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2020-06-19 08:52刘年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刘年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相当丰富,经过长时间的积淀,已经逐渐形成了我国完善的传统文化体系。传统文化对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言行、举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然而最近几年,很多新兴文化的出现,致使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形成社会文化参差不齐的状态,不仅影响社会公德,而且影响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从各个方面逐渐渗透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和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语文教材中收录的很多文章也包含传统文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探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淀传承下来的,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智慧结晶。现在,年青一代的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缺乏必要的知识积累和情感认知。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以初中语文教材为基础,在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带领学生深层次的体会,让更多的学生学习并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传统文化展现的是我国特有的民族特质以及风貌,在民族传承以及发扬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华儿女,有责任主动参与进来,学习并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也要面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通過自身的努力为国家的发展做贡献,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非常重要,这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其次,当下教育在不断地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核心素养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要求,教育虽然与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具体到学科教学中,应该共同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在语文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就是其中的一个要点,这与将传统文化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做法不谋而合,故这也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最后,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部分,对于学生的为人处世能够提供极大的帮助。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单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起到高度的重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一些必考的文化知识点进行背诵,并没有深入的进行研究学习。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初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有有所欠缺,主要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存在着问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大部分都体现在文言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对内容的设置非常单一,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由于教师在教学岗位上已有数年经验,对于教学内容只是按部就班,以考试为目的,对学生的传统文化的讲授存在着欠缺,对于不在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没有进行有效的讲解,以及教师在扩展延伸部分传统文化知识时,因自身的文化专业问题,导致出现很明显的小错误,从而误导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学习积极性不足。当前部分初中生受外界思想冲击,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较低。初中语文包含大量诗词和文言文,学习难度较大,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一些学生无所适从。且由于文言文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机会较少,也难以得到有效的复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投入不足,学习质量不高。此外,古诗词和文言文包含大量语法、通假字、典故等知识,学习难度大,在此情况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难度加大。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措施

(1)创新传统教学方式,适当融入传统文化知识。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已经不只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上,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以此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仿佛身处在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中,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强大魅力。比如:讲解《故宫博物院》一课时,教师应当利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了解关于故宫的传统文化知识,在上课前将与故宫有关的纪录片播放给学生看,如《国家宝藏》《故宫》等,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可以观看纪录片,又能够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和故宫文化,还可以认识历史文物保护以及一直以来忽视的文物修复问题,进而认真思考当前我国文化保护存在的问题,还有对于传统文化而言文化起到的重要作用,以此大大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

(2)利用传统节日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中秋佳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收集并朗诵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文,也可以让学生们来聊一聊关于中秋赏月和中秋团圆的事物,还有自己家乡中秋节的一些习俗,等等。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首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词,再结合注释了解词的意思,让学生谈谈对本首词的理解,教师适当加以引导点拨,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情到深处再让学生齐诵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离愁别绪、渴望团圆的心情。

(3)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和推进,教师在进行教学引导的过程中,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与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性格特点,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所以,教师要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引导的过程中,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词当中,教师就可以围绕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思乡情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浓浓的家乡情怀,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要,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强化思想认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理解作者写作意图、拓宽学生阅读面、利用写作深化传统文化教育等,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其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录寿.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20(01):47.

[2]高晔.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65.

[3]张建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文学教育(上),2019(11):89.

[4]刘振义.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356-1358.

[5]孟丽.论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7):59-60.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初中语文教学渗透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之我见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