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塑造“后疫情时代”

2020-06-20 11:28崔天凯
中国服饰 2020年6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产业链全球化

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成为孤岛、独善其身,携手才能合力冲破“至暗时刻”。

SOCIOLOGY | 国际

崔天凯

CUI TIANKAI

中国驻美国大使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一遇的历史性事件,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综合性危机,令公共卫生、经济金融、国际关系经历深刻变局。有人说,人类社会进入了“至暗时刻”,既回不到过去,又看不清未来。

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应该理性和乐观。黎明前往往格外黑暗,但无论如何挡不住黎明到来的步伐。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对战胜灾难、迎来进步充满信心。

归根结底,面对严峻挑战,世界向何处去,取决于我们自己如何认识、如何抉择、如何行动。

疫情是一场全球性挑战,病毒不加区分地攻击所有人。不同国家、民族、种族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感受到同样的威胁,意识到人类作为一个物种的脆弱。近些年,一些国际政治势力高调宣扬大国竞争与对抗,部分国家军事开支不断攀升,武器装备持续升级换代。但萨德防不了SARS,核武器打不退新冠病毒。疫情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命运相连、安危与共,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才是我们应共同应对的真正威胁。错把队友当对手,是严重的战略误判。

历史的教训值得铭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各国保护主义盛行、贸易壁垒高筑,把世界经济拖入黑暗的深渊,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诱因。而面对2008年金融危机,主要经济体通过二十国集团等平台紧密协作,成功阻止形势进一步恶化。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却可能因为遗忘历史而再次掉入同样的深坑。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成为孤岛、独善其身。在疫情面前,我们需要携手合作而不是以邻为壑,需要团结一致而不是相互指责。我们能做而且应该携手去做的事情很多:加强科研攻关合作、支持世卫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推动完善全球卫生治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每件事都十分重要、紧迫。而如果政策选择被“冷战思维”“零和游戏”这些有害、过时的理念所绑架,各国无一例外都将成为输家。

疫情暴发以来,一些人把对病毒的恐惧转化为对全球化的排斥,把产业链暂时中断归咎于全球化弊端,这种观点似乎失之片面。

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受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的驱动,是内生性演变的必然结果,为促进各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人类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推动作用。虽然在全球化进程中确实出现一些问题,但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没有跟上生产力发展,一些国家治理不力、改革滞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不协调,由此导致增长和分配、资本和劳动、效率和公平之间矛盾突出,表现为发展失衡、贫富分化、金融动荡多发、民粹主义盛行等。

人类社会一直在危中寻机,在直面和解决问题中向前迈进,当前的全球化波折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调整、改革和完善的契机。在过去几十年,随着世贸组织的成立,以及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加入,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一体化市场得以形成,互利互惠的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已在运转。企图推动国家间经济脱钩、人为撕裂产业链条,这是逆潮流而动。

当前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是,如何通过变革使全球化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如何让不同的发展模式互学互鉴,并汇聚成推动全球普遍发展、共同繁荣的合力?但是,如果把遇到的问题简单地归咎于全球化,无异于一叶障目;出于对全球化的恐惧就筑起高墙、自我封闭,无异于因噎废食。

疫情是一场“大考”,我们需要给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答卷。如果各国团结合作,阳光就能穿透阴霾,未来将灿烂美好。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产业链全球化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不忘初心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
新旧全球化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