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音乐剧场(厅)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2020-06-22 13:00靳甜甜
大观 2020年3期
关键词:运营模式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各地的新型音乐剧场(厅)相继落成,对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持。文章考察研究陕西大剧院自2017年以来的项目实施情况、具体进展以及带来的社会效应,并分析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营模式,以探索我国新型音乐剧场(厅)对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音乐文化产业;陕西大剧院;运营模式

注:本文系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撑计划项目“音乐文化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S2018-ZC-RKXMS-0051)成果之一。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近年来,音乐作为文化产业当中的重要领域,产值规模不断扩大,音乐剧场(厅)作为音乐传播的重要场所其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显而易见。陕西大剧院最新数据显示,该剧院作为中国西部地区建筑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剧院,在仅仅两年多的时间演出场次超过500场,已经逐步形成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在保证演出市场品牌效应与创新的同时中还开展公共艺术普及与教育、艺术青年扶持计划等公益活动。本文通过考察研究陕西大剧院的运营管理模式,总结中国新型音乐剧场(厅)对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陕西大剧院概况

陕西大剧院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2017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5.18万平方米。剧院内设有歌剧厅和戏剧厅,歌剧厅可容纳接近两千人次,戏剧厅可容纳五百多人次,可满足不同形式的文化演出。陕西大剧院作为国际化、专业化、综合性大剧院,建设规模庞大、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对建设“三个陕西”和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意义重大,被誉为陕西的“文化名片”。陕西大剧院的剧目涵盖歌剧、戏剧、舞蹈、音乐、艺术课堂等五大门类,歌剧厅主要上演大型歌剧、舞剧及对舞台技术要求极高的顶级演出,戏剧厅以小剧场话剧、舞蹈、流行、爵士类的现代演出为主。

二、先进的管理理念刺激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近几年,中国政府对音乐文化产业的大力推动加速了各地音乐剧场(厅)的建设,也激发了专业人士对剧目制作的热情与剧院管理的创新意识。在建设初期,陕西大剧院就采用了西安音乐厅成熟的管理机制与人员配置方案,从高层管理人员到运营团队再到合唱团、交响乐团、艺术教育等部门共同构成了陕西大剧院的良性循环。作为经营主体的陕西大剧院培养自己的创作团队和演员,引导观众认识高雅音乐并养成消费习惯,合理利用政府投入与行业协会等方面的扶持构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先进的管理理念与运营模式对陕西大剧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引进国际著名剧目,打造本土特色剧目

美国百老汇作为全球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孕育出了大量内容丰富、制作精良且票房口碑兼具的作品,2018年总票房收入超过18亿美元。在英国,“London West End”一度成为英国表演艺术产业的代名词,每年有超过1200万观众在伦敦西区看剧,这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有效地解决了毕业生就业问题。

21世纪初期,《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等经典名剧在欧美市场早已家喻户晓,但很多中国观众还比较陌生。2017年10月,陕西大剧院打破了中国西北地区国际音乐剧市场多年空白这一格局,引进意大利原版歌剧《图兰朵》,这一开幕大戏标志着陕西大剧院向国际化迈进了第一步。随后,英国国宝级舞台剧《战马》、爱尔兰踢踏舞《大河之舞》、法国音乐剧《歌剧魅影》、百老汇音乐剧《我,堂吉诃德》等上百场优质剧目在陕西大剧院完成了中国西北地区的首场演出,陕西大剧院迅速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和精品剧目的展示平台。在不断引进国际剧目的同时,分别由陕西著名作家路遥、陈忠实创作的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经编排、加工之后也逐一亮相,让本土精良的文化作品以剧目的形式和观众在专业舞台上见面。这一举动为制作团队吸引了不同年龄和职业的观众群体。陕西大剧院大量引进国际巨作而且为本土特色剧目提供展演平台,成为其立足中国音乐文化市场的重要手段,在弘扬传统文化和时代旋律的同时带动了西安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陕西独具特色的一张“音乐文化名片”。

(二)聘请专业从业人员,提高文化产业层次

陕西大剧院在筹备初期就已在全国各地招贤纳士,目前参与主要工作的人员主要可以分为如下几类:第一,国内各大高校艺术管理专业毕业生;第二,英美国家知名大学艺术管理或管理学、音乐学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生;第三,曾拥有丰富市场资源和工作经验的人员。陕西大剧院负责人曹彦女士表示:“我们所招聘的主要工作人员都非常热爱舞台艺术,他们当中不乏怀揣着梦想积极加入这个团队的年轻人。演出行业责任大且十分辛苦,所以我想其基本动力应该是对这个行业的热爱。”由此可见,陕西大剧院工作人员整体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与外语沟通能力,再加上个人对演出行业的热爱与坚持,使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力最大化。

(三)科学经营公共关系,逐步培养观众习惯

陕西大剧院以品牌输出和创新管理服务为基准,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利用会员制、学生票、惠民卡等多种方式满足大众需求,从而提高大众对音乐文化的欣赏水平。会员服务是品牌服务的延伸,它使得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不断强化并养成在本品牌消费的习惯。进入会员晋级通道获得等级提升后,消费者会享受到多个个性化服务与不同程度的价格优惠政策,并对陕西大剧院产生好感与依赖,在群众当中形成主动的、自发的品牌传播效应。

目前已有超过17万人关注陕西大剧院微信公众号,古典音乐会、歌剧、音乐剧等演出重复购买率较高,但流行演出中的爵士乐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票房情况不容乐观。公众号主页信息的实时性与娱乐性也大大加强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并保证了音乐文化产业的长期用户粘性。

三、独树一帜的延伸创新

2019年上半年,陕西大剧院与上海通用汽车别克品牌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更名为“别克·陕西大剧院”,拉开了2019年演出季的序幕,这是陕西音乐文化界的一大盛事。双方计划将在每年合作推出“别克大师系列”演出。2019年的演出当中包括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贝隆夫人》等都成为陕西大剧院开幕以来引进的经典剧目,票房口碑双丰收。企业赞助不仅让演出内容得到质量保证,也通过更多公益活动让公众主动走进大剧院感受高雅艺术。

2019年5月,陕西大剧院推出2019年第一期“青年创作人扶持计划”,每年投入100万元人民币艺术基金,吸引全国各地怀揣才华和梦想的年轻人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年龄在18到40周岁的中国公民拥有独立原创作品及版权且无其他资金补贴的人士,均可报名提交申请,经过专业评审团队审核后,符合条件者会获得最高10万元的艺术扶持基金用于剧目制作。这无疑是对中国原创剧目和创作人的巨大支持与鼓励,打通了我国音乐剧场(厅)将创作主体、表演主体、经营主体、消费主体及监管主体协同运行的创新型生态圈。

从这些举措可以看出,陕西大剧院正在朝着商业化、全面化的方向迈进,并成功地将产品与艺术、商业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开创了具有“造血”功能的中国新型音乐剧场(厅)运营模式与体系的新格局,对陕西及西北地区的音乐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陕西大剧院引进并制作了多部近知名剧目,创新运营模式,服务大众,传播艺术,满足社会需求,给陕西当地音乐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各国音乐文化市场对陕西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有效促进了陕西音乐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平.剧院运营管理:国家大剧院模式构建[J].音乐研究,2016(1).

[2]成啸.中国剧院管理经营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7.

[3]苏敏燕.大剧院如何平衡商业效益与公益惠民:东莞玉兰大剧院运作模式解析[J].文化月刊,2019(7).

[4]張雨昕,王军怡.美国CAA运营模式对中国演艺经纪公司发展的启示[J].中国商论,2018(28).

作者简介:靳甜甜,西安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及教学。

猜你喜欢
运营模式
“互联网+”时代的广电产品运营模式及其创新路径
P2P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模式分析
通用航空医疗运营模式分析
股权众筹平台的运营模式及风险防范
中国商业WiFi行业分析
保险企业运营集约化运营模式研究
商业运营模式下的绿色景观发展趋势
社群企业运营模式及核心要素简析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