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2020-06-23 03:28郭颖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森林资源

郭颖

摘 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森林被大面积砍伐,给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存与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因此,要贯彻落实中央对林业生态环境的工作部署,加快林业生态保护建设步伐,推动林业生态均衡发展。基于此,阐述了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形势下制约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利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词 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森林与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林业资源正在快速减少,林业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制约着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1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义

1.1 对维护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

树木可以将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氧气,因此森林资源是“地球的肺”,是一切动物生存的必需品。森林资源除了维持大气中含氧量的平衡,降低温室效应外,也是维持全球生态系统平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千万动物的家园。据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如果森林被毁,陆地生物的90%将消失,全世界90%的淡水将流入大海,地球风速会增加70%,亿万人将毁于各种灾难之中[1]。

从维护陆地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森林生态系统在保持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层次结构、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要远高于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其他陆地生态系统。堪称为生态环境的命脉。因此,应在实践中研究出一套合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同时针对不同地域不同情况进行实践,使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1.2 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

森林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在人类漫长的进化与发展过程中,从未离开过森林资源的恩惠。同时,森林也是地球上重要的能源生产者,煤炭、石油等都是几百万年里森林积聚的日光能。森林还可以充当土壤的保护伞,其枝叶能够节流降雨,减少流水对土地的冲刷,草木枯枝又有很强的吸水能力,其庞大的根系对土壤也有较强的黏附与固定作用,具有强大的涵养水源能力。

由于资源过度开发,我国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比如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在古代森林密布,土地肥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但是当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对森林的长期破坏,致使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千里沃野变成千沟万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导致该地区成为我国相对贫困落后的地区[2]。

1.3 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发展

森林资源是一种综合性强、功能多样的可再生资源,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我国以及世界的生态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安全、物种安全、淡水安全。当今社会,林业相关产品多数未经过深加工,其原生态、绿色健康的特点受到人们广泛追捧。森林除了能为人们提供木材,还能提供林木种子、果类、中草药、橡胶、毛皮,其叶可用于编织用林产品以及粗加工的林产调料、饮料等,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此外,森林还具有强大的旅游资源优势及潜力,自我国第一处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至今,我国共有森林公园1 500多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占1/3左右,著名的有千岛湖、太白山等,每年经济创收超过千万,全国森林公园接待旅游人数过亿,综合经济收入在1 000亿元以上。

因此,全面加强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推动林业科技不断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国民收入和国家财政,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1.4 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现阶段,社会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调,只有恢复绿水青山,才能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既要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又要因当前经济与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得不付出一定的环境代价以保障经济与基本民生,因此生态保护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对我们的重要考验。

2 制约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不利因素

2.1 森林资源匮乏

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但是森林资源相对较少。然而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都需要森林资源,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资源过度开采和使用导致了森林资源匮乏,加之水土流失、水污染、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导致森林资源破坏严重,形成了恶性循环。

2.2 森林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不到位

相对于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使用,相关的资源保护建设工作始终是滞后的,并且保护力度跟不上需求增长速度。林业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规划与开展,也始终很难与环境现状相对应,难以形成持久稳定的保护建设工作系统。林业生态保护建设过程复杂,耗时长,规划建设方案与思路、规划与设计在实际中得不到有效落实,又缺乏相应的监管体系,使得森林资源的生态保护建设始终低效率运行。

2.3 法律意识相对淡薄

基层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相对薄弱,贪图眼前利益,究其原因是林业相关部门对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林业生态保护的相关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基层开展相关的森林资源保护普法教育与宣传工作,缺乏法律法规制约,保护建设工作沦为空谈。同时也没有让群众参与到林业保护建设工作中来,缺乏监管力度,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很难落到实处。

3 林业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对策

林业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因而林业生态保护建设的意义重大。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对群众进行林业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可通过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偏远山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淡薄,因此相关林业工作者要深入到群众中进行普及教育,提升其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要严厉打击破坏林业生态环境的行为。工作人员要积极参加生态保护知识与技能培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从业知识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除了增强保护意识与提高自身素质外,还要不断钻研,优化造林技术,在保护原有基础上营造新林。应不断提高实地勘察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客观选择种植品种,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法进行种植,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同时,应合理开发林木资源,不断完善与推行限量采伐与间断采伐制度,控制森林资源损耗,结合林地生长速度保证林业资源可再生性与可持续发展。另外,要不断加强森林防火管控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3]。

4 結语

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的保护应该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一切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自然生态,而经济发达也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如果向大自然索取过度,“她”就会让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如果我们在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兼顾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森林一定给予我们更多更好的回馈。

参考文献:

[1] 虞海娜.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5):251-252.

[2] 冯来荣.浅析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农业与技术,2015,35(6):91.

[3] 郑志向.厦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探讨[J].经济视野,2014(7):28,3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分析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生态环境保护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