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

2020-06-19 07:55彭彦
理论与创新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彭彦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传承数千年的经典文本,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教学价值。但在教学实践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情况并不乐观,教学投入大,收效甚微。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教学中,想要唤起学生在文言文方面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可以说,良好的课堂情境能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以《湖心亭看雪》一课为例,立足学程,设置学习活动,优化教学方式。力求把构建语文高效课堂落到实处,努力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兴趣,为初中语文教学服务。

【关键词】湖心亭看雪;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過自主查阅古文字典和课文注释,学生可以正确读准:更(gēng)、定、挐(ráo)一小船、毳(cuì)衣炉火、雾凇(sōng)沆砀(hàng dàng)、余舟一芥(jiè)、强(qiǎng)饮等生字;

(2)通过熟读课文以及参考课文注释,学生能够尝试翻译:余挐一小船(数词“一”)、上下一白(副词,全;白色)、客此 (动词,客居)、鸟声俱绝(动词,消失)、强饮三大白(勉强;罚酒用的杯子)等重点字词,并背诵全文;

(3)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可以知人论世,了解张岱人物简介及生平以及小品文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可以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小品文语言特点以及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划出课文中描写雪景的句子,赏析西湖雪后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精读、美读,学生能够感悟作者超凡脱俗、遗世独立、不同流合污的闲情逸致,激发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更”“定”“挐”“毳”“沆砀”等词音、词意,熟练掌握“一”“客”“绝”“强”等重点文言字词及课文的翻译;

(2)学生能够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3)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齐读、泛读等,让学生读出文中的情景、情境,以及作者的心情。

【教学方法】

(1)教法:情景问答法、朗读教学法、多媒体演示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质疑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1)导入——多媒体演示法

同学们,常言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更是以其景致优美闻名于世,可见西湖美景之诱人,如果有机会游览西湖,同学们会在什么季节去呢?杭州最美在西湖。许多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西湖春夏季节的美。(用多媒体播放几张西湖的图片,注意四季、一天不同时刻中西湖景色的对比)

杨万里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明艳妖娆的西湖;

白居易说:“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是杨柳依依生机盎然的西湖。

寒冬大雪后的西湖又是一番什么怎样的景象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湖心亭看雪》。(黑板中央最上面处板书:湖心亭看雪,明代,张岱)

(2)作者及作品简介

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张岱为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是公认的散文大家,文笔清新,时杂诙谐,作品多写山水景物、日常琐事,有些作品表现了明亡后的怀旧感伤情绪。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湖心亭看雪》是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三。文章以精炼的笔墨,记叙了作者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

(3)整体感知文本,掌握基本字词——朗读教学法

张岱生于明朝,明朝灭亡后,他满怀沉痛,以遗民身份入山隐居不出,写文著书,寄情山水。本文就写于他隐居的时候。

老师:现在,老师先来泛读一下本文,请大家注意标出生字词的字音。(老师泛读)然后,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找准停顿,不认识的字词可以看课下注释;第二遍读出感受,读出味道。

①学生练读。

“崇祯”、“是日更定”、“挐一小船”、“毳衣炉火”、“雾凇沆砀”、“强饮三大白”(学生读课文,教师缓慢巡视学生)

②学生展示读。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那谁来读一下第一段呢?

(请举手的学生读第一段)

老师:你读得很流畅,看来已经掌握了本段生字词的字音。但如果你读得再有些感情就更好了!

那谁来读一下第二段呢?(请一位同学读第二段)

老师:你读得不喜!没有读出大喜的感觉——“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刚才同学们都读得不错,现在我们来齐读全文:“崇祯五年十二月……”预备,起!(同学齐读课文)

老师:下面大家自读课文,参考课文注释,弄懂文意。最好能把注释记下来,遇到不明白的词句,先画下来,一会儿我们统一讲解。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全班,了解进度。问学生:看到哪里了?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现在,前后4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合作解决不懂的地方。(教师深入到2个小组中,问学生:是日、芥、两三粒等字词意)

还有弄不懂的地方么?

(环视全班,确定学生是否还有不懂的地方)

——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

老师:看来大家学得不错!那现在请大家看多媒体上显示的这些字词,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大家解释下面加重词语的意思。

一词多义:

①挐一小船  上下一白

②是日更定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③是日更定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④上下一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循循善诱)

(4)资料助读,深入讲解——多媒体演示法

“白”的字体演变图片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楷书)    (《说文》古文)

“白”原来是烛火的形状,中心是烛芯或灯芯。最初的意思是“明亮”、“清楚”。后来常指白色。甲骨文字形,像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如:“雄鸡一声天下白”(李贺《致酒行》,天亮的意思);白衣(古代未侍者穿的白衣);“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酒器“白”的图片

图1              图2                   图3

上面是一些古代酒器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说文》中“白”的字形是,其形象看上去像酒杯(老师指着上图1-3)。俯视杯口,形状又酷似甲骨文中的“白”字(老师回放甲骨文中的“白”字图片)。因此,本文中“强饮三大白而别”的“白”字,意为罚酒用的杯子。

(5)译文纠错,疏通文意

老师:解决了几个重点字词,老师相信大家应该可以翻译整篇课文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文章。(请一位举手的同学站起来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杭州西湖。大雪接连下了几天,湖中行人、飞鸟和各种声音都消失了。这一天打更以后,我撑着一叶扁舟,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观赏雪景。雾气中的松树白气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人两三粒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对坐,一个童子烧的酒滚沸,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非常高兴,说:‘(这样的大雪天)哪里能想到在西湖中还能遇见你。(他们)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地喝几大杯后告辞。(我)问他们姓氏,(他们回答我)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老师:这位同学翻译完了,请坐。有没有同学发现他刚才翻译中有哪些地方不准确?(请一位举手的同学站起来指出)刚才这位同学,第二段翻译得很好,准确流畅。但是第一段中有两个地方翻译得不准确:“雾凇沆砀”应该翻译为:(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因为“雾凇”指冰花,而不是指松树。另外一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应译为:舟中米粒大小的两三个人罢了。“粒”在这里是词类活用,意为“像米粒一样的”,形容人在湖中特别渺小。

(6)细品课文,赏景悟情

①赏景——情景问答法

老师:刚才我们已经对课文的基本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是对于本文的深层含义,我们还没有深入了解。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第一段,并在脑中想象第一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选择这个时候赏雪,反映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呢?(老师提问学生,并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提示:画面景色:天地苍茫,万籁俱寂,银装素裹……作者不同于常人,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反映他拥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文章中写道:“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天云山水,浑然一体,大雪覆盖了一切污浊,世界一片纯净,此时苍茫天地与渺小事物形成对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长堤、湖心亭、舟中人、小舟”,并依次连线画成一个“湖”型,在“长堤”下面写上“一痕”,“湖心亭”下面写上“一点”,“舟中人”下面写上“两三粒”,“小舟”下面写上“一芥”。最后,“湖”中间用红色粉笔写上“大小对比”。)。

(教师提问:明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为什么作者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呢?同学们回答,老师补充:原来作者和舟中人只是同行,但不同心。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结合作者创作背景,得知作者忧国忧民,不同流合污,突出作者遗世独立、卓尔不群的高雅情趣,在孤芳自赏的同时感慨自己报国无门、人生渺茫。)

是啊!“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人置身苍茫天地,何其渺小,何其孤独!这段雪景苍茫孤寂,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把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呈现出来。在鲜明的对比中,渲染了一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绪。(板书:“景:苍茫孤寂,白描”)

(老师补充:“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在写作中它是一种描写的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以質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现在我们对白描有了初步的认知后,有哪位同学知道我们曾经学过的哪些文章里,运用到了白描的手法呢?——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过渡)回归之前的赏景部分,这种淡雅的景致之所以惹人爱,那么赏景之人又有何特点呢?

②品人——质疑探究法

老师:跳读课文,想想作者张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老师提问学生,并进行提示、指导)

豪爽:从“拉余同饮”、“强饮三大白而别”中“拉”和“强”可看出金陵人性格中有豪爽的一面,而作者确是个孤独者。作者见谁都痛饮么?(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自主质疑探究,并自由发言,谈自己看法。再由教师联系此文背景资料,深入分析,与学生共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志趣高洁、超凡脱俗、遗世独立:这样寒冷的夜晚(“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拥毳衣炉火”),常人会坐在家中,围着火炉,说话聊天,乐呵呵的。可作者张岱却夜访西湖,看雪赏景,说明他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人,独来独往,一身孤独,是个孤独的人。不同常人的行为背后,是不同常人的心境。一个“独”字,体现了作者志趣高洁、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品格。(板书:“人:遗世独立”)

痴:文章最后一句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者“痴”在哪里?我们给“痴”组词,一般怎么组?(老引导解读:“痴”,痴:chī《说文》:“不慧也。从疒疑声。”本义是傻,如白痴,老年痴呆症。引申义有迷恋,专注等,如痴心,痴情,痴迷。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傻、愚笨;精神失常、疯癫;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极度迷恋某人或某种事物而不能自拔的人。试問,作者在“痴”什么?同学们回答,老师补充:在钟敬文的《西湖的雪景》中写道:“从来谈论西湖之胜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两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时翩然来临。”而作者恰恰是不爱“绿杨阴里白沙堤”痴迷于西湖雪景。文中从三个方面写出了“痴人”。(1)“痴行”:大雪独行;(2)“痴景”:夜看,极寒时看;(3)“痴情”:知己之乐,醉情自然。)

(过渡)文中赏雪的还有金陵人,作者与他们素不相识,可为什么却一见如故?因为他们志同道合,有相似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现在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张岱的资料。

③悟情

多媒体展示辅助阅读资料:

张岱出生于侍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过着游山玩水的“风雅”生活。本文即是作者追忆早年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明朝的灭亡,张岱锦衣玉食的繁华安闲生活一去不复返,成了一场永远的梦,所以他说:“想余平生,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自序》)

老师:作者写本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却要用崇祯的年号?其中有什么深意么?(先由学生思考,后教师明确)

(多媒体展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明亡后的张岱,深怀着对故国的思念,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只有置身于他精神寄托的西湖中,才能深深地吸一口自由的空气。因此,作者的“痴”并非呆傻之意,而是醉心其中,如痴如醉。(板书:“情:故国之思”)

7.小结

这篇文章通过写作者湖心亭赏雪遇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其白描手法简练朴素,文中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都有力地抒发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现在,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下文章,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全班朗读课文一遍)

【布置作业】

现在来布置一下今天的作业:

(1)文章重点字词及翻译抄写3遍;

(2)背诵全文。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下节课老师会检查。

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景:苍茫孤寂   白描

人:遗世独立

情:故国之思   对比

参考文献

[1]王伟德.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效从何来——以教学《湖心亭看雪》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23):28.

[2]刘恩樵.怎么教同样重要——以《湖心亭看雪》教学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2014(14):25-27.

[3]付嫱.文言文教学中思维课堂推进的方法探寻——以《湖心亭看雪》为例[J].语文建设,2019(23):48-50.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