分利用首钢博物馆和冬奥会大型现代场馆设施的社会影响力,突出地标式建筑文化特征,让首钢园区成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同时结合冰雪运动乐园建设,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场馆设施,组织群众性体育运动,建设首钢园区冬季运动文化氛围,比如推出群众性体育活动——“首钢滑雪季”等,突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目的,围绕大众健康、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少年儿童和文化教育等多主题开展,注重运动的社会公益性效果,比如老年健身、残疾人运动等。通过这样的群众性运动提升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首钢冰雪运动中。让赛后的首钢园区可以集商业、娱乐于一体,成为广大群众户外健身、休闲和娱乐的好去处。

本项目在首钢园区改造的具体问题和细节上,有非常细化的论证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比如提出“钢的运动”青少年滑雪比赛,推出“钢的运动”品牌系列,带动首钢园区的各类运动商业产品的售卖。开发针对特殊群体的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如为中小学生比赛提供重要场所,增加工作日期间的曝光度。针对青少年和老年群体,在固定时间内免费或低收费向青少年开放滑雪训练场馆和老年人健身训练场馆,有效地利用现有场馆设施。

总而言之,在进行首钢冬奥会赛后场地改造时,场馆和场地功能将趋多样化,多因素多角度商业策划,有效赛后利用和适度的多媒体宣传等,这些可以带来首钢园区冬季冰雪运动的兴盛,促進园区包括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市民体育文化参与度,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从而达到促进国民身体健康,创造就业机会、增进社会生活和谐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1 研究分析

1.1 文献综述

2010年12月首钢北京地区钢铁主流实现全面停产,涉钢产业实现了整体搬迁,停产后的钢铁园区发展前景备受关注。进行园区的整体拆除改造既浪费资源又会对环境进行污染。随着北京冬奥组委入驻,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已经成为首钢产业转型的方向和定位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将园区规划为“五区两带”即工业主题园、文化创意园、综合服务中心、总部经济区、综合配套区、城市公共活动修仙带和滨河综合休闲带。2017年北区精煤车间也被改造为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4座冬奥训练馆,同时配套运动员公寓和商业设施。截至目前首钢园区的各个冬奥会场馆和基础设施已经陆续完工,部分场馆已经开始接待运动员试训。

首钢冬奥会场馆设计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紧密结合。项目选址在首钢工业遗产园,除跳台本体以外,赛事的配套设施全部来自首钢冷却塔区域的工业遗产改造。项目通过单板大跳台这项青年人气极高的运动创造新的城市活力点,由精煤车间改造的训练馆保留了原车间的超大尺度和超长的空间,置入冰雪运动功能,在冬奥会结束后将转为社会设施,向社会开放为市民提供服务,为普及冰上运动做出贡献。通常来说,国际赛事的体育馆都会被要求馆改造成能够“缩身”易于拆解的场馆,而首钢冬训馆却恰恰相反,在冬奥会结束后要向更多的普通市民开放使用,推动“三亿人上冰雪”群众运动目标。冬奥历史上第一次实现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

项目已经受到包括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国际雪联秘书长莎拉在内的充分肯定。巴赫说:“北京将曾经的一个钢铁工厂改造成为冬奥会训练场馆,非常不可思议。他们在那里将旧厂房改造成办公室、休闲区、训练场,也成为北京冬奥会组委会的办公地点……是对国际奥委会2020议程的理想诠释”。

通过对于城市棕地改造项目相关资料的查阅、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城市工业废弃地再利用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分析,本项目针对首钢冬奥会场馆及其周边场地赛后利用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和研究,相关文献资料总结如下。

经济发展促进城市人群生活方式转化,冬季冰雪运动在首钢园区会有一定发展空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可支配性收入不断增加,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有了更高层面的提升,大众型娱乐休闲和运动成为新的生活和健康方式,尤其对于冬季较为漫长的北方城市来说,冰雪运动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城市工业废弃地改造有着诸多成功案例,首钢冬奥场馆及其周边场地赛后利用在群众体育运动、商业、文化等方面都将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通过文献资料查阅,进一步了解到进入20世纪80年之后,基于更加新型的城市公共生活理念和环保节约型经济发展观念,更多的工业废弃地被成功改造成为各类城市公共设施,比如德国埃森的废弃工厂被改造为博物馆,上海的洋浦自来水厂被建设成为上海自来水展示馆。北京有多处城市工业废弃地改建项目,比如北京红狮涂料厂被万科以招标方式拿到限价地块,通过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清理之后,成功开发房地产。北京化工三厂在进行相关环保处理之后,被规划和建设成为宋家庄经济适用房和大山子798艺术区。

本项目属于社会利益维系下的土地更新,其物化目标是利用土地资源建设提高公众生活质量,建设成为满足各种群体性的共同利益的公共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可以借鉴城市棕地改造历史上诸多成功案例,根据首钢园区自身的实际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物化目标的设定,对首钢冬奥会场馆及周边场地进行合理有效的赛后利用。

1.2 提出假设

目前我国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较低,希望通过项目论证得出关于场馆及周边场地赛后利用的相关方案,提升周边以及北京市其他区域大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参与度。

通过问卷数据、文献分析与实地考察,项目组初步得出结论:冬奥场馆赛后的大众冰雪运动发展,其重要影响因素有三点:政府支持力度、经济效益和宣传力度。为此赛后场地规划方案的合理性与持久性尤为重要,文章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商业策划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举例:降低冰雪运动入门门槛,如降低门票价格、运动难度改为以初级为主)。

假设2:政府支持力度和宣传因素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举例:举办大型的公益性体育运动,比如冬至冰雪趣味运动节等)。

假设3:合理的场地规划及棕地改造方案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举例:北区精煤车间已被改造为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4座冬奥训练馆,比如可以在固定时段免费让青少年群体入馆进行训练,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

与此同时,上述假设也会存在着一些相反的情况。

假设2政府支持力度和宣传因素也有可能无法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比如由于宣传力度小,运作方式老旧,对象没有针对性等,从而造成举办大型公益性体育运动并没有多少人参与。

假设3合理的场地规划及棕地改造方案也有可能无法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比如尽管在固定时段内免费向青少年群体开放训练场馆,然而因为园区附近交通不便、周围缺少配套服务娱乐设施等因素,导致尽管有着良好的训练场馆和设施,依然没有多少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训练。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问卷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在较大范围内了解社会和学校等各类群体人士对首钢工业园的了解程度。通过139份问卷的发放、回收和数据分析,结合已有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优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和调查问卷小程序沟通便捷的特点,调查不受人数、地域、年龄、工作性质等条件的限制,可以广泛收集数据,为后面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缺点:预设性问卷缺乏弹性,回收率和有效性较低。

2.2 文献研究论证

通过对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阅读、分析和總结,结合首钢冬奥场馆及周边场地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性论证。确定棕地改造具体选题方向之后,在相关的学术期刊网、高校图书馆、知网等上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精读学术资料,提炼总结有效信息,并根据已有的分析总结撰写论文。

优点:文献资料开拓学术视野,提供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有效信息,对于项目论证和撰写论文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缺点:文献资料多为过去棕地改造的案例,对于首钢工业园区的改造和利用涉及的较少,参考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如旱雪运动的布局规划通常在流量大、消费集中的场所,根据场地空间和不同人群进行灵活装配不同等级的滑道如极缓坡、缓坡、中坡、陡坡和综合坡,也可以结合其他项目如射箭、室内高尔夫等形成项目群。

表1为文献资料得出的旱雪场滑道规划所需数据。

赛道坡度长度弯度特点适应人群

雪圈区/滑道≤8°140+m>150°或直滑道宽度大,缓冲区大,占地面积约为总赛道面积1/4以体验为主家庭,亲子,儿童,初学者和初次体验冰雪运动的受众

初级滑道(主滑道)10°-18°140+m>150°雪道宽,坡度低,安全性高占地面积约为总赛道面积1/2以体验和教学为主初次体验冰雪运动的受众和水平较低的滑雪者面向大部分受众、青少年

中级滑道13°-25°140+m>150°宽度小,雪道长,坡度稍高,占地面积约为总赛道面积1/4以教学为主水平较高的滑雪者面向希望体验快滑快感的受众

2.3 实地考察

通过对首钢冬奥场馆及周边场地的实地考察,利用内外部建筑观测、园区内工作人员调研、绘制草图等方式,分析首钢园区场馆现有状况和赛后利用的空间,并将实地考察资料、文献资料和问卷数据相结合,进行汇总整合,分析首钢区位条件并绘制平面图,初步对首钢进行平面区域规划。

优点:实地考察能够直观切实地调查研究对象,有利于项目论证的细节处理,尤其是后期实践部分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缺点:实地考察的时间和范围有限,调研的人员和场地也有局限性。

2.4 数学建模

利用调查问卷中每个研究对象的数据,根据大数法则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建模。具体地,变量为是否了解首钢、是否了解冰雪运动以及是否参加过冰雪运动。将了解设为1,不了解设为0;通过变量求和可得,函数值越大,则意愿更高。即同时了解这两项并参加过冰雪运动的个体更加建议进行改造。在由具体数据求得样本均值(=1.287275153)和方差(=0.452933947)后,构建t分布。经检验接受原假设H0,即样本真实性较高有比较强的真实性和指导意义。

3 研究结果

项目组进行充分的文献阅读和论证研究,又对首钢园区进行了三次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问卷设计调查。问卷数据调查通过微信朋友圈发放,对于所有人群进行随机抽样,共回收139分问卷。问卷主要围绕不同人群对于首钢园区的了解程度、2022北京冬奥会的参与程度、冬季冰雪运动项目的参与等问题展开调查。本文通过对问卷实证调研进行验证分析,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论证研究,检验分析各条假设的正确性。

(1)利用首钢工业基地社会影响力带动冰雪运动宣传。

从图3中可以看出,了解首钢原本是工业基地的人数最多。由此可以将冰雪运动与工业有关的主题结合,吸引群众前来首钢园区游览并体验冰雪运动。

(2)提升首钢冬奥会赛场在各类媒体上的影响力,扩大赛事影响力从而为赛后场馆及周边场地再利用做好前期预热。

图4、图5和图6显示,市民对首钢园区作为冬奥会场馆缺乏较为详细的了解,对于2022年冬奥会的了解仅限于“知道”,但远不及“深度了解”或“参与其中”的程度。可以通过互联网、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在媒体上进行宣传,提高群众对于有关首钢作为2022年冬奥会赛场的了解程度。

(3)分析市民冰雪运动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赛后设计和场地改造。

从图7、图8、图9可以看出,大部分市民对冰雪运动还是较为有兴趣的,而且参加过有关冰雪运动。在这些参加过冰雪运动的个体中,分别有对滑雪、滑冰、冰雪乐园有兴趣的人群。小部分市民未参与过冰雪运动。除此之外,在对于首钢园区的改造持支持的态度并怀有一定兴趣的人群中,有部分人群因一些限制因素(如交通、距离等),不会前去首钢参与冰雪运动。

因此,在赛后设计和场地改造的过程中,不仅应估计到高水平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还应从初学者的角度设计活动和改造场地,从而更好的向大众普及冰雪运动。同时提高交通设施的便利程度,促使更多的人来首钢园区参加冰雪运动。

(4)根据市民对于首钢园区运动区和文化创意区的设计与改造关注度的差异性,有目的性地进行赛后规划。

由图10可知,一部分市民对于首钢园区的文化和运动宣传持积极支持态度,并愿意主动参与,一部分居民因为各种客观原因无法从行动上进行支持,小部分居民完全不支持,更多的市民持被动态度观望态度。由此可以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加大首钢园区文化创意和运动区的公益性和趣味性,并通过各类优惠的商业措施,吸引更多的人气,通过人气流量带动更多市民关注首钢工业园区。

(5)通过分析实地考察的结果,以晾水池(即秀池)为中心的周边空间具有较大可利用性,因此通过文献资料地查找将晾水池以南的空间设计改造为了适合于青少年、儿童、家庭等多种年龄段人群的极限运动场和旱雪场。

三高炉与晾水池相邻有较好的环境和视野,同时内部层次分明可改造为博物馆、展览馆一类的室内活动场馆。晾水池以南的空间比较旷阔有较大可改造面积,同时介于三高炉和冬奥赛事场馆中间可以将两部分连接起来,有较大的可利用性,可初步规划为与冬奥相契合的大众型冰雪运动中心,使其成为同时具有运动健身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功能区。

图11中左侧为面积为9590平方米的极限运动活动区,主要项目包括:滑板、轮滑、自行车三类适于青少年的极限运动,设计原理参考附录3、4。图中间的区域为游客服務中心,具有咨询台、售票处、公共卫生间、旱雪器材及服装租赁处和更衣室等服务项目。图中右侧为面积为32400平方米的旱雪场,分别设有适用于青少年、儿童和亲子家庭的中级道、初级道和雪圈道。如图的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利用了首钢棕地的空闲场地,并契合了2022年冬奥会的主题,使其成为能够全民参与、无季节限制的冰雪运动中心,进一步推进了冰雪运动的大众化。(设计原理参考附录1、2)。

附录:

(1)旱雪场设计规划原理。

(2)变角坡度原理图。

(3)滑板场地建设要求。

主体设施

①场地主体设施涵盖街式区域、碗池区域。其中碗池面积不小于1000平米,街式面积不小于800平米。

②大型或比赛场地需配有选手休息区、看台等配套辅助设施。

③水泥、钢木结构是现有技术下最可靠的工艺,也是目前的主要建造工艺。

(4)滑板场地环境要求。

①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要求及警示标识。

②滑板场所及周边、更衣室、卫生间、过道等公共区域应有防滑措施。

③场地区域照度应不小于300勒克斯。

④开放夜场的滑板场所应有应急照明灯。

⑤室内滑板场所应有通风设施。

⑥应有覆盖整个滑板场所的广播设备。

⑦应在滑板场地区域内安装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4 结论分析

通过问卷分析得出的实验验证、实地考察的数据和资料,并结合文献资料论证研究,形成如下关于首钢冬奥会场馆及周边场地赛后利用的研究结论。

4.1 关于首钢冬奥会场馆和周边场地自身赛后利用

(1)充分利用首钢博物馆和冬奥会大型现代场馆设施的社会影响力,突出地标式建筑文化特征,让首钢园区成为北京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

(2)结合冰雪运动乐园建设,寻求政府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场馆设施,组织群众性体育运动,建设首钢园区冬季运动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冬季冰雪运动。在承办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推出群众性体育活动——如“首钢滑雪季”等,突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公益性目的,围绕大众健康、环境保护、关爱弱势群体和少年儿童、文化教育等多主题开展,注重运动的社会公益性效果,比如老年健身、残疾人运动等等。通过这样的群众性运动提升社会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到首钢冰雪运动中。让赛后的首钢园区可以结合商业、娱乐于一体,成为广大群众户外健身、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继续利用场馆及其周边商业服务设施,为国际会议、国内外滑雪赛事提供场所和服务。在投资建设冬奥会场馆的基础上完善文体产业布局,同时引入大型体育赛事和文化演出活动,如马拉松、北京世界单板滑雪赛等国际知名赛事活动,不断提高首钢园区经济、体育、文化等综合活动的影响力。

(4)通过商业策划,推出具有首钢工业遗产和现代冬奥赛事特征的群众性运动品牌。首钢本身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建设基础,可以通过建立首钢运动品牌特色创意产品。比如“钢的运动”青少年滑雪比赛,由此推出“钢的运动”品牌系列,带动首钢园区的各类运动类商业产品的售卖,乃至带动整个石景山地区的现代商业经济模式的转变和发展。

(5)提高体育场馆利用率,降低空闲时间。开发针对特殊群体的体育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如为中小学生比赛提供重要场所,增加工作日期间的曝光度。针对青少年和老年群体,在固定时间内免费或低收费向青少年开放滑雪训练场馆和老年人健身滑雪训练场馆,有效地利用现有场馆设施,尽量降低场馆空闲时间。同时通过更高的场馆使用率,提升首钢园区的人气和知名度,客观上也能够促进商业和娱乐设施的有效经营。

4.2 关于首钢冬奥会场馆及周边场地赛后利用的融媒体宣传

(1)利用政府政策公共资源,充分利用各大媒体网站进行首钢冬奥会赛事的报道,提高市民对于首钢2022年冬奥会赛场的了解和参与。同时做好赛后群众性体育运动项目的宣传,提升首钢园区北京冰雪乐园运动的社会文化影响力。

(2)利用多媒体方式宣传首钢冬奥运动场馆的设施和功能,通过电影公益广告、电视广告、网络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对首钢园区运动的公益性和独特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比如通过对于社会公益性滑雪运动公益性项目培训、固定时间和特定人群的免费或低费用训练馆场开放等项目的介绍,提高市民对于场馆赛后运营方式的了解,提升场馆自身的人气和社会影响力。

4.3 关于首钢冬奥会赛后场馆活动与场地设计的多样性趋势

(1)将冰雪运动与工业有关的主题结合,吸引群众前来首钢园区游览并体验冰雪运动。例如,可以将“人类对于工业文明的思考”这一主题和冰雪运动相结合,办一次灯光秀、音乐节或服装秀。在文艺活动当中穿插与工业文明有关的元素,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群众前来参加,还能有更加深刻的教育意义。

(2)在赛后设计和场地改造的过程中,应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不仅应估计到高水平冰雪运动爱好者的需求,还应从初学者的角度设计活动和改造场地,从而更好的向大众普及冰雪运动。例如,在滑雪道的设计上,对于不同水平的人群应有不同的设计。

(3)提供多种多样的和冰雪运动有关的活动,并通过首钢园区的自身的特色,吸引更多的群众前来体验冰雪活动。除滑雪和滑冰外,应将首钢打造成一个多功能的冰雪乐园。除此之外,由于北京周边的滑雪场不只有首钢园区里面的这一个,所以应在活动规划和场地设计两方面考虑如何才能将首钢园区的滑雪场突显出来,使人们能愿意克服交通、距离等限制因素前来首钢参与冰雪活动。因此一个合理的场地规划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于首钢赛后用地的棕地改造方式,制定出一个合理化的、持久性的策划方案,并在相关区域内设置配套服务设施,在保证该旅游地的定向的吸引力的同时进行组合,并与冬奥会冰雪运动相结合,可以有效缓解首钢由于单一旅游方式而削弱的游览价值。

以上三类结论也存在可以商榷的地方,比如第(一)类构思和设想还受到具体社会经济变化的影响,如果遭遇大的自然性灾害或社会经济动荡,上述结论都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比如社会经济发展衰退,经济投资下滑,市民经济收入减少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场馆的再利用。第(二)类构思和设想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当下媒体和自媒体发达,在信息传递便捷的同时,也很容易出现信息混乱、良莠难辨甚至于虚假信息等等情况,在某些情况下,融媒体的介入可能会带来一时的人流量,但是长久而恒定的冰雪运动参与者仍然需要更多的场馆设施、周边交通和商业娱乐设施的综合性优质保障。第(三)类构思和设计也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国冰雪运动产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着配套设施不足、产业管理落后、滑雪文化缺失等问题,因此经济问题和管理问题也深深影响着大众冰雪运动。由此赛后场地的再利用涉及到冰雪运动更深层的体制管理、运动文化和配套产业链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首钢园区赛后高效再利用的难度。但是难度也是机遇和挑战,如果有时间再进行这个项目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关注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对于首钢冬奥会场馆及周边场地赛后利用的价值,设计出更具有结构性调整和全局性改观的首钢冰雪运动项目。

总而言之,经济、宣传和场地规划问题的统筹规划可以在不同方面较大程度上提升冰雪运动的大众普识度和社会参与度,假设成立。与此同时,多样化的主题策划方式所针对的主体影响因素侧重有所不同,因而在进行首钢冬奥会赛后场地的改造时,场馆和场地功能将趋多样化。多因素多角度商业策划、有效的赛后再利用和适度的多媒体宣传,这些可以带来首钢园区冬季冰雪运动的兴盛,可以促进园区包括周边地区的经济正常发展,提升市民体育文化参与度,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从而达到促进国民身体健康,创造就业机会、增进社会生活和谐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与此同时,这个项目在实践报告中会策划未来要详细规划的大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将工业元素放入其中,体现人类对于工业文明的思考。另外还会将大型活动策划案和平面设计图提供给首钢园区相关管理部门,争取能够落实到实践操作层面,比如(图13)即为全年活动策划的一个时间轴。

参考文献

[1]王凱,梁红.后工业时代棕地治理法规及复兴方法研究[J].工业建筑.2017,(11).

[2]蒲培勇,孙金坤,庄红.西方艺术思潮下的老工业区废弃地规划设计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3]刘虎,丁可.美国伯利恒钢铁厂景观再生的经验与启示[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

[4]杨果,杨恺林.首钢工业废弃地植物群落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二通机械厂、第二炼钢厂、焦化厂为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6,(5).

[5]南宏,韩秀茹,凌盼.工业废弃地再生利用的方式及价值——以青海221厂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5,(12).

[6]惠玮.工业废弃地改善与利用价值初探[J].中国市场,2015,(7).

[7]于晓航,张曦月.工业废弃地景观改造与再利用方法综述[J].现代园艺,2015,(6).

[8]刘艳茹.活力与再生——从社会视角浅析城市废弃地的活力营造[J].四川水泥,2017,(8).

[9]鲁勋洲.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改造路径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9,(4).

[10]倪敏东.国外“棕地”改造的启示——以武汉“龟山北”地区城市设计为例[J].国际城市规划,2009,(4).

[11]迪特·哈森普鲁格,刘崇.德国在后工业时代的区域转型——IBA埃姆瑟公园和区域规划的新范式[J].建筑学报,2005,(12).

[12]张景瑜,尹智英.废旧工业区再生中标识系统设计的整体性研究[J].大众文艺,2017,(1).

[13]林崇华,秦佳丽,张金珠.城中废旧工业区的绿色生态式改造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16,(11).

[14]贾新新,蔺宝钢,杨洪波.西安大华纱厂旧工业区景观改造规划[J].工业建筑,2014,(2).

[15]傅瑜.城市工业废地景观生态恢复重建与再利用分析[J].城市建筑,2019,(1).

[16]吕奕霏.城市工业废弃场所的景观设计[J].绿色科技,2017,(11).

[17]易莲红,张薇.城市棕地的景观更新与再利用的模式研究[J].绿色科技,2016,(12).

[18]刘冠,王诚吉.工业废弃地审美评析——以杜伊斯堡风景公园为例[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6).

[19]张少伟,于晓莹,衡静,等.欧美国家城市废弃地改造发展与实践研究[J].河南农业,2017,(9).

[20]朱文一,孙昊德.奥运主体育场与“白象综合症”——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问谈[J].世界建筑,2013,(8).

[21]永红.打造“智慧冬奥”[J].北京观察,2019,(4).

[22]加加林·弗拉基米尔·根纳季耶维奇,舒斌·伊戈尔·鲁比莫维奇,周志波.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建设特点与赛后发展模式[J].建筑学报,2019,(1).

[23]赵鸣,徐强.奥运场馆地域性设计与赛后利用评析:以青岛奥帆中心为例[J].中华建设,2018,(11).

[24]金睿.伦敦奥运会场馆的赛后利用及启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8,(11).

[25]谢知睿,谢中,刘心怡.亚运场馆赛后的利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广州亚运会为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0).

[26]高建伟.城市工业遗产地公园景观设计研究——以唐山南湖公园为例[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4.

[27]王文娴.城市废旧工业区景观再造设计与研究——以济宁市济安桥路老厂区为例[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4.

[28]刘群.首钢工业区:面向城市風貌特色塑造的建筑风貌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6.

[29]杨琳.创意产业中的工业类建筑遗存更新设计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7.

作者简介:周洪宝,四川三台人,工程师,信息工程专业。

猜你喜欢
冰雪运动冬奥会
创造条件 冰雪进校 引领师生游冰戏雪
张家口居民对2022年冬奥会的感知及其参与意向研究
冬奥会中我国国家形象的跨文化建构与传播
我国冰雪运动人力资源储备与发展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