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2020-06-19 07:45江晓燕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因中学

江晓燕

摘 要: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还给社会、学校和家庭造成很多不利影响。造成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有很多,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对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出解决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对策,对预防、减少甚至消除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让中学生在法治、向上向善、团结友爱、和谐美满的环境中健康顺利地成长成才有重要积极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欺凌事件;成因;对策

校园欺凌指“在校园内或校园外,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力量较强或者人数较多一方对力量较小一方进行的故意的持续性的重复性的攻击行为,从而给受欺凌方造成身体或者精神上的或者物质上的某种程度的伤害”[1]。中学校园欺凌事件自产生以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对部分受欺凌学生产生将持续一生的不可逆且不可修复的伤害,同时也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学校创建和谐优美健康的学习环境、家庭的和谐美满氛围的形成等方面都产生了负面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教育总的纲领和指导,有了确定的方向,不論是德育工作者还是家长甚至学生本人都有明确的信念,这为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和长足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因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发挥其重要价值,对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和对策进行研究可有效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给学生创造更加和谐、健康的成长成才环境,从而有效预防、减少甚至消除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针对本次研究,本课题组随机对四川省的三所中学的1100名中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和对策研究》的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51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5.5%。我们根据所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的数据和信息的统计和分析,并结合中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域对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成因和对策进行分析、探索研究和总结。

一、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成因

(一)部分中学生自身存在的不良因素

1.部分中学生法治意识淡薄。在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中对他人造成身心伤害本属于违法行为,但由于部分中学生包括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和受欺凌者,他们缺乏法律知识,对法律知识学习掌握不够或学习法律知识不认真,法治意识淡薄。对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来说,他们已经触碰法律底线对他人造成伤害却不自知,而对受欺凌者来说,在面临同学的欺凌,不懂得以法律来保护自己,一味地躲避、忍受或回击,有的不敢给老师和父母诉说,导致老师和父母错过最佳的制止时机,从而酿成悲剧的产生。根据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显示:1051位学生中只有19.7%的学生表示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有62.5%的学生表示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法律意识不强,有21.6%的学生表示自己被同学欺凌不会主动告诉老师和父母。由此可见,在中学生群体中部分学生缺乏法治意识是造成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2.部分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有待提高。在本次的有效问卷调查的数据统计中显示:1051位学生中37%的学生在问卷中表示自己不会以自己所处的班集体为荣;有31.8%的学生表示自己会以欺凌他人的方式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有39%的学生表示不能与同学友善、和谐地相处;只有29.5%的学生表示自己会主动关心有困难的同学,而这四组数据显示出部分中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并非和谐,他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有待提高。根据调查数据和中学生群体实际情况可得知部分中学生因思想道德修养不够高而导致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产生体现在很多方面:有的学生因缺乏集体主义思想,以自我为中心,对待同学不友善;有的因自身精神压力大而通过欺凌同学来发泄自己内心的压力;有的学生因太过无聊想找点生活的“调味品”;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好玩儿”;有的学生无论被欺凌的学生与自己是否有关系,只要看着别的同学去做自己也“跟风”等等。由此可见,部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存在欠缺也是导致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部分中学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1.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在回收的有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中显示:有57.9%经历过校园欺凌事件的中学生表示其父母的关系是不和谐的。有的父母常年吵架或以暴力相向,有的父母长期“冷战”,漠视对方的存在,他们没能处理好家庭关系,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直接性或间接性的伤害,没能给孩子的成长成才提供和谐美满的有利环境。这些家庭中有的孩子在学校以报复性的行为去伤害身边的同学,易成为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有的孩子因自己家庭父母不和谐的关系变得自卑、敏感,不能与同学很好地相处,往往被孤立,易成为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欺凌者。

2.父母疏于对孩子的沟通和关爱。在此次有效调查问卷中有47.5%经历过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学生表示其父母不会经常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沟通与交流是作为父母和孩子之间培养感情的桥梁。但有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物质上的供给而往往忽略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极少关注孩子内心精神世界;有的父母因溺爱过度而疏忽于对孩子内心的引导,没能促成孩子良好品格的养成,导致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行为和习惯而易成为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有的父母缺乏对孩子的关爱,让孩子因缺乏安全感而滋生自卑,加上因没能与孩子很好地沟通而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所在,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不能予以孩子正确的引导,这些孩子则易成为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中的受欺凌者。另则,在调查中还发现,经历过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43%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和51%的留守家庭的学生都表示与其家长沟通情况不好。单亲家庭和留守家庭的孩子也往往因与其家长缺乏沟通与交流使得他们的性格和行为的形成和发展没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纠正,从而易成为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中的欺凌者或受欺凌者。

(三)社会不良风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由于社会中有关于自私自利、伤害他人以获取自我的满足、道德低下等的不良现象的产生,加之社会中暴力事件频发,造成社会不良风气的产生。而中学生根据其身心发展特征缺乏对社会不良风气的道德的认知,反而还“学样”,这样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极不利的影响。在此次的有效调查问卷中表示自己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认为可以借鉴的和感到好奇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39.2%和58.3%,由此可见,中学生群体中对社会不良风气的危害性的认识度还不够高,自身保护和防患的意识不够强。因此,社会不良风气也是导致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重要诱因。

二、解决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多途径、多方法地加强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无论是欺凌者还是受欺凌者,往往与他们的法治意识淡薄有着直接关系。“法律约束则是硬性的,法律使一些最基本的社会价值取向明晰化、规范化、权威化,为人们提供具体的行为模式,而且着眼于对每个人的行为及后果的约束”[3],因此,培养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其必要性。培养中学生法治意识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样的,我们可以加大对学生法律知识的教学力度以及加强对学生的法治专题讲座,让学生从老师对法律知识的讲解中、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中去汲取法律知识养分;我们也可以借助现代网络媒体,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法律知识专题栏目、法律案例情景模拟剧等途径去学习法律知识;我们也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加强对学生的法律知识的教育与引导等。通过以上的方法与途径增强中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起法治精神,让学生明白主持或参与校园欺凌事件均属违法行为,挑战法律的底线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让学生明白在遭遇被欺凌时要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身的生命和人身安全。因此,通过对中学生的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尊法、学法、守法和用法,从而有效地预防、减少甚至消除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据调查研究发现,中学校园欺凌事件往往发生在充满冷漠、排斥和敌对的群体中,要有效抑制、减少甚至消除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引导学生营造充满和谐、温暖和关爱的集体氛围有其必要性。由于中学生年龄发展特征,对外界事物认知度不够高,容易受外界不良现象的影响,其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易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自私自利、缺乏集体主义荣誉感、漠视他人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以集体荣誉为重,懂得主动去关心爱护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尊重同学,与同学友好相处,杜绝“跟风”现象的产生,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构建出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这对有效抑制、减少甚至消除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有重要作用。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中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要环境之一,中学生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家长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明白家庭关系的和谐、关爱孩子、与孩子的及时沟通交流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学生家长应当明白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将给孩子的成长成才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明确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自私、暴力或懦弱、敏感的极端行为;学生家长应当明白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沟通交流易错过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也易给中學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埋下隐患。因此,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家长应处理好家庭关系,给孩子树立好榜样,为孩子构建和谐、美满、健康的家庭环境;同时,学生家长应当与孩子多进行沟通和交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关爱他们,注重孩子优良品格的养成,对发现有问题的孩子,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正确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品格。总之,家长应积极履行监护人的职责,构建和谐家庭,与孩子及时沟通与交流,关爱孩子,为能有效抑制、减少甚至消除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做出努力。

(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共促中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成才

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关注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学生动态,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要及时沟通和交流,抓住解决学生问题的最佳时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要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生成,防止社会不良风气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共同致力于社会优良风气的建成,给学生创建出和谐、文明、清洁、美丽、健康的成长成才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易发群体,通过教育系列片的视频播放、交谈、心理辅导等方式和途径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注重对他们人际关系的疏通,让自私且有暴力倾向的学生变得能和善待人、与他人友好相处,让懦弱、敏感的学生变得自信、阳光。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的协同合作,从而有效抑制、减少甚至消除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青少年是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健康成长与成才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与发展。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依据中学校园欺凌事件产生的成因,通过加强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相关部门协同合作等方法与途径塑造学生的优良品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效抑制、减少甚至消除中学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让学生在法治、和谐、文明的环境中健康顺利地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 邢含莹.中学校园的欺凌行为及其解决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2] 王云,刘亚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衔接的哲学意涵[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18(7):17.

[3]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因中学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