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几何直观,化难为易

2020-06-23 00:14黄晓瑜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
数码世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奇数分配律偶数

黄晓瑜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利用图形描述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是一种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它的主旨是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几何直观的巧用更能有效地把小学生难于理解、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简单、清晰、形象的数学问题。

一、巧埋伏笔,让问题迎刃而解

在学习3 倍数的特征前先学习2、5 倍数的特征,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通过列举2 和5 的倍数,然后观察这些倍数的特征,学生很容易观察出这些倍数的特征,教学目标也很容易达成。但是等到学习3 倍数特征的时候,学生就会发现之前列举、观察的方法不好用了,教师也觉得无从去引导学生从其他角度去观察,教学显得很被动,到最后勉强得出3 倍数特征,这样的教学显然是索然无味的。

我们不妨在教学2、5 倍数特征的时候,就巧用几何图形为后面教学埋下伏笔。尝试引导学生思考:2、5 倍数的特征为什么只要看个位就可以了?比如任意一个三位数都是由整百整十和个位数组成,整百整十确定是2、5 的倍数,所以只要看个位上的数是否是2、5 的倍数。以214 为例,它是由2 个百,1 个十和4 个十组成的,即200+10+4。

200 是2、5 的倍数,10 是2、5 的倍数,4 是2 的倍数,所以214是2 的倍数,而4 不是5 的倍数,所以214 不是5 的倍数。其实计算214÷2,就是在计算(200+10+4)÷2=200÷2+10÷2+4÷2,214÷5=(200+10+4)÷5=200÷5+10÷5+4÷5。如果前期教学中作了这样的伏笔,那么在教学3 倍数的特征时,学生会自然而然想到从数的组成方面去思考。214÷3=(200+10+4)÷3,我们知道,1 个百除以3 会余1,2 个百除以3 会余2,3 个百除以3 没有余数,依次循环……1 个十除以3 会余1,2个十除以3 会余2,3 个十除以3没有余数,依次循环……200 除以3 余2,2 和10 合起来得12 除以3 没有余数4 除以3 有余数,所以214 不是3 的倍数。

有心的老师会发现,在教学判断一个非整百的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时,除了简单的用非整百年份除以4,还可以只看非整百年份的后两位是否是4 的倍数,那这是为什么呢?假如一个四位数的年份,千位上的整千数除以4 没有余数,百位上的整百数除以4 也没有余数,所以前两位数可以不看,只要看后两位数是否是4 的倍数,这样道理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巧画几何直观,揭开易错题神秘的面纱

四年级下学期学完“运算律”后,学生遇到这样两道题时,容易混淆并产生错误解法。题1:(240+330)÷30,题2:360÷(40+20)。

因为在学习分配律时,学生都知道乘法有分配律,也知道除法没有分配律,但是,对于为什么(a+b)÷c可以等于a÷c+b÷c,而a÷(b+c)为什么不等于a÷b+a÷c 的算理上还是知之甚少。我们不妨用长方形长、宽及面积的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题1 图:

题2 图:

方法1:(240+330)÷30 =570÷30 =19(米)

方法2:(240+330)÷30 =240÷30+330÷30=8+11=19(米)

题1图由左右两个长方形组成,左边长方形的面积是240 平方米,右边长方形的面积是330 平方米,这两个长方形的宽都是30 米,如图求大长方形的长是多少米?可以先算出总面积再除以宽,或者用两个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宽,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再把两个长加起来,通过验证,两种答案相同。

题2 图,求两个长方形的长一共有多少米?只能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各自的宽,得出各自的长,然后再把各自的长相加,即360÷40+360÷20,想一想,如果这时用360÷(40+20) ,计算的就不是两个长方形的长一共是多少米了。显然,360÷40+360÷20 不等于360÷(40+20)。

三、巧摆算理,让计算不再涩而无味

从中年级起,我们会发现这种辅助于算理的几何直观图形渐渐淡出学生的视野,更加注重算理的文字表达。但我们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直观图形巧摆算理,让计算不再涩而无味。比如,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阶梯式的递进,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照本宣科,学生往往不理解竖式的结构及其原理。以14×12 的竖式为例,如果教学时结合矩阵图给学生解释,那么其算理就清晰明了。

五年级下册教材中有一课是关于探讨和的奇偶性,如果单纯的从数的角度列举、猜想、验证,虽然通过验证学生也能掌握奇偶性,但大部分学生也只是浮于表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时,如果教师能巧摆几何直观,能达到“一针见血”的效果。

用小正方形代表奇数和偶数,奇数是两个两个配对不成功、有落单的情况,偶数则是配对成功的,用1 个正方形代表奇数,用2 个叠起来的正方形代表偶数。

(1)表示奇数+偶数,结果有落单的,所以是奇数。(2)奇数+奇数,配对成功,所以是偶数。(3)偶数+偶数,配对成功,所以也是偶数。探讨多个数时,学生自然而然会想到,无论偶数的个数是几个,结果都能配对,所以只要看奇数的个数,如果奇数的个数是偶数,落单和落单的能配对,如果奇数的个数是奇数,那么不管怎么配,总有一个落单。

显然,几何直观的运用远不止这些,自觉运用几何直观是一种意识,更是我们教师日常教学的一种思维方式,经常性地站在儿童形象思维的角度构造几何直观,巧用几何直观,能使很多复杂难懂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简单易懂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猜你喜欢
奇数分配律偶数
数形结合 突破难点——“乘法分配律”教学新探索
奇数凑20
奇数与偶数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有多少个“好数”?
奇偶性 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