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智库体系构建路径与策略研究*

2020-06-21 08:10
科技与创新 2020年11期
关键词:智库管理

(江南大学,江苏 无锡 214122)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到2020 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然而,面临新时代的发展格局,新型智库建设仍然存在诸多困境,如评价与激励体系不健全、知识产品转化机制不完善、决策咨询影响力有限等。知识管理是对组织的知识、知识创造过程和知识的应用进行规划和管理的战略活动,已成熟应用于多种行业领域,被证明能够有效地促进组织创新,激发组织活力,提高组织竞争力。

如何利用知识管理的治理手段来弥补新型智库在管理流程、质量控制、成果沟通、知识转移等方面的不足,并探求新型智库的体系构建与发展路径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拟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切入点,为新型智库的发展模式提供切实可行的研究思路与样本参考。

2 新型智库发展现状及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组织行为学和新闻传播学等学科角度对传统智库的运行发展、经验借鉴、制度优化和公共服务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本质特征和建设路径的研究虽然较少,但也取得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1-4],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研究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9》数据,中国有507 家智库,位居全球第三,中国多家智库入选全球顶级智库分类排名,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在“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智库百强榜单”中,共有27 家中国智库上榜[5]。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使AI 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影响着社会的改革发展,包括政治、经济、消费行为及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全球智库发展迎来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智库跟随时代潮流转型是必然趋势。

在此演变背景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该如何充分利用研究成果,如何科学运用大数据、机器运作以及其他新兴技术工具,如何保证智库的声音被听到,如何跨越物理阻碍达成智库间的合作共赢,都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关键问题。知识社会时代新型智库仅凭借内部知识资源进行知识创新活动且维系持续性运行,存在成本高企、知识资源分散、外部环境消化不良、决策咨询精准性不够、社会服务公共性不足、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研究如何建设新型智库,必须立足于智库知识服务的全流程,从知识生产的全过程视角进行知识管理,依此驱动智库知识服务的创新发展[6]。通过知识管理,提升新型智库核心竞争力,解决内外矛盾问题,促使新型智库知识创新效能最大化。

3 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智库基本内涵与嵌入机理

立足中国情境,从思想观念、目标定位、体系建构、发展模式和导入路径上明确新型智库建设的“新型”要素和未来策略,厘清知识管理与新型智库之间的关系及适用性。结合知识管理的核心理念,借助生产知识、共享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为新型智库实现知识管理模式嵌入。

3.1 新型智库的基本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需要有世界眼光、理论根基和学术自觉,既要遵循智库建设的一般规律,但也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符合中国政治制度等特点,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新型”区别于中国智库现有的不足[7]。传统智库存在的问题,恰恰指向“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新”方向。无论是官方智库还是民间智库,均从中国国情出发,拔除病灶、破旧立新、重新定位,“新型”智库应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公共决策研究组织机构;具有政策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作为公众与政府有效沟通的媒介;代表国家“软实力”的新焦点;根据党的新指示新精神新方向,适时调整新型智库科学运行的管理体制;启发民智、建成全国性智库平台组织;推进人才储备、知识融合、共享开放、国际合作。

3.2 知识管理应用于新型智库的适用性

知识管理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管理领域,其管理和角度具有多样性,狭义理解是管理知识、信息以及由知识生发出的一系列获取、生产、应用、存储、交流、共享、创新等环节。从智库知识的获取、创造、应用、分享、转化、再创造等维度上看,智库本就是知识管理的主体,并且已经形成以知识为核心元素的循环创造过程。智库不仅拥有知识管理的狭义特性,还具有广义特性,即不仅进行知识的管理,还对各种知识资源和无形知识资产进行管理。因此,以组织知识为核心和基础的组织知识管理理念与新型智库建设相适用,两者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必要性及必须性。

3.3 基于“三个维度”的嵌入机理

智库是一种典型的组织形式,把智库称为组织,有了组织的界定,就可以确定组织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不同的模式,中国新型智库主要属于技术导向与知识创造相结合的复合模式,下面从“三个维度”阐析知识管理嵌入新型智库管理的机理,嵌入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嵌入机理示意图

3.3.1 方法论维度

围绕组织的知识流程构建管理路径,新型智库的知识流程基于“知识基础—知识生产—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成效评价—知识创新”等环节构成。要落实到具体的技术和流程层面,搭建组织共通的技术平台,建立广泛的研究合作网络,利用技术手段实现组织的知识管理,形成知识流通的利益共同体,组织知识的流程是导入方法的关键点。

3.3.2 认识论维度

组织知识管理还包括知识目标、知识鉴别、知识获取、知识开发和利用、知识共享和传播、知识积累和存储、知识更新、知识评估等[8]。从知识可呈现程度方面,将组织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知识管理面临的重要挑战,也是知识创新的必经途径,如智库里的专家学者是组织中重要的隐性知识资源,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也是组织内部知识的关键生产力。

3.3.3 本体论维度

从不同角度,划分组织知识管理的主体类型,可分为个体间、团队间、组织间的知识管理,围绕主体类型知识的特点、模式及影响因素展开分类管理。比如,智库间针对某一决策咨询研究需求而达成联盟与合作,即为组织间的知识协同研究,需要智库的个体间、团队间、组织间基于知识流程与技术,协作实现共同战略目标。

4 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智库实现路径与未来策略

导入知识管理的新型智库可从组织效能、知识共享与转移驱动力、激励机制、知识网络四个层面设计建设路径,如图2 所示。借助发达的信息技术搭建有效的知识服务平台,既是对新型智库单一组织的各项资源互补,也是对新型智库内部知识资源的全方位管理,更是对其外部智力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从而使中国新型智库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持续竞争优势。

图2 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智库体系构建图

4.1 提升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智库组织效能

首先,应提升新型智库的基础能力,优化新型智库支持知识管理活动所需的学术环境和基础设施,涉及空间环境、技术环境、结构性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其次,应提升新型智库的竞争能力。基于具体的研究活动,智库进行知识管理的一系列流程,如知识获取、知识创造、知识转换、知识利用、知识创新、知识保护等,强化流程能力进而强化新型智库的竞争武器与核心资源的创造力。最后,应提升新型智库的组织效能。由基础能力提高竞争能力,最终改善新型智库的组织创新性绩效、适应性绩效及效率性绩效,使新型智库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出适应性发展调整。

4.2 加强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智库知识共享与转移驱动力

对于新型智库而言,组织协调和聚合研究成果是必须的职能职责,主体间的知识共享是实现基石,知识转移是主体间知识共享的互动的螺旋过程。新型智库可从四个角度构建组织共享策略,加强主体知识共享与转移驱动力:①个体角度,个体间高效率的合作是知识共享与转移的基础,创建组织共享文化环境、驱动个体主动传递转移;②类型角度,根据知识类型,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成熟的交流媒介为显性知识共享服务,新型智库要突破和创新隐性知识的共享渠道,促进隐性知识达到理想化共享程度;③制度角度,建立合理的制度体系能有效刺激新型智库知识管理工作的推进,诸如交流制度、项目制度、分类制度、激励制度、考核制度等;④技术角度,优化管理数据和信息的基础技术,即处理显性知识的技术,更关键的是丰富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技术。

4.3 制订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智库激励系统

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型智库的员工都属于知识型员工,即实施知识管理的个体,个体的发展是落实知识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至关重要。通过激励可生发出一系列连锁反应,新型智库有必要建立知识导向型激励系统、完善组织激励政策、设立考核分类及评价体系,通过合理设置激励机制能够大幅度提高组织内部知识管理工作的配合度和积极性。但是需要在尝试中改进、在摸索中思考,什么样的激励制度是可行的?同时验证,怎么样考核更科学?并且要把控好激励和考核之间的平衡。更有必要结合软性激励要素提升新型智库中个体与组织的心理契合度。

4.4 构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新型智库知识网络

以新时代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为支撑,搭建为各类智库组织提供服务的知识网络平台,集中管理大规模数据和知识资源,快速定位决策分析所需信息,促进协同研究,助推新型智库。基于下面三种技术,建立数据仓库,提供动态、整合的数据管理和知识查询功能。从容量庞大的数据库中抽取数据,清理、转换为新的存储格式,即根据决策目标将存储于数据库中对决策分析所必需的、历史的、分散的、详细的数据,经处理转换成集中统一的、随时可用的知识和信息。集成知识地图是知识资源集成目录及各知识源之间关系的综合体,即知识追踪导航。一份知识地图包含知识源的诸多关键要素,文件名称、所有权人、主题词、存储地点等,还能描绘组织相关的知识资源,降低搜集成本。搭建知识网格是新型智库发展的必要技术,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依赖可扩展置标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资源描述框架(Resource Description Framework,RDF)和本体分类(ontology)(引知识管理导论)三项前沿技术,建造智能互联的知识管理环境,针对具体的研究主题,同时根据知识流程有效地管理知识资源,辅助实现知识创新、协同组织、提炼衍生、关联集成等,为新型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研究提供有利的科学支撑。

5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宝贵的资源。进行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智慧、凝聚最广泛力量”。面对鲜明的时代背景与多元化的发展机遇,新型智库亟需找准改革方向、明确发展定位、优化战略措施,提高科学决策服务的水平、效率和质量。新型智库实现组织知识的总体发展战略目标是嵌入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本文将知识管理的理念、方法、技术等要素与新型智库建设路径与策略相结合,丰富了新型智库改革的理论内涵,有利于加速提升新型智库的协同能力,激发新型智库的创新活力,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发展进程。

猜你喜欢
智库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管理漫画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民居智库
民居智库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发挥智库作用 推动人大工作新发展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