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套花生“一拌四管”简化栽培要点

2020-06-23 03:28李钦存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管理技术

李钦存

摘 要 花生是砂壤土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也是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麦套夏花生面积持续扩大。基于此,总结花生种子处理技术以及麦后初花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的重点管理技术和方法,为同类适用地区提供简化、高效的麦套花生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 麦套花生;一拌四管;简化高效;管理技术

花生是豫北砂壤土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作物,也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与短栽培生育期相比,麦套花生使得花生生产管理尤为重要。为了取得理想产量,需要进行环环紧扣的管理。通过近年来花生生产管理的实践和探索,归纳总结了花生“一拌四管”(一次拌种,四次集中管理)的简捷、高效栽培技术。经实践,该技术适应现有农村生产现状和实际。

1 播前拌种

选择适宜的种衣剂依据防控目的进行花生播前包衣,一般选用2~3种种衣剂进行混合包衣,以达到壮苗、防病、治虫的目的。

现行推广使用较多且具有防治地下害虫作用的药剂有25%毒死蜱微囊悬浮剂、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70%锐胜种衣剂。防治花生苗期病害的有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5%扑力猛种衣剂、41%唑醚·甲菌灵悬浮种衣剂。病虫兼治的有15%福美双·克百威悬浮种衣剂。针对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需结合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通过种子处理防治病虫害的实践结果表明,拌种剂处理花生种子不但可使花生苗齐苗壮,还可以预防花生蛴螬等地下害虫和蚜虫为害,同时有效防治花生烂根死苗。据统计,通过拌种,花生蛴螬为害的减产率由2015年的21%降低为2019年的9.2%,花生蛴螬为害严重减产现象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花生苗期及成株期各种病害发生率明显下降,很少发生因花生病害严重而影响花生产量的现象。

2 麦收前后管理(初花期管理)

小麦产量的提高,加重了小麦生产后期地面的郁蔽程度。在花生与小麦共生期内,小麦高覆盖率导致发芽后花生各器官生长受到抑制,地面见光时间缩短,造成花生前期苗瘦弱、生长不良,严重影响花生的花芽分化等正常生理活动。且小麦收获后,花生幼苗突然暴露于光照下,对外界环境处于极不适应状态,这时的管理主要是避免浇水,并及时喷施液肥和生长调节剂,尽快促进花生从麦花共生阶段向独立生长阶段转化,特别是要合理减少土壤积水渍害以保护花生根系,防治麦后花生发黄,促进花生尽快适应新环境,壮苗早发,保证花芽分化质量。

1)在麦套花生播种后浇灌造墒水时每667 m2施磷酸二铵5.0~7.5 kg,确保花生苗期不会因缺磷和氮而引起根系发育不良,影响分枝发叶和花芽分化。2)针对环境变化对花生的影响,麦收后要及时喷施加磷氨基酸有机液肥配合芸苔素内酯,尽快促进花生苗迅速转壮,缩短环境适应时期。3)进入初花期,及时喷施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 mL+25%丙环唑乳油10 mL,以促进花生稳长和花生正常的生理生化,确保花生花芽分化正常,以增加双仁果数量。花生开花初期喷施吡唑醚菌酯,可以提高花生双仁果率37.5%。待花生适应环境渐近盛花期时,要及时灌水施肥。

在花生转壮后的开花初盛期,要及时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因为这时花生抗性较强,可适当控制生长。除草剂往往会或多或少产生一些药害,利用这个时期可以充分避开除草剂对花生产生的药害影响。

3 花针期管理

从50%植株开始开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这个时期,植株大量开花、下针,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处于始盛阶段,开花数可占总开花数的50%~60%,形成的果针数可占总数的30%~50%,并有较多的果针入土。

盛花初期速追肥,一般跟随第一次浇水使用,每667 m2施复合肥(15-15-10)60 kg,一次追施。浇水后注意叶面喷施,补施以硼和钙为主的微肥;重点喷施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 m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 g,防治花生病害;有旺长趋势要加喷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50~100 g;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对应加入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50 mL,用于控制食叶害虫、蚜虫以及红蜘蛛等。

4 结荚期管理

从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结荚时期一般在20~30 d,这一时期生长特点是大批果针入土形成幼果或饱果,营养生长达到最盛期,水肥消耗量达到最盛。这个时期,花生营养生长达到顶峰,气温高、光照足,要保证水分充足。部分地块有饱果形成时,是各种病虫害交替发生的时期。因此,做好此时田间管理对最终产量至关重要。

在管理上要重点防治地上病虫害,同时重视花生叶面喷肥。在花生秧30 cm左右时,及时喷施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 mL+12.5%氟环唑乳油10 mL。若长势过旺增加25%丙环唑乳油10 mL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80 g,适当控旺长,促进养分向根部转移,果大果饱,提高成果率;花生叶面追肥一般是结合喷施杀菌剂,喷施硼、钙等中微肥;防止虫害发生需增加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5 饱果成熟期管理

从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为饱果成熟期,简称饱果期。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果实内容物进一步充实,花生器官开始逐渐衰老。保证和延缓花生各器官功能是该期管理关键。

收獲前15~25 d喷施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 mL+10%苯醚甲环唑可分散粒剂10 g,配施尿素75 g;也可借助降雨,每667 m2撒施尿素5.0~7.5 kg。此期使用氮肥可以提高植株活性,延长叶片功能期3~5 d,提高荚果饱满度,增加粒重7.5%~11.3%,达到防治叶斑病、保茎叶、防早衰的目的。

6 适时收获

花生成熟在植株形态上表现为植株顶端不再生长,中下部叶片大部分脱落,上部叶片变黄。傍晚时叶片不再闭合,表明植株已经衰老。在荚果上表现为多数荚果网纹清晰,剥开荚果,果壳内的海绵层有黑色光泽,籽粒饱满,种皮发红。当昼夜平均气温下降到15 ℃以下时,花生荚果不再生长,应立即收获。

严格实施麦套花生“一拌四管”栽培的花生,由于延缓了花生叶片早枯和早衰,比常规生产的花生晚熟7~15 d,可适当晚收。采取“一拌四管”栽培的花生荚果产量可提高10%~18%,由于荚果饱满度提高和双仁果率的提高,使得荚果品质提高一个级别。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管理技术
电力配网的生产过程管理
配电线路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档案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分析
计算机存储系统的管理技术探讨
南方葡萄结果园不同物候期的管理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