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第二课堂运行机制及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

2020-06-21 15:23卢菊赵春宇
今日财富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学分第二课堂信息化

卢菊 赵春宇

一、高校第二课堂运行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与改革,逐渐成为构建体现应用技术型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切入点。为了深入了解第二课堂开展的现状及效果,本人针对高职学生第二课堂开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包括学生对实践教育的认识情况、实践教育效果调查、实践教育对学生综合影响等方面的情况,学生基本状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方面。实际发放问卷 500 份,回收460 份,问卷回收率为 92%。其基本情况如下:

总结了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又根据第二课堂开展过程中的老师、学生进行了访谈,当前的第二课堂的实践教育存在着社会支持系统缺位、过程与结果认定不及时、评价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

(一)社会支持系统缺位

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及相关的社会实践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部分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或其他原因,不支持子女独立参加社会实践。一些用人单位要么把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看成是一种负担,不提供便利条件,草草应付,要么把参加实践的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只重使用不重培养,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的实现。社会支持系统一定程度上的缺位,是造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育的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倾向和部分大学生对实践活动实施的满意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二)过程与成果认定不够及时

大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过程中,很多参与性质的活动,在绩效认定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时间上也不够及时。大多数校外实践学校是以完成一篇社会实践报告、社会调研报告、活动感想心得等方式认定学生的实践过程与成果,这样重结果、轻过程的认定方式导致了学生存在一定的弄虚作假或应付式的心理。这样的认定方式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对于学生真实的实践过程难以获取与留存信息。大部分情况下,学生是以团队或者小组的形式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因为组员之间不同的分工,每个人完成的具体实践内容不同,但是通过团队共同提交的实践活动报告,难以体现个人的实践活动,存在着“吃大锅饭”的潜在问题,影响了学生个人对实践教育的重视程度。

(三)第二课堂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第二课堂在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很多高校还是受传统第一课堂为核心的观念影响,在第二课堂成效评价方面投入不足,包括人力和相应的软硬件投入,因而经常导致评价范围小、随意性较大、不成体系,发挥不了有效反馈评价的作用。

二、高校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

(一)高校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必要性

随着高校第二课堂改革的快速推进,原来的第二课堂管理模式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弊端逐渐显露,主要问题有:

1.信息不对称

第二课堂活动宣传和通知存在局限性,活动组织方不能通知到所有对活动感兴趣的学生,而学生也不能获知所有活动的信息,造成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2.信息管理难度大

课外活动越来越丰富,但缺乏完整的活动存档信息,学生在参加活动后也无法形成系统的第二课堂经历信息,出现了“信息收集及存档困难”的情况。

3.缺乏整体设计

同类型活动重复开展,第二课堂育人结构不合理,存在对已开展活动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以便优化的需要等。根据信息化的优势特点,解决高校第二课堂管理工作中面临的这些问题,实施信息化管理是一条可行路径。

(二)高校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高校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的目标在于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 ,实现对第二课堂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对第二课堂课程及活动进行过程控制,为学校对第二课堂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有效提升第二课堂活动的质量提供信息化保障。

1.以人为本

从学生角度出发,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方便获取信息、顺利参与兴趣活动、全面记录成长轨迹等。始终把握以人为本的内涵方向,才能始终跟上信息时代发展的节奏,不断改革管理模式,实现符合校情的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

2.规范化和标准化

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规范化流程控制亦能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标准化的信息收集过程能够准确完整地记录活动信息,便于最终自动生成第二课堂成绩单。

3.优化整体设计

通过分析积累大规模数据,建立本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基础框架,指导各级部门、院系优化开展活动类型结构,精心打造学生兴趣浓厚效果显著的活动、形成特色品牌文化活动,完善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整体方案。

三、高校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实践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建设第二课堂定制信息化平台、组建专业的管理人员队伍、建立信息化管理培训机制、构建信息数据分析模型等系列举措,建成了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学校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环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第二课堂体系构建

1.第二课堂课程体系

我校从素质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四个方面,構建“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涵盖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担当、创新创业能力、文体素质拓展、工作成长履历五大课程模块。第一、思想政治素养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入党、入团情况,学生参加党校、团校、青马工程培训经历,参加主题党团日活动、专题讲座、思政理论实践等思想引领类活动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第二、社会责任担当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参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教助残、无偿献血、社区服务、公益环保、赛会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西部计划等各类志愿公益和实践活动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第三、创新创业能力模块,主要记载参与各级各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竞赛和活动的经历及获得的相关荣誉,以及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取得专利、获取“1+X”及其他职业技能证书等情况;第四、文体素质拓展模块,主要记载学生参与文艺、体育、人文素养、美育教育等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经历以及获得的相关荣誉;第五、工作成长履历模块,主要记载在校内外党团学(含学生社团)组织的工作任职经历。

2.第二课堂学分体系

学生在完成第一课堂学习要求的基础上,至少修满12 个“第二课堂”学分方可毕业,学分构成为思想政治素养 3学分、社会责任担当 3 学分、创新创业能力 3 学分及文体素质拓展 3学分,分三年完成,所有“第二课堂”学分应于第五学期结束时修满(五年制完成 2个学分即可,第三学期结束时修满)。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担当、文体素质拓展三个模块,每个学期至少完成 0.5 个学分(最后一个学期除外)。

(二)第二课堂组织实施

1.学校层面

学校成立“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实施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系部党政负责人为成员。全面统筹规划和领导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实施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实施工作办公室,挂靠校团委。办公室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规划、指导、考评和网络系统管理培训等工作,与学校易班发展中心统筹协同开展相关工作。

2.院系层面

各系部成立“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实施工作组,工作组和各系部易班工作站合署办公,由系部党总支书记、系主任任组长,系团总支书记任副组长,辅导员为成员。负责组织系部“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实施工作,内容主要为规划系部“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设置、保障网络系统管理员队伍建设、支持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审核班级团支部“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结果并公示。

3.班级层面

各班级成立由辅导员、学生干部和学生代表 5-7人组成的“第二课堂”活动学分认定小组,由辅导员任组长,团支部书记和班长任副组长,负责班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成绩的认定、公示和上报等工作。

(三)第二课堂信息化平台建设

“第二课堂”活动发布和学分记录认定使用学校采购的的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综合管理。学校借助今日校园平臺,定制开发了适合自己的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平台,内容涵盖思想政治素养、社会责任担当、创新创业能力、文体素质拓展、工作成长履历五大课程模块。平台划分了学生用户、部落管理员、超级管理员三种身份,根据身份权限的设置不同,显示相应界面进行操作,实现平台提供的技术服务。学生用户可通过校园活动板块查询学校全部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在线报名、现场签到获得第二课堂学时;也可通过申请审核板块上传学时认定材料,审核通过后获得学时;亦可打印个人专属的第二课堂成绩单。部落管理员可通过“校园活动”板块发布活动、统计报名人数、现场完成签到来完结活动。

第二课堂信息化管理平台采集了大量数据,为信息处理和分析提供方便,能够起到梳理学校第二课堂整体情况、评比各部落课外活动开展效果、预测活动吸引力以便做好工作预案、反映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优化全校活动类型等作用。(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分第二课堂信息化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01—02合刊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学分认定制管理的有效性研究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成长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