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五笔构思,尺幅也兴波

2020-06-23 03:23殷建坤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交代散步作家

殷建坤

老师说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莫怀戚的经典散文《散步》运用的是“五笔构思法”。这种构思布局的方法简洁明了,简单易学。

所谓“五笔构思法”,就是开篇轻点一笔,继而交代一笔,进而简叙一笔,接着巧折一笔,最后深化一笔。“五笔”之间笔笔相连,环环相扣,共同形成一篇文章。五笔构思法的精妙之处是“巧折一笔”“深化一笔”。

《散步》是一篇典型的用“五笔构思法”写成的佳作,虽然短小,但是情感真挚动人,叙事一波三折,语言很有表现力。

《散步》以一句“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开篇,这是轻点一笔,点明了人物、人物活动及其活动地点。“轻点一笔”,旨在“点”,要求是“轻”。所谓“点”,就是用概括性的语言概括人物活动,并点题;所谓“轻”,就是着笔轻,内容简单,情感“清淡”。至于什么时候散步,为什么要散步,怎么散步,则一概不提,留待后文交代。

交代什么?怎么交代?大有讲究。作家接着两个交代。

一是交代散步的缘由。从记叙顺序的角度,这是补叙。作者巧妙地叙述了两层:我与母亲为是否出去散步有过分歧,最终以母亲同意出去散步结束分歧,在文章中,这实际也是一“折”;现在母亲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这句交代简直是神来之笔,写出了这个家庭的和睦温馨,为整篇文章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氛围,让下文的一切故事都有了情感基础。

二是交代散步的时间。时间与先前写过的散步地点,综合构成了散步的背景。作者在交代中顺势做了环境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并由此引发了有关生命的联想——“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这一联想极其自然地让文章的主题不仅仅局限于亲情。

交代,使叙事有了起伏,也使叙事变得完整。它只是打乱了故事发生的顺序,然后按照作家的构思,重新组合。这种组合,突显了作家的匠心。

交代完了以后,作家的笔又回到了开篇的叙述,继续沿着“散步”的“路线”往前走。两对母子,自成一组散步——其实,这样的散步方式只是散步过程中的一种,但作者就是要突出这样的 “组合”。因为这样的组合,让我的儿子“英雄有用武之地”。儿子的叫,是散步过程中的“一朵浪花”,既写出了儿子的活泼可爱,也为下文我的母亲与我的儿子的分歧蓄势。因为不是故事的高潮,也不是情感的高潮,作者用笔极简,所以称之为“简叙一笔”。

怎么简叙?一要与前文暂时断开的故事重新连接;二要“简”,不能主次不分;三要为下文故事的发展做准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散步如果就此结束,这样的散步只有“锻炼意义”,丝毫没有“写作价值”。作家巧妙地设计了两个“转折”。

一是散步过程中产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这个分歧很符合人物的身份特點:母亲身体不好,当然希望走“平顺”的大路;儿子年少,天生好奇好动,自然要走“有意思”的小路。这一分歧,把作为中年人的“我”推进了矛盾的境地——生活中要减少矛盾,写作中却是要制造矛盾——一番纠结,一番思考,下定决心,顺从母亲,走大路。一如上文看到初春的田野中的新绿、树上的绿芽、冒着泡的冬水,联想到生命,在纠结之中,作家感受到一个中年男人对于家庭的“责任”。所以,这一分歧的产生,不仅让故事更跌宕,还让故事更有“意义”,更有写作价值。

第二个转折是母亲的转变,母亲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顺从了孙儿,并且提出“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的转变,既写出了祖母对孙儿的疼爱,也写出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既表现了祖母的慈爱,也表现了母亲的宽厚自抑,同时也为后文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埋下了伏笔。

“巧折一笔”,首先要“折”,最好能够多“折”。有人说没有波折的故事不是故事,创意写作也十分强调叙事过程中“障碍”的设置——让愿望的实现,变得难起来。其次要“巧”,“巧”就是“折”的时机要自然而然,合情合理,全无矫情造作之感。“巧”就是在“折”当中把故事推向高潮,把情感推向高潮;“巧”就是在叙事中蕴藏了深刻的主题,让最后的“深化一笔”成为可能。

“散步”在“折”后继续进行。如果在最后只是简单地叙述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故事的写作价值依然没有充分挖掘。作家借助于自己和妻子的动作以及自己的心理感受,把简单故事当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挖掘了出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在这里,因为一个是年老的生命,一个是年幼的生命,所以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这三个词把中年人对生命的呵护与关爱很好地表现出来,呼应了上文中关于“生命”的联想。

“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写出了中年人对于自己肩上的责任清醒的认识,呼应了前文“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领袖于国家民族的责任和中年人于家庭的责任,其本质是一样的,只是责任的对象不同而已。这里借助动作和心理,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充分挖掘了一家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这一材料的写作价值。

如何深化一笔?怎样才能深化一笔?这一切取决于写作者的内在:一个热爱生命的人,自然会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珍贵;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人,自然会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少年周恩来读书,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也取决于作者对材料的认识、把握与开掘,作家见微知著,于细微处见精神,于无声处听惊雷,自会挖掘出隐含在材料中的价值。

《散步》一文,字不足八百,但情感真挚,立意深刻,结构紧凑。作者写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读者读来深受教益,一派愉悦。可以说,作家有意无意地运用了“五笔构思法”,也是本文成功的原因之一。

猜你喜欢
交代散步作家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散步的收获
我的确是一个“青年作家”
散步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交代
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