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大数据对产业发展的探索以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为例

2020-06-22 08:00刘扬
中华建设 2020年4期
关键词:苏州市苏州建设

刘扬

在新经济、新动能的背景下, 需要新的产业类型,也需要我们运用城市大空间数据对产业发展规划做出多维的分析和探索,更好地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一、背景综述

1.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已有多个省市成立了大数据管理局,统筹决策领导作用显著。各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重视程度显著升级,相关政策措施和规划方案处于高密度发布时期。各省市引导建设大数据产业联盟20余个,在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状数据开放平台数量较少,政府数据开放程度较低,需加快建设国家和区域性数据资源开放平台。虽有多个省市建设数据交易平台,但交易规则、交易机制并不明确,数据资源汇集、交易撮合、定价估值等服务能力有待提高。现状初步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五个各具特色区域;涌现出北京、广东、上海、贵州、浙江、江苏等六个大数据企业集聚省市。

2.国内外大数据产业发展综述

就目前来看,国外的大数据产业已经处于发展初期,成功地度过了成长期步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我国的大数据产业才刚刚起步。美国是率先将大数据从商业概念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国家,是大数据的策源地和创新引领者。新加坡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为世界领先位置,全球顶级的基础设施条件,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而对于苏州市要发展大数据产业,既要吸收和消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又鼓励自主创新,迎头赶上。

二、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1.苏州市大数据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产业创新能力较强

苏州信息产业基础良好,形成“一市多园”的云产业格局,产业配套通信基础设施完善,满足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和管理需要。苏州聚集了多家专业数据服务机构。现在已经引进100余家国内外科研院所,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苏州无线网络与通信安全重点实验室等50家大数据方向重点实验室、一批工程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初步形成以大数据产业服务为核心的产业创新与服务体系。

2.战略新兴产业已初显规模,数据源较为丰富

苏州市制造业领域新兴产业由2010年末的7000亿元产值,增长到2014年的1.4万亿元产值。2015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达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左右。至“十二五”末,苏州市多个产业产值在国内占有重要位次。2011年至2014年,工业大市地位稳固,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8万亿元增长至3.1万亿元,位列国内第二。

3.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化整体水平较高

苏州市信息化指数名列全省第一,数字化整体水平位居国内城市前列。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快速发展。二是电子政务稳步推进。苏州市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省辖市第一个覆盖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大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现“新农村建设带动农村信息化、农村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双向互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智慧苏州”建设,成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契机

2011年12月苏州市政府发布《智慧苏州规划》,“智慧苏州”是“数字苏州”的物联化、智能化,是“数字苏州”功能的延伸、拓展和升华,是实现物理世界与互联网虚拟世界、物联网智能世界这三个世界无缝链接、相互叠合构成的崭新的城市发展空间和生活空间。“智慧苏州”基于云计算、高性能计算等技术,充分利用和调动一切可用信息资源,通过架构新型的服务模式和系统结构,对海量感知数据进行并行处理、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为人们提供各种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服务。

三、苏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探索

1.大数据产业内延产业发展

借力大数据技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十三五”规划中“创客天堂”行动,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借力大数据现代信息技术,着力构建低门槛、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培育“四新”经济企业,强化产业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和模式大力发展“四新”经济。推动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创新协作共赢的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分享经济模式,建设创新创业人才特区。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坚持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协调发展导向构筑国际化开放创新高地。加强与世界创新型国家和地区的全方位合作。

2.大数据产业外延产业发展

(1)大数据+制造

结合《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打造有苏州特点的“工业云” ,全面推动苏州制造业转型升级,向高附加值化和服务化发展。

(2)大数据+商贸

积极发展互联网平台经济。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平台经济产业和品牌,做强“苏州服务”品牌。构建符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具有苏州特色的跨境贸易配套政策、标准规范和服务准则,建设“平台模式多元化、业务容量规模化、服务内容丰富化”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形成跨境进口、跨境出口、供应链金融三位一体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全国跨境电商创业创新中心、跨境电商服务中心和跨境电商大数据中心。

(3)大数据+金融

推进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和规范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和服务平台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后台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循序改造传统金融业务流程,加快推动传统金融信息化建设进程,促进基于金融大数据的信息消费和信用惠民服务业发展。

(4)大数据+旅游

建设智慧旅游一体化平台。重点开发移动终端应用,实现全过程、互动式的“旅游体验”。以环城游憩带为核心,推进环太湖、环阳澄湖等旅游集聚区建设,加大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推动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建设。

(5)大数据+农业

打造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将苏州农业努力打造成服务城市、宜居生态、优质高效、科技创新、富裕农民和传承农耕文明的现代都市农业,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推进智慧农村建设。积极支持和鼓励乡(镇)、村应用互联网的先进技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农家乐、养老养生、运动休闲、民宿经济等农村经济新业态的发展。

3.大数据产业的管理机制

(1)开放政府数据,实现多方共享

尽快制定数据开放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形成规范化的数据开放格局。要建立和完善大数据的共享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整合信息资源。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互通有无,互惠互利,以带动全社会数据开放使用的“3E”(效率、效益、效能)。

(2)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数据平台建设

优先支持4G网络、公共WiFi、电子政务网、物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大数据发展奠定硬件基础。其次,政府要以服务应用为导向,带头搭建大数据公共平台,开放各类接口,使得任何一个企业和个人都能够利用它处理其拥有的数据。

(3)推进决策民主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在大数据环境下,决策模式将会呈现出非线性、去中心化、上下互通、发挥群体智慧的特点。决策者可以邀请异地不同业务领域的专家登陆系统参与复杂问题的决策过程;针对某一特定事项的网络投票统计数据、电子商务网站统计数据、搜索引擎统计数据等多时空、群体性行为分析和结论,将成为定性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大数据可能会带来巨大的价值正在逐渐被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随着技术创新与发展,运用城市空间大数据对产业的多维分析和探索正在进行,这将为以后的产业发展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也将是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方向与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苏州市苏州建设
苏州市纤维检验院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市“从前慢”书吧室内设计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