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研究及对比分析

2020-06-21 15:04谢晓俊刘孟欣沈皆希
经济研究导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财政补贴科技创新

谢晓俊 刘孟欣 沈皆希

摘 要:科技创新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通过对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解读,对比深圳、杭州、武汉等三个科创先行城市,指出南京科创政策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的灵活性、地方财政补贴的目标导向性和科创人才的针对性,深化金融政策的融合支持,以激发南京市科技创新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关键词:科技创新;财政补贴;科创人才;金融融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5-0104-05

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创立和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就业和提升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南京市政府为响应国家的发展号召,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的目标,大力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

政策支持作为科技创新的第一推动力,构建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对推动企业的发展来说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解读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并对深圳、杭州、武汉等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城市出台的相应政策进行分析及对比,梳理科技创新型企业梳理相关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以期为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更贴近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方向发展带来启示和建议。

一、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概况

为加快实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建设目标,2018年,南京市委颁布了《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汇编文件》)政策文件,通过培育和集聚一批名校名所名企名家名园区,激发科创企业发展动力和创新效益。政策主要从科技创新战略支持,财政补贴,科创人才聚集,金融支持等几个方面展开,全力打造综合性的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见表1)。

(一)科技创新支持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体系是当前南京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战略总方向。根据战略总方向,南京市又提出十个战略重点。其中,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的指引方向对应了工作重点的战略方向,政策本身角度对应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基础任务;创新科技研发对应提升科技企业创新能力的具体任务;创新服务体系对应提升平台载体建设水平的具体任务;知识产权和成果转化对应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具体任务;创新环境建设对应深化高新园区整合发展、深化“两落地一融合”等。作为科技工作落实的工具,南京市颁布的各项科技创新政策及其实施对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成效,具有相当重要的实施意义。

(二)财政补贴政策

财政补贴是政府以资金投入的方式对地方科技创新进行直接支持。南京市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深度融合、科创成果转化等角度以补贴或奖励的方式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例如南京市对市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实验室建设都有相应的考评和奖励,对省级众创社区进行重点资助,对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都有具体的奖补细则,对标志性重大项目、关键核心技术产出还采用“一事一议”制度进行针对性激励。财政补贴为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强有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推进器。

(三)科创人才聚集政策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依靠人才,而人才聚集是人才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1]。通过人才聚集驱动,把科技创新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集中,发挥人才集合创造效应,才能为科技创新带来持续活力[2]。南京市为吸引人才颁布了各项实施办法,包括“创业南京”英才计划、“宁聚计划”“345”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青年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计划等,并通过经济奖励和后期培养双管齐下,以期促进科技创新进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四)金融支持政策

金融支持是当前助力科技创新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南京市出台了新设投资补贴、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和风险补偿资金池、创新国资创投管理机制等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的投入支持力度。同时,政府部门也在不断转变角色,积极投入科技创新发展中,设立国有持股基金,与科技创新创业共担风险。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度结合,是推动“政产学研金”形成合力的关键一步,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必由之路,也为科技创新带来新动力,具备相当的战略意义与实施意义。

二、典型城市科技创新政策概况

根据研究内容特点及城市间可比性原则,采取科技创新政策体系较为完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态势总体较好的深圳、杭州、武汉等三座城市的科技创新政策进行分类研究,以期为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带来启示(如表2所示)。

(一)深圳市科技创新政策概况

深圳市一直是科技创新的排头兵,是我国城市创新发展的标杆。自2010年以来,深圳市持续不断颁布各类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创业,并根据政策实施情况不断调整、更新。目前深圳市科技创新政策分别用财政补贴、人才支持、金融资助等手段为深圳科创平台建设、产业支持、管理服务支持、空间资源配置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

近几年,深圳市科技创新工作重点从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以及强化对外合作等方面进行,旨在加快各类科创平台,打造信息产业聚集区和开放创新引领区。同时,深圳市通过科创技术奖励,各类财政补贴等手段进行财政支持。人才方面,深圳市通过设立各类科技创新人才奖,完善住房制度,设立“孔雀计划”,创新招才引智工作机制。另外,深圳市鼓励发放科技创新券,利用财政资金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创客向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并进行财政产业专项资金股权投资。

(二)杭州市科技创新政策概况

杭州市历来重视科技创新,政府部门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重点培育和发展“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国高企”),并以此制订未来三年(2018—2020年)計划。计划分别从加强培育认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人才团队建设、完善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创业政策落实方面出发,以增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科技型企业的质量和效益。

杭州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明确提出未来科技创新要从数量、结构、能力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发展,实现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的目标,培育发展“国高企”为核心,提升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强度,推进产业向高新化发展,实施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全域创新格局[3]。

(三)武汉市科技创新政策概况

武汉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建设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科技金融创新和新兴产业培育为特色,推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相协调的“全面创新管理”。

武汉市实施“创谷计划”,打造创新聚集园区,鼓励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同时,武汉市还建立相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为科创人才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培训、管理咨询等服务,并灵活运用金融手段,尤其种子期或者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和科技创业个人提供股权投资和履约投资。现阶段,武汉市已初步建立在中部地区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在全国具有自主创新示范效应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区域创新体系,在创新要素聚集、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环境优化、创新优势转化等方面获得突破,成为中部地区自主创新的引擎、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战略支点。

三、南京市科技创新激励政策对比分析评价

通过对南京市、深圳市、杭州市、武汉市科技创新政策的重点政策内容从不同政策分类角度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南京市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在政策设计理念、政策内容的目标导向、政策制定的灵活性等方面还有待改善。

(一)增强科技创新政策制定的灵活性

政策制定应真正符合科创企业需求,灵活整合利用多方资源,才能促成政策效益的实现。南京市多以经济奖励或补贴对科技创新进步进行直接鼓励。案例城市则更善于利用间接手段进行激励,方式更灵活。深圳市注重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产业生存环境,如为科技创新创业提供产业用地,用房保障,强调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杭州市重视为科创产业搭建创新平台和创新创业交流平台,完善科创服务体系。

(二)增加强财政支持政策的目标导向性

提升政策的目标导向性有助于明晰地方产业发展目标,也有利于后期政策落实。杭州市明确提出到2020年,“国高企”数量力争达到6 0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提高到60%,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50 000件以上。杭州市基于自身互联网优势,为产业向高新化发展设置明确而合理的目标。南京科技创新财政支持更多是激励性内容,针对科技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知识产权落地等方面缺乏明确目标和界定,为后期企业考量和政策效果考察带来不便,容易导致政策施力不足或资源浪费等状况。

(三)增强科创人才政策的针对性

只有人才政策落在实处,科技创新人才政策的竞争力才得以提高。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离不开人才。各地人才政策竞争不断升级,从住房补贴、创业补贴到户口、生活补贴等多个领域,只有更全面、更多角度地将关心人才、支持人才落到实处,才能赢得人才青睐。同时要进一步提升人才政策的针对性,深圳市提出《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才提出“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等具体措施,保证人才持续培育和发展[4]。

(四)促进科技与金融的深入融合

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对接,提升科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杭州市政府通过发放有价凭证,引导大众共同参与支持科技创新,既利用杠杆效应为科创企业带来科创投入,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活力[5]。武汉市金融支持重点在科技成果转化,2017年率先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与金融深度结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6]。南京市当前的金融支持主要在直接支持和风险共担方面,应进一步深化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对接,提高金融支持政策的灵活性,激发科创活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结语

政府政策支持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良好的政策激励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意识,培育成熟的科技创新市场,营造良性的风险科技投资环境。从科技创新支持政策、财政补贴政策、科创人才聚集政策、金融支持政策等四个方面解读南京市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并对深圳市、杭州市、武汉市等三个全国科创先行城市的政策进行梳理,提出南京市科创政策应提高灵活性,加强地方财政补贴的目标导向,提升科创人才的针对性,深化金融政策的融合支持,进而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潘康宇,赵颖,李丽君.人才聚集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關性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10):104-107.

[2]  徐思思,张红方.科技型人才聚集与高新产业协同度研究——基于武汉市的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13-119.

[3]  董颖.地方科技进步政策的内涵、体系与区域创新系统关系——以杭州市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12):66-68.

[4]  高阳.青岛和深圳创新政策对比借鉴研究[J].中国工程咨询,2018,(10):84-88.

[5]  毛国锋,王晟,张楚信,王靓颖.杭州市科技创新券推广现状及其对策建议[J].今日科技,2016,(3):49-51.

[6]  左俊,舒涛.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与金融结合机制研究[J].社科学论,2018,(10):161-162.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olicy in Nanjing

XIE Xiao-jun,LIU Meng-xin,SHEN Jie-xi

(Jinl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 210001,China)

Abstract: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 crucial driving force for national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By interpreting the policy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Nanjing,and comparing with that in Shenzhen,Hangzhou and Wuhan which are called innovative pioneering citie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polic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Nanjing need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of policy support,strengthen the target orientation of local financial subsidies,enhance the pertine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alents,and deepen the integration support of financial policies in order to stimul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Nanjing.In turn to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Key word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financial subsidies;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financial integration

猜你喜欢
财政补贴科技创新
尤溪县城市公交事业发展的思考
海绵城市与海绵城市债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我国的财政补贴问题研究
今年财政补贴社保逾9741亿元
政府行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激励效应研究
财政补贴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