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湿地保护与恢复措施探究

2020-06-23 03:28王凯红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湿地公园恢复保护

王凯红

摘 要 为了使江苏省盐城市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改善,需要建设湿地公园。湿地公园的保护、治理和恢复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基于此,分析盐城建立湿地公园的必要性,提出保护和恢复湿地的相关措施,推进湿地公园的建设,有效保障生物的多样性,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建设;湿地公园;恢复;保护;措施

1 建设湿地公园的必要性

建设湿地公园可以使盐城市经济、社会以及生态效益得以提高,因此在盐城建立湿地公园很有必要。

1.1 社会效益

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可以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以提高,进而使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提高。湿地公园建设的社会效益主要有以下3点。

1.1.1 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当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后,可以提供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便于江苏省盐城市工农渔业的发展和生产,促进盐城的可持续性发展。与此同时,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加强对生物多样性以及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使生物资源储备得以保障,进一步促进當地的可持续发展。

1.1.2 为湿地生态保护树立榜样

在对湿地公园的恢复和保护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环境保护和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今后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借鉴,建立样板,有利于今后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湿地的保护。

1.1.3 有利于对公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其自然保护意识

野生动物、湿地以及生物栖息地的保护是一项非营利性社会事业。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可以使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关系更加亲密,进而使公民的自然保护意识得以提高,使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自然保护事业中。

1.2 生态效益

1.2.1 湿地公园可以对种质资源进行保护

盐城保护区保护了丹顶鹤等珍禽及沿海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珍禽等野生动物在进行越冬和繁殖的过程中需要以湿地为依托,但是在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影响下,逐渐出现了湿地淤积减缓现象,甚至有些湿地侵蚀严重,出现了植物退化、水系变迁以及污染物排放增多等问题,进而使动植物种类减少。建设湿地公园后,可以使湿地生态系统得以有效恢复,为珍稀动物的繁衍和栖息创造条件。与此同时,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可以使环境得以改善和恢复,为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奠定基础[1]。

1.2.2 恢复自净能力,使水质和水源得以改善

湿地不但可以使水流速度得以缓解,滞留营养物和沉积物,还可以降解和分解有毒物质,实现自净。随着近年来盐城经济发展和社会人口的增加,城乡居民对水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可以使湿地的自净能力得以恢复,进而使水资源的水质得以改善,将优质的水源提供给城乡居民。

1.2.3 增强调节能力,有效保障生态安全

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可以使洪水期间过量的水分得以储存,也可以使洪水的流速减缓,提高控制洪水、调节流量的能力。与此同时,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可以使区域性气候得以改善和调节。在湿地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使水流保持畅通的状态,促进水分循环,提高了水文调节能力,有效保障了盐城的生态安全。

1.3 经济效益

1.3.1 使环境得以优化,有效促进旅游业发展

在对湿地公园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可以使湖区周边的生态景观园林带以及滩地的芦苇得以修复,进而使荡区和湖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结合打造的旅游小镇,不但可以为盐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还可以提高湿地的观光价值,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周边社区“金山银山”的路径,建设生态旅游区,使盐城旅游业得到发展,进而带动盐城经济的发展。

1.3.2 提高饮水质量,使投资环境得以改善

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使水源质量得以提高,进而使饮用水的净化成本降低,使盐城的水处理资金进一步减少。与此同时,环境的改善可以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进一步促进盐城的经济发展。

1.3.3 使野生动植物资源得以丰富,促进养殖业的发展

湿地公园建设完成后,不但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栖息场所,还可以对种质资源进行驯养和人工培育,有效地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种群,为我国保健品以及中药的发展提供资源。与此同时,湿地公园改善了水质,使湖泊中渔业的品质和产量得以提高,进而提高了渔民的实际收益,有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3.4 林产品和水生植物资源的发展有效促进经济的提高

调查可知,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每667 m2菱藕一年的经济效益大约为1 200元,每667 m2芦苇地一年的收益大约为400元。如果进行开发,发展特色农业,可以使每667 m2地增收2 000元的同时,使湖泊的自净能力提高。通过在排泄通道和湖泊周边进行植树造林,不但可以使水土流失得到改善,还可以提高林副产品的经济效益[2]。

2 建设湿地公园过程中的主要保护措施

2.1 创造荫蔽条件、构建繁殖巢、营造生境岛

在设置生境岛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尽量选择离湿地岸边较远且人烟稀少的位置。与此同时,应该将生境岛划分为疏水区和亲水区,并在亲水区设置滩涂。在构建湿地公园繁殖巢的过程中,由于鸟类品种多且习性不同,技术人员应该以其习性为基础,对繁殖地点进行选择,并将人工巢穴安放在相应的位置,使鸟类的繁殖得到保障。研究表明,如果环境受到噪音污染会使湿地鸟类的活动受到相应的影响。所以,为了减少噪音污染,技术人员应该每隔一段距离就设置相应的噪音缓冲带,通常选择乔灌木作为噪音缓冲带。通过减少噪音可以使鸟类的日常活动得到保障,使鸟类能够健康生长。

2.2 树立警示牌和生态围栏,设置野外投食区和生态廊道

通过对生态廊道进行设置,可以保障湿地物种的正常生命活动,进而使湿地物种得到保护。生态廊道的作用主要是方便生物迁移和觅食,因此在对其进行设置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不同湿地物种的迁移和生活特征。与此同时,所设计的生态廊道应该遵循自然,不可以人为干扰和改变,且应以不同物种的活动周期来设计廊道的宽度和长度。在对生物进行投食前,工作人员应该对其进行观察,记录每个物种的活动范围,并以此为基础设置相应的投食点,并以物种的习性和数量为依据对投食时间和数量进行规范。为了保障访客在观光过程中不破坏湿地公园的环境,公园中应该树立警示牌和生态围栏,对其进行警示,教育和引导访客,避免因访客的不良行为,导致生态环境和生物的生命受到威胁,以此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 建设湿地公园过程中的主要恢复措施

3.1 基质恢复

盐城市属于滩涂湿地,其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如果不对其基质进行恢复,就会使其经济效益、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因此技术人员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基质进行处理。

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育需要物理基质作为载体,为了使滩涂湿地潮汐作用的影响减小,技术人员应该以淡水水量具体情况为依据,控制水位,使表层的土壤用水得以调节,进而达到控制盐碱度的目的。除此之外,为了使基质得以修复,技术人员应该使用生态补水改造碱蓬湿地生境、互花米草整治以及平覆表面等手段,使基质中的物质和水流循环得到改善。

3.2 植被恢复

湿地公园恢复过程中植被恢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可以将湿地公园植物分为水质净化区、湿地边界以及湿地植物带3个区域进行恢复。在对湿地植物带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应该以常水位为界限,通常应在出露滩地植被带种植低矮植物,在常水位以下位置种植高大植物,在滨水带种植湿生灌木类。在对湿地边界进行恢复的过程中,应该在护岸植被带地区种植灌木,在隔离带区种植高大的乔木。在对水质净化区进行恢复的过程中,通常应该选择具有较强去污能力的植被;应将片状植物种植在浅水区,便于净化带的构建;而在深水区则应种植利于恢复沉底湿地的植被。

4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湿地公园的建设也越来越重视,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可以使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得以提高,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技术人员应该选择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湿地进行恢复和保护,推进湿地的建设,有效保障生物的多样性,使人与自然能够更加和谐,促进盐城市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佳升.浅析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J].民营科技,2018(10):88.

[2] 李官三.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方案项目研究[J].绿色科技,2018(14):34-35.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湿地公园恢复保护
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
利用存储系统恢复服务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