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主要害虫绿色防控试验及产业化应用前景

2020-06-21 15:35秦文斌山溪肖燕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绿色防控甘蓝

秦文斌 山溪 肖燕

关键词:甘蓝;主要害虫;绿色防控

近年来,随着甘蓝基地种植年限的增加,害虫发生较为严重,主要有甘蓝鳞翅目害虫如菜粉蝶、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危害,已严重影响到甘蓝的产量和品质[1-2]。利用网纱、性信息素、生物农药、化学农药等组合的绿色防控措施,可以提高甘蓝品质,进一步减轻农药对农业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4]。因此,选择合适的害虫绿色防控措施,对提高甘蓝品质和经济效益、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实现优质高效生产至关重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试验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科技创新中心进行,供试品种为甘蓝瑞甘17(鉴定号:国品鉴菜2015039),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2018年8月2日采用基质育苗,用网纱覆盖苗床,幼苗定植前3 d防治害虫1次。大田统一整地施肥、铺管、覆双面膜,正面银灰色,反面黑色。定植密度为 45 000株/hm2,生育期水肥一体化栽培。9月1日定植,11月26日收获结束。本试验以甘蓝鳞翅目害虫为主要防治对象开展甘蓝大田害虫简约化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试验设性信息素+网纱、性信息素+生物农药、性信息素+化学农药、常规防治区(CK)共4个处理,具体见表1。每个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0.1 hm2。

1.2 调查害虫的方法

放置性信息素诱捕器之日开始调查成虫,每隔6 d调查1次,分别计算各诱捕器的诱虫数,记录各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的害虫数量直至采收期,分开调查各小区害虫并计算总诱虫数量。整株甘蓝叶片要调查记录甘蓝田鳞翅目3种主要害虫的幼虫数量。甘蓝田叶片的活虫数在实施第3天进行详细记录调查[5],对照株调查方法同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集成虫情况

由表2可知,秋甘蓝整个生育期内不同性信息素诱捕器处理诱集的成虫量间均无显著差异,3种害虫从诱捕量看,斜纹夜蛾>菜粉蝶>小菜蛾。

2.2 对幼虫的防治效果

由表3可知,秋甘蓝在整个生育期内性信息素+网纱对幼虫的防效最高,其次是性信息素+化学农药、常规防治,防效最低的是性信息素+生物农药。由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可见,甘蓝鳞翅目害虫幼虫防效在性信息素+网纱、性信息素+化学农药、常规防治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性信息素+生物农药(P<0.05)。

2.3 效益分析

由表4可见,性信息素+网纱防治次数为1次,性信息素+生物农药防治次数为4次,性信息素+化学农药防治次数为4次,常规防治法防治次数为6次。通过生育期观察可知,性信息素+网纱防治的甘蓝绿色环保、无污染、商品性好、品质高,适合中高端消费,订单价为1.1元/kg,产量达 70 500 kg/hm2,总产值最高 (77 550元/hm2),总产值较常规防治区增加57.1%;性信息素+生物农药防治的甘蓝绿色、污染少、商品性好,品质高,适合中高端消费,订单价为1.0元/kg,产量达 70 500 kg/hm2,总产值为70 500元/hm2,总产值较常规防治区增加42.9%;性信息素+化学农药防治的甘蓝商超销售价为 0.8元/kg,产量达 70 500 kg/hm2,总产值为 56 400元/hm2,总产值较常规防治区增加14.3%;而常规防治区甘蓝市场售价为0.6元/kg,产量为 70 500 kg/hm2,总产值最低,为49 350元/hm2。通过对露地甘蓝大田进行示范,使用性信息素+网纱、性信息素+生物农药防治害虫,甘蓝污染少或无污染、绿色环保,适合中高端群体订单消费,单价高,产值高。

3 产业化应用前景

3.1 绿色防控与生态环境

本试验在露地秋甘蓝生产试验中发现,性信息素+网纱物理阻隔害虫防效最好; 性信息素+生物农药能有效阻隔成虫,幼虫危害甘蓝叶片的比例大幅降低,从而极大地减少了药剂使用量和使用频率[6-7]。选取鳞翅目3种害虫的性信息素诱捕害虫,与常规防治区比较,药剂用量减少,使用频率降低,整体成本有所降低,为推动甘蓝安全绿色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有力促进了甘蓝品质的提升。

3.2 绿色防控与产业化

要制定政策促进土地集中流转,规模种植,结合栽培季节与品种特性,提高规模化、机械化水平,应用简约化绿色防控措施合理降低生产上各成本要素。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让市民吃到健康的蔬菜。建立优质甘蓝生产基地,打造优质甘蓝品牌,不断促进甘蓝产业可持续发展[8-10]。

参考文献:

[1]杨丽梅,方智远,刘玉梅,等. “十一五”我国甘蓝遗传育种研究进展[J]. 中国蔬菜,2011(1):1-10.

[2]吴 强,李华瑞,王神云,等. 水果甘蓝“甜味55”高效设施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2018(7):19-20.

[3]王神云. 中早熟耐裂结球甘蓝新品种嘉兰[J]. 农村百事通,2018,44(3):27.

[4]汪俏梅. 设施栽培中培育壮苗的一些技术措施[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1):120-123.

[5]何永福,葉照春,陈小均,等. 甘蓝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试验示范初报[J]. 耕作与栽培,2017(5):33-35.

[6]杨普云,梁俊敏,李 萍,等. 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J]. 中国植保导刊,2014(12):65-68,59.

[7]王小利,周建斌,郑险峰,等. 控释氮肥养分控释效果及合理施用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3,9(4):390-395.

[8]蔡开地. 结球甘蓝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效应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1):73-77.

[9]夏敬源. 大力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J]. 中国植保导刊,2010,30(10):5-9.

[10]栗淑芳,苏浴源,闫凤岐,等. 聚焦生产一线(四十四)冀北高原冷凉区甘蓝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J]. 中国蔬菜,2018(2):93-95. 须 文,岑 聪,徐彦军. 不同基质配方对蔬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

猜你喜欢
绿色防控甘蓝
甘蓝家族中的“颜值担当”——羽衣甘蓝
变色的紫甘蓝
甘蓝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耐热早秋甘蓝润夏一号栽培技术
紫甘蓝
早熟甘蓝新品种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