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0-06-23 09:38康贞花金哲俊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5期
关键词:法学专业课程思政

康贞花 金哲俊

关键词 法学专业 课程思政 《民族区域自治法》

基金项目:延边大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立项课题“民族高校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研究——以《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建设为例”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康贞花,延边大学法学院;金哲俊,延边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29

我国高等学校的理论课程体系主要由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通识课程等三部分构成。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脱节的情况,导致了专业课不能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上海的高等学校在全国率先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并进行了实践。随后“课程思政”在全国高校推进。关于“课程思政”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课程思政”是指高校以育人为根本任务,将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通识课程同向同行,建立全课程的育人体系,从而实现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的一种。《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思政的开展,对于提升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

(一)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现协同育人的需要

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若要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离的状态,必须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中率先开展课程思政,使法学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育人的任务。

(二)深化《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的需要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意见中强调“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建设一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这表明课程思政已经成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通过课程思政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教学与育人目标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将促进法学专业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法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将对法学人才的社会需求有效转化为教育结果的需要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通过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进行德育资源的优化配置,紧密结合对法学人才的社会需求,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观念,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指导学生在今后的實践中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维护社会公平公正,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从而使学生毕业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

二、《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缺失

目前多数法学专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只要讲好所承担的课即可,思想政治教育是学工部门或者党委的任务。所以专业课教师还未形成在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民族区域自治法》专业课教师没有良好的主观愿望,主动去开展课程思政,因而在《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教学中仍然注重知识的传授,课程思政的理念教育亟待强化。教师课程思政的理念缺失也与民族高校法学专业对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转变教育观念,未能将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纳入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培养方案中体现课程思政的要求有密切的关联。

(二)教学方法陈旧,以理论讲授为主

“制约大学教育质量的首要因素就是课程,课程不仅把其所选择的知识内容变成为便于教学的体系,而且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一个蓝图”。 民族区域自治法在一般民族高校法学专业设置为选修课,总学时为32学时。从教学方式来讲,绝大多数的学时采用理论讲授的方法,理论讲授往往只是传授知识,对学生能力、思维、情感和思想的关注不够。少部分学时安排习题课,课中和课外的实践教学严重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使学生不能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不能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从而影响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的育人质量。

(三)主讲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足

从目前民族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来看,还是重科研、轻教学,“而对教师的立德树人情况的考核则很难量化,育人工作往往成为一个‘软任务、考核上的‘软指标”。 因而,主讲教师未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育人之中,不能真正的意识到育人的重要性,“课程思政”的能力不足,不能在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课程教学中,铸牢学生维护国家统一与加强民族团结和提高依法处理涉及民族问题的社会问题的意识。

三、《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的路径

应尽快解决《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民族区域自治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一)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教学团队的建设,提升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

“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因此,教师是展开《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的主体,对课程思政改革中居于主导地位,对课程思政改革取得预期效果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而课程思政在育人的同时,也为提升教师的能力提供了机遇。应通过加强《民族区域自治法》教学团队的建设,使主讲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思政的意识和理念,积极主动地开展课程思政。应通过选派主讲教师参加课程思政相关培训和学术会议,撰写和申报相关论文和课题,具体参与民族自治地方法制建设的具体实践等途径,不断提升主讲教师思政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二) 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法》教学方法的改革

《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课堂教学是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因而必须对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首先,课堂教学中应注重结合将国家发布的与民族相关的文件和民族立法的内容,引导学生重视和加深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承载的中国宪法和法律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其次,挖掘教学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再次,应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实地参观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成效显著的地区,参加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的专题讲座等形式,使学生加深对民族考核和区域自治理论的理解。

(三)构建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和标准,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科学地分析信息,同时针对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而做出价值判断,以此为依据改造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果。” 为深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思政工作,必须通过评价体系的构建,保障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只有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学评价体系,才能激發主讲教师的积极性,认真付诸于实践。民族高校法学专业应构建合理的、科学的,贯穿民族区域自治法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全过程的“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推动民族区域自治法“课程思政”质量的提升。

注释: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教育部网,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910/t20191011_402759.html.

李庆丰.大学教学改革应重视对课程知识选择的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08(3):28.

刘清生.新时代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审视[J].江苏高教,2018(12):9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谢潇潇,李辉.研究型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6):41-43.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外文出版社,2017.

[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三联书店,1991.

[3]张红霞,吕林海,孙志凤.大学课程与教学:原理与问题[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4]盖庆武,贺星岳.新时代高职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9.

[5]王振雷.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三维进路[J].学科与课程建设,2019(10).

[6]王利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

[7]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

[8]黄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观念、模式与机制[J].法学教育研究,2012(1).

[9]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

[10]胡洪彬.课程思政: 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J].重庆高教研究,2009(1).

猜你喜欢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
高校书法学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构建
我国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流变及最新调整
论法学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第三节 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关于举办省内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辩论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