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回孙悟空

2020-06-23 03:23应柬之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0年5期
关键词:金箍棒火眼金睛磨难

应柬之

長大后,不止一次地读《西游记》,似乎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固执地痴迷于他的金箍棒和火眼金睛了。越走近,就愈发喜欢他,敬佩他——我心中的“大圣”。拜师学艺时,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筋斗云、七十二变,样样精通;虽放肆桀骜,但嫉恶如仇,甚至明知师父会将他扫地出门,依然不变除恶务尽的耿耿忠心;哪怕猪八戒三番五次提出要散伙,他还是坚守到底……一次次濒临绝境,孤立无援,却又一次次不气馁,抖擞精神,继续作战。看来,只要志向坚定,的确没有到不了的西天。

每每和家人谈及孙悟空,我们总是很自然地聊到他——互联网巨头马云。许是因为他长得“猴精猴精”的,又或许是因为周星驰的那句调侃“就缺你演孙悟空”。然而,我认为是马云的血液里也流淌着“悟空精神”的缘故。30岁前,3次高考:第一次,数学1分,一度怀疑不是考大学的料,打零工谋生计,却又不甘心一辈子只做“骆驼祥子”的样儿;第二年,再征考场,仍遭遇数学19分的惨败,不甘心做临时工的他,边打工边复习,对着天空肆无忌惮地振臂高呼:我一定会考上大学;第三年,20岁的他靠着10个死记硬背的公式,一个题一个题地去套,终于破天荒地取得79分,幸运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

后来,这份根植于骨子里的执着精神也陪他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一个互联网门外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从逆袭到颠覆传统商业模式,再到掀起互联网的狂潮,一路走来,他功成名就的背后正是“永不放弃”的精神。

悟空,不再是悟空,他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从未离开过时间的光影。你看,许多熟悉的面孔从历史的纵深处走来。这是孤独中的等待,勾践不忘国耻,卧薪尝胆振越国;这是低谷中的重生,曹雪芹由奢入俭,奋发图强著红楼;这更是磨难中的无悔,威廉·霍金身患重症,不屈命运探宇宙。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你可知道这种精神的分量有多重啊!

思忖着,不禁想起那家常便饭似的“算了吧”“还有下次”;想起接二连三的“滑坡”,一次比赛失利,便不愿意面对老师、家人,以为那是生活的玩笑……灰心丧气、一蹶不振怎配拥有“金箍棒”和“火眼金睛”呢?如今,这一串连缀着“悟空精神”的名字闪耀在我童年的光阴中,我将他们珍藏。

长大后,自然知晓神话小说多是虚无,但曾经的妄想连同这份虚无在这个假期真真切切地照进了我的思考。一路前行,一路磨难,一路坚持,因为没有到不了的西天——这或许就是绵延千年的悟空精神,就是读《西游记》于我们的意义。那就好好为自己做一回孙悟空吧!

猜你喜欢
金箍棒火眼金睛磨难
大老粗也能耍得起“金箍棒”
路上
火眼金睛找不同
人生路上磨难多
金箍棒
让磨难为生命着色
开心大找茬
开心大找茬
开心大找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