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桉树造林技术与优化措施浅析

2020-06-23 03:28廖森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有林场优化措施

廖森

摘 要 近年来,国有林场桉树造林的范围逐渐拓宽,传统的造林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因此,在国有林场桉树造林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优化相关造林技术,全面提升各方面的造林技术应用效果与水平,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将先进桉树造林技术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其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关键词 国有林场;桉树造林技术;优化措施

桉树造林技术优化工作中,应该选择较为优良的桉树品种,并对栽种过程进行不断优化处理,强化抚育与管理工作力度,确保每项工作均符合优化性的工作要求,加快桉树的生长速度,提升其生长水平,达到预期的优化目的。

1 桉树造林现状分析

桉树和杨树、松树被称作世界三大速生树种,属于常绿乔木的一种,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生长速度很快,在我国分布很广,被很多林场造林工作优先选择,已经成为现代化人工造林中主要的树种之一。目前,我国桉树种植面积逐渐增加,在国有林场中桉树属于首选的造林对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在桉树造林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不能确保选种环节、栽种环节与抚育管理环节的技术应用效果。因此,为确保国有林场桉树造林工作的合理实施,在实际工作中应重点优化相关技术,保证桉树的高质量造林。

2 国有林场桉树造林技术的优化措施

国有林场采用桉树造林的过程中,必须做好技术的优化工作,确保每项技术应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

2.1 合理选择桉树品种

国有林场采用桉树进行造林,是因为其具有生命力旺盛的优势。但是,如果因为桉树的生命力过强而忽视品种的选择,将会导致所选择的品种不适合种植地区,甚至会使得桉树难以成活、生长速度较慢,甚至还会出现其他问题。在此情况下,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意识,合理选择桉树品种,保证所选择的树木品种适合在种植区域生长,加快生长速度,确保抗病虫害的能力。目前,我国桉树的原生品种与具体的后期变种数量在600个以上,在选种的工作中要求具有良好的环境基础条件,并按照环境特点合理选择树木品种。例如,寒冷地区要选择具有一定抗寒性能的桉树品种,亚热带气候区、年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则选择抗热性能较高的桉树品种,确保成活率[1]。

2.2 桉树栽种过程中技术的优化措施

2.2.1 林地处理技术优化

桉树是热带原生类型树木,适合在酸性土壤环境中生长与种植。所以,在选择造林地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酸性土壤。桉树树型很大,根系非常发达,所以可以选择土壤深厚且适合生长的地区进行培育。在明确造林的位置后,要做好相关的清理工作。1)清理种植区域的杂草,因为杂草具有生命力强的特点,如果未进行清理,会导致其争夺水分与养分,对桉树幼苗的良好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通常情况下,國有林场在桉树造林过程中,应该去除地下残余草根,如果面积较大,就要向有关部门申请,利用炼山的方式进行清理。2)对于相关造林区域,应该清理碎石,因为碎石会导致桉树的扎根受到影响,甚至还会为昆虫的生长提供空间。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采用机械、人工等方式有效清理碎石。3)应强化消毒工作力度,消除桉树造林中的细菌等微生物,为桉树营造出良好的生长环境[2]。

2.2.2 机械整地与定植补植技术优化

机械整地方式一般情况下应用在地势较为平坦、对周围农田和水源等不会产生影响的地块,保证操作的适宜性,面积不能过高,并采用有效隔离措施进行处理,以免对生物多元化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机械整地工作中将深度控制为40 cm以上,坡度为20°,按照地块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处理。将杂草全部挖出之后进行翻转处理,土块的直径为10 cm,保证林地表面具有一定平整性,不可以出现压痕。定植补植工作在每年3—5月开展,使用容器苗进行栽植,深栽到树木根茎向上5 cm处。可采用石灰定点种植方式进行定植,栽植前对根系进行合理的处理,确保具有抗病虫害的能力。补植工作则是在定植之后的60 d左右实施,如果发现有苗木没有成活,就要统一进行补植处理,保证成活率,预防因为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全面提升补植工作效果[3]。

2.2.3 栽植技术的优化

在桉树造林过程中,应该重点开展栽植技术的优化工作,要求按照桉树的生长需求挖掘坑穴,确保土壤的疏松性,尽量减少对桉树生长造成影响的物体存在。采用人工与机械结合的方式整理林地,并合理设置种植坑穴。通常情况下,将株距控制在1.5 m,行距控制在3.0 m,确保种植密度符合要求,以免出现过于分散或是紧密的现象。每个种植坑的底部均控制为边长为40 cm的方形。在完成种植坑穴挖掘工作之后,还需要在坑底区域添加0.6 kg的复合肥料,然后在上面回填4 cm厚度的土壤。这样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幼苗受到肥料的影响,吸收充足的养分,还能有效规避水土流失问题,全面提升桉树栽培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在实际栽种工作中,为有效预防白蚁和微生物对根系带来的影响,应将树苗根部放在营养杯中浸泡2 min,栽种前还要在树苗上设置塑料膜起到保护作用。将树苗设置在种植坑穴以后,应做好保湿工作,然后将树苗固定在坑面中,有效进行栽种。

2.3 抚育与管理技术

桉树造林工作中,应该做好幼苗的抚育与管理工作,对相关技术进行优化,有效提升抚育与管理的工作效果。

2.3.1 抚育与追肥措施

桉树树苗的抚育工作中,要先做好杂草的清理。在桉树种植以后,每半年清理一次杂草,采用机械清理与人工清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时间为每年3月与8月。要注意不会对桉树的幼苗产生损坏,在保证清理效果的情况下预防出现问题。桉树的追肥工作可以分成4次进行。第1次是在桉树种植过程中。对于已经成活的幼苗,高度在50 cm左右,应该使用复合肥进行合理的施肥处理,施肥量控制为0.5 kg,肥坑深度控制为根部16 cm,在追肥工作完成之后回填土壤。第2次追肥工作主要选择在种植第2年的春季开展,处理方式;第3次追肥要求于种植的第3年开展,选择复合肥,肥量为0.5 kg;第4次追肥工作和前3次追肥工作有所不同,一般在种植第4年将肥料沟设置在两棵植株之间,在保证土壤疏松性的情况下,尽量增加追肥量,将其控制为1 kg左右[4]。

2.3.2 病蟲害防治措施

病虫害的防治要遵循科学化原则,按照桉树的生长特点与实际情况,合理进行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在预防工作中,要求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品种,结合桉树的生长特点,尽量选用具备抗风性、生长速度快、经济价值高的品种,同时应该保证所选择的种植区域适宜预防青枯病与焦枯病,以此从根本上实现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应该淘汰容易感染病虫害的树木品种,按照实际的生长特点与规律,筛选出最佳的树种。此外,还需使用生石灰、消毒液等进行林地清理,降低病虫害发生率。一般情况下,桉树在生长期间经常会有白蚁、天牛等虫害,对其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发生虫害之后需要做好治理工作,尽量采用生物治理方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这样不仅可以确保病虫害的合理防治,还能避免农药带来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5]。

2.4 强化技术研发力度

桉树造林过程中应该强化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研究并开发不同的造林技术,有效提升造林与种植工作水平,预防出现技术问题。在此期间,林场应和相关部门加强合作与联系,大力研究开发先进的造林技术措施,尤其是栽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抚育管理技术等。必须强化各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力度,确保有效进行种植,加快生长速度,提升抗性[6]。

3 结语

近年来,国有林场桉树造林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不能确保桉树造林效果,对其长远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国有林场桉树造林期间必须合理优化相关技术,遵循科学化的技术原则,有效提升桉树造林技术的应用效果,提升桉树造林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何献忠.国有林场桉树单产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分析[J].农家科技,2019,14(11):145-244.

[2] 余正云.国有林场桉树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研究[J].农家科技,2019,33(11):141-234.

[3] 李祥满.论国有林场桉树的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J].农家科技,2019,46(8):163-199.

[4] 卢有伟,陈勇.国有林场桉树单产造林技术及改进研究[J].绿色科技,2018,36(21):216-217.

[5] 陈恒.国有林场桉树造林技术与改进措施[J].绿色科技,2018,(15):233-234.

[6] 韦元想.广西国有林场桉树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分析[J].绿色科技,2018,45(5):59-60.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国有林场优化措施
桂西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有林场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浅谈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市政工程招投标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
新时期国有林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探析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