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改变的初心

2020-06-23 03:23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来凤县张富清永丰

【榜样力量】

一个破旧的搪瓷缸,在这间陈设简陋的小房子里,毫不起眼,却是房间主人张富清的心爱之物。老人说:“只有不要命的人才能得到这个缸子。”每次看到搪瓷缸上面“赠给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几个字,他的眼中就会泛起泪花……

张富清老人的故事,要从72年前的1948年说起。那年,出生在陕西洋县贫苦家庭的张富清刚刚24岁,他在瓦子街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赫赫有名的359旅的一名战士。

6月,壶梯山战役,张富清担任突击队长,攻下一个碉堡,缴获一挺机枪,击毙两名敌人,右臂和胸部被燃烧弹烧伤,留下一片片疤痕;7月,在东马村,他带领6名突击队员,扫清外围之敌,占领敌人碉堡;9月,临皋战役,他先敌抢占制高点,压制消灭敌人,圆满完成截击任务……打了多少仗,他也说不清了。不分白天黑夜,每天都有战斗,只是大和小的区别。不过,有一场战役,却永远烙刻在张老的心底,那就是永丰战役。

1948年11月27日夜,陕西蒲城的永丰战役打响,战斗异常惨烈,官兵伤亡惨重,“一夜之间换了3个营长、8个连长”。张富清所在的六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连队要挑选3名战术最好的班长担任突击组长,张富清又一次主动请缨。他带着两名队员,通过地道接近城墙,抠着墙砖缝隙攀了上去,又第一个跳下了4米多高的城墙。敌人迅速包围了上來,他端起冲锋枪一阵猛扫,敌人倒下一片。突然,张富清感觉头部被重重地砸了一下,用手一摸,一块头皮翻了起来,鲜血流了满脸……顾不得伤口,他匍匐逼近敌人的碉堡,用刺刀刨出一个土坑,将捆在一起的8颗手榴弹和1个炸药包放在一起,拉下手榴弹的拉环,迅速撤离。一声巨响,碉堡炸飞。趁着硝烟弥漫,他爬向另一座疯狂扫射的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碉堡炸毁。敌人多次组织反扑,张富清一直坚守,直到部队进城。

有人问张老:“您看起来并不壮实,打仗怎么这样厉害?”“我打仗的秘诀就是不怕死。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情愿牺牲,牺牲了也光荣!”张老从未忘记自己在军旗下立下的铮铮誓言。正是这份刻在骨子里的信仰,让张富清在退役后毅然选择了艰苦,选择继续为民造福。1954年底,张富清从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毕业后,选择了最艰苦的地方——湖北省来凤县。夫妻俩奔着艰苦而去,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张富清在来凤县的第一个岗位,是城关粮管所主任。当时的经济条件一般,人们的温饱问题还没解决,张富清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吃饭问题。他找最穷、最困难的家庭,和他们一起栽红薯、种苞谷,一起劳动,一起生活。从陌生到熟悉,从疑虑到认同,张富清取得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也将党的声音传到了边远山区。1975年,年过半百的张富清又把联系点选在最困难的高洞管理区。那里与湖南、重庆交界,与世隔绝的村寨都在四面悬崖、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上。张富清决心给当地修路,他一边给粮田被占用的农民做思想工作,一边和社员一起肩挑背扛。最终,他们用双手从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生命之路……县粮食局、三胡区、卯洞公社、外贸局、县建行,每一处,都留下张富清忙碌的身影和老百姓赞不绝口的好评。

或许是极少见到这样的人,上天也似乎一直在挑战老人的极限。老人88岁时,因为膝盖发炎化脓,一直高烧不退。为了保住生命,医生不得不截掉老人的一条腿。得知要截肢时,老人没有哭;截肢后一次次练习、摔倒,老人也没有哭。年近百岁的老人,骨子里流淌的血,是他一辈子的荣光与骄傲。可是,每当回想起当年牺牲的战友,老人总是老泪纵横,嗓子沙哑。在他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国牺牲更光荣,没有什么比逝去的战友更值得尊重。老人的泪花里,翻涌的是一个浴血奋战过的老兵对祖国的深深眷念,是一个参与建设国家的老党员对人民的无限深情。

【颁奖词】

张富清同志是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2营6连战士,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3次,二等功1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1955年,张富清同志退役转业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有力弘扬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

猜你喜欢
来凤县张富清永丰
张富清:初心不渝,老兵本色
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
张富清:深藏功名 初心不改
虔诚描绘精神的富足——《张富清传》读后
旧皮箱里的秘密——张富清老爷爷的故事
来凤县农村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凤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
携手创新探索纳税服务新路径——以来凤县国地税合作为例
万紫千红花满园---记奋进中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民族幼儿园
国瓷永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