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及应对策略

2020-06-19 07:45刘雅惠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新媒介调查问卷

刘雅惠

摘 要:当今社会,通讯技术不断发展,多途径的媒介不断壮大,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如手机、iPad、电脑等等。伴随着手机媒介的迅速发展、随时随地的互动功能、私密性较强、小而易携带等特点已受到大学生的青睐。然而,大部分的学生脱离父母后自控制能力较差,加上手机上多重的娱乐方式,从来导致过分依赖手机,手机依赖性已经产生。因此,关注学生在新媒介下手机媒体使用的现状、手机依赖症对学生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探究手机媒介在学生中如何使用的对策与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手机依赖症;新媒介;调查问卷

一、什么是手机依赖症

2008年一家英国的研究机构发现了“无手机焦虑症”,意思是一部分人在长期没有手机使用的情况下会产生焦虑、恐慌。随着手机的飞速发展,许多国家也开始对“手机依赖”现象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在中国,“手机依赖症”有两种含义:一是过度使用手机,人们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对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都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程度的影响,称为“手机依赖综合症”。二是从心理层面上,人们一天不用手机会产生不同的症状,比如心慌、做事心不在焉等等,我们将其归类为精神疾病。手机依赖发展到现在已然是一种社会现象,这会导致手机用户由于某种原因过度使用手机而在生理或心理上产生某种现象,使其不兼容。现在,基本上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手机,一旦我们失去了手机或没有电,我们会感到焦躁不安和不安全。有的人即使在没有手机震动或者响铃的情况也,也会下意识地掏出手机看看是否有未读短消息;有的人因为一时的信号差而无法连接到网络时,会感到焦躁不安,而这种焦躁越严重,说明对手机依赖程度越深。

二、新媒介下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现状

纵观各高校,或者更准确地定位到我们学校,低头族和手机控制随处可见。手机依赖症在大学生中持续蔓延,因此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并对其进行剖析刻不容缓。所以运用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研。

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人数500人,涉及三个年级,多个专业,回收到466份问卷,回收率93%。通过调查问卷得知,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人数比例为85.84%,一节课时间为90分钟,而在调查问卷中得出10分钟-30分钟的同学占据多数,这组数据中就可以得知学生在课堂中认真听讲的程度,以及手机依赖的严重度。课堂中玩手机的原因中,跟不上教学占51%,占据了一半,从众心理的同学占据了45.06%。利用手机都做些什么,学生们的调查中查阅资料占79.61%,这说明了学生中也有热爱学习的孩子。玩游戏、浏览各大网页占据多数。当手机不在身边,觉得不适应,无所事事的同学占61.37%,这些同学就存在着严重的手机依赖的现象。

三、手机依赖症对学生产生的原因剖析

(一)手机中五花八门的功能和服务不断地吸引着年轻消费者

调查问卷的数据中可以体现出这样几个问题,客观原因:手机容易携带,有着开放性的系统,可以看视频、聊天、听音乐、制作文档、拍照、录制视频和其他许多功能。更加人性化,这些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二)大学生没有良好的自控能力

主观原因:大学生,刚刚成年不久,从生理、心理上来看都处于第二次断乳期。进入大学,离开了父母,这或许是很多学生第一次不在父母身边,内心充满了好奇、恐慌,没有安全感,加之刚刚放下高中学习的压力,自制力差,自控能力有限等因素。这些人只能靠手机来消除自己的抵触情绪。例如:高职院校的孩子,考上大学之前学习成绩可能相对于本科院校的孩子来说基础较差,来到大学里,很多课程都听不懂,日积月累,课程就跟不上了,加之懒惰的心理,放纵自己,用手机消遣时间,加上网络游戏更新换代,出现了大批主流游戏,从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大学生将专业课“发愤图强”精神演变成为在游戏中“攻城拔寨”,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大部分学生每天都要“钻研的课题”。

(三)大学生存在孤独感

大学生对手机之所以如此依赖最重要的一点是它所能创造出来的虚拟空间。由于各种各样的社交APP的流行,手机所产生的虚拟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释放压力、满足交流欲望的地方。手机是一个可以不用见面就可以通过各种APP进行交流、结交朋友、诉说心声的平台。久而久之,大家就产生了惰性,变得孤僻,与朋友们逐渐的疏远,而产生了大学生的孤独。

四、手机依赖症对学生自身造成的影响

(一)影响学生的学业发展

现如今,网络发展迅速,打开手机APP都是各类琳琅满目的应用软件。以前我们可以通过手机搜集各类学习资料、浏览时事政治、学习十九大精神、联络亲朋好友,方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现在,学生总是随时随地使用手机观看视频和玩游戏,对一些热门的APP更是陷入其中不能自拔。就时下热门的APP“抖音”来说,有的学生更是能够在宿舍一整天不出门,而其原因就是在“抖音”上刷视频。当前还有一个问题,步入校园的大学生刚刚成年,自制力较差,还不能很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从而沉迷于手机的大海中难以自拔,这也将消耗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二)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

个别同学因为过度依赖手机从心理上产生了自我封闭,不愿意同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长此以往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心理疾病。

(三)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目前来看,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树立良好价值观、人生观的关键时期。然后对手机的攀比确在这个时期占了上风。以往对学习成绩的比较已经改变成为手机的较量,甚至手机是不是智能机等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心理比较。这不仅造成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出现了校园借贷这种欺骗学生贷款的现象。

五、新媒介在学生工作中正确使用的实践策略

(一)学校加强监管与重视

“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对于各大高校而言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对于学校来说,应当让我们的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手机的真正用途。所以我的建议是,第一,学校可以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模式,规定大学生在上课期间必须将手机关机;第二,在教学方面,任课教师可以适当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摆脱烦杂无味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可变性,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去;第三,学校可以举办多重多样的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举办运动会、合唱比赛、辩论赛、诗词朗诵等在转移大家注意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第四,对于有手机依赖习惯的学生,我们要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引导该生积极的参与到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当中,逐步消除学生手机成瘾的问题。

(二)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消除学生的孤独感

建议增加班级的集体活动,例如:在班内举办扑克大赛、羽毛球比赛、或者师生座谈会等来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的交流。也应鼓励学生多参与班级的建设,可以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意见。

(三)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具有清晰明确的人生目标,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就会随之发生质的变化。作为辅导员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的引导他们树立理想目标,比如可以引导他们设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那么他们就会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想尽一切办法去克服不同的阶段所遇到的不同的难题。有了这些作为基础,我想大部分学生就不会陷入混乱状态,也不会沉迷于手机。

综上所述,網络媒介下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探究,对于帮助大学生们逐渐克服手机依赖的现象,恢复大学生健康的生活作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手机正常使用纳入到我们的教学引导中。这也是我们老师长期坚持不懈的一种责任。

参考文献

[1] 付兵红.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9,41(11):121-125.

[2] 伍玉华.高职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与对策:以浙江温州高职院校为例[J].高教论坛,2015(2):37-40.

猜你喜欢
新媒介调查问卷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微信订阅服务中信息过载的调查与防控机制研究
浅析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
融合与创新:探寻中国电视新闻的渐变趋势
试论解放学生还学生自由
新媒介生态下的新闻生产研究
论国产青春片的青春消费与怀旧叙事
浅谈反习惯性违章在防人因失误中的作用
媒介融合的内涵、典范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